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明不南渡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准备背锅的文臣

第三百一十一章 准备背锅的文臣

问道。

    “百姓之所以反,乃是为官者无仁无德所致,若是以德臣而委之,则必无事端。”礼部员外郎出班言道。

    似乎很有道理,也正切中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其他人也点头称是。

    “是么?王尚书,你可以告诉真,当初陕西因何而乱?”

    “陕西民乱,乃是关中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无食……不得不……”

    王家彦,本来只是规规矩矩的回答,只是刚说到一半便说不下去了,此时他似乎意识到了朱慈为何问起这个事情。

    而他这样就事论事的回答,恰恰和他之前所列举的儒家思想所悖论。

    “那你告诉朕,河南之变又因何而起?山东呢?北直隶呢?”

    “说啊!”朱慈怒斥道。

    “微臣……微臣!”

    “干旱,蝗灾,水灾,毫无例外,百姓们不归附朕,不是为官有没有有德行,而是因为他们吃不饱饭而已!”

    “为何吃不饱?没有粮食!”

    “粮食!”

    “这才是国家安定的根基所在。”

    “国家强盛,则粮丰刀利,仅此而已。”

    “朕不管你熟不熟读圣书经义,谁能让大明的粮食喂饱更多的人,谁能让大明的刀子更加锋利,这样的人,才是大明需要的人。”

    “科举事关国家取士,也应以此为纲。”

    朱慈着重的阐述了他最终立场,驳斥了文臣对于经书教义的维护。

    或许,儒家的思想并非那么不堪,在某些意义上能够统治中国几千年,也有他的精粹所在。

    然而再精粹,也实在阻挡了朱慈改革的脚步,就像后世的外语一样,有用?肯定有用,但是抬高的过了,必然将人才压制的扭曲起来。

    儒家被抬高了几千年,要摔,必须摔的彻底,才能真正的让大明脱胎换骨。

    就像后世的太祖一样,彻底打碎旧世界。

    当然,这一切都从科举开始,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已经难以预料。

    但是,既然已经做了,便没有回头的可能。

    众臣或许被圣上说服,也或许没有,但在经过了如此惊心动魄的朝中争辩之后,众人也最终没有反对的声音。

    表面上臣服于朱慈的决策,但心里想的,那谁也不得而知。

    朱慈并不在乎,还说的也说了,该声明了也声明了,包括向其他人用特别的方式解释之所以改革科举的原因。

    如果,还有人敢于跳出来,那也只能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人道主义毁灭。

    “既然诸位都觉得改革科举为妥,那此事便如此定了下来。”

    众臣们突然觉得圣上有些不要脸,他们只是不敢表态而已。

    “那么,诸位便在此诏书上签字,核发各地吧。”

    朱慈拿出早已写好的诏书,摆在了群臣面前,首先是范景文首当其冲,当看清诏书上的内容,以及让他们签字的君令后,差点没晕过去。

    范景文好想骂娘。

    圣上发中旨,从来不走内阁,更别说群臣有过问的权力。

    这一次下圣旨。破天荒的让他们签字……分明就是想让他们来背锅。

    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