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30 部分

第 30 部分

腕担纲。王梓钧甚至看到米雪在里面跑龙套。

    这部电影是程东做动作指导的处女作,不过碍于这时的观念和环境的限制,亮点很多,但坑爹的地方也不少。

    影片在放映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女将有什么表现,都会引来一片叫好声。不用说,那些叫好的人都是她们的影i。

    明星效应啊!

    “啊!天啦!导演是怎么拍出来的?”身边那哥们儿看见里面杨家将用身体做吊桥的时候,惊叹道。

    到后面开闸放水湮没敌军的时候,影院里再次起了轰动,只见汹涌的洪水从山间流下,将士兵卷起冲走……

    这个场面放在当下非常壮观,但王梓钧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假的。不过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做起来也很困难,而且具有的危险xg不比王梓钧玩爆炸低。

    那些山全是道具布景,水是真的,就是在高处建一个大水箱,放上十几吨的自来水,然后突然放闸,再运用镜头去处理,形成洪水滔天的样子。

    这样说得简单,但那些大型道具的制作和布置,耗资不比王梓钧在台湾的古县城做面积布景低。而且为了增加真实感,那十多吨水冲下来,对演员其实是有一定危险的。

    “大手笔,邵氏就是邵氏,这种画面都能拍出来!”周围的人再次鼓掌,对导演和演员表示敬意。

    王梓钧心想:等你们看了《喋血孤城》,就知道什么是大手笔了。

    他不信邵氏的《十四女英豪》能压得过自己的电影。虽说《十四女英豪》的投资比《喋血孤城》多出一倍,但那些大牌演员的片酬就占了近一半,磨磨蹭蹭拍摄了两年,时间、金钱都耗在布置大量山川、城池的道具上。

    电影的结局是大圆满,杨门女将打败了西夏军队,保住大宋河山,电影院里一片欢呼。

    王梓钧听着周围人的谈论,现这些人的话题大多还是在那些参演的女明星身上,偶尔也提及里面几个经典的镜头,但议论剧情却少之又少。

    这简直就是一部电影的悲哀。

    后世王朔在张老谋同学拍摄几部大制作后,曾戏称其为装修工,亦是如此原因。

    “咦,亦舒,你怎么也在?”王梓钧出场的时候撞见亦舒。

    亦舒道:“我答应杂志社了,要帮《十四女英豪》写影评。”见王梓钧脸色有些不自然,她笑道,“你放心,我是看了《喋血孤城》后赶过来的。”

    王梓钧笑道:“那就请倪大美人高抬贵笔咯。”

    亦舒道:“我的笔从不违我的心,不在乎帮谁不帮谁,照直了写就是。不过你的电影却是很好,怎么说呢?就是看了《喋血孤城》后再看《十四女英豪》,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哈哈,亦舒你这是在夸奖我吗?”王梓钧笑道。

    “我很少夸人的。”亦舒笑道。

    ……

    就在王梓钧与亦舒聊天的时候,邵氏公司里,方逸华接到下面的报告后,径直来到邵逸夫的办公室。

    “董事长,我们的电影效果很好,所有影院全部爆满。”方逸华喜悦地说。

    方逸华今年42岁,长得有些丰满,她被邵逸夫带来邵氏已经三年多了,从普通职员做起,一步步做到中层管理者。

    至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连邵逸夫的结妻子都是知晓的,只是没有挑明罢了。

    “《喋血孤城》呢?”邵逸夫问,65岁的他看起来只有5o出头,非常的硬朗。

    方逸华回答道:“最高上座率有六成,最低的影院上座率不到四成。具体的票房现在难以统计,不过按现在的情况,已经被我们给压住了。”

    邵逸夫摇头说:“压不住啊。《十四女英豪》与《喋血孤城》虽说类型不同,但其实都是用民族大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我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我前天看过那部电影,当时惊得我一身冷汗。”

    方逸华道:“不会吧,就算《喋血孤城》因为口碑上座率增加,但早已经被我们抛到身后去了。”

    “希望不会。”邵逸夫说,“这次我的做法有点着急了。”

    邵逸夫不是着急,而是将王梓钧作为了他与邹文怀争斗的战场。

    邹文怀以前是他手下的心腹爱将,却自立门户与老东家打擂台。而今更是不怀好意,集中手下财力、物力全力支持《喋血孤城》在香港上映,其用意就是借王梓钧的手来打压邵氏耗时两年的大制作。

    邵逸夫是个每逢灾害都要捐钱的大善人,也是抠门到极点的吝啬鬼,有时候对人很大度,有时候却又心眼得像针尖一样。面对邹文怀的袭击,他直接把王梓钧当成了邹文怀的盟友,正好抓住《言报》攻击王梓钧的机会,暗中使力,落井下石。

    邵氏与嘉禾的战争就如当初日俄之战,王梓钧却成了被作为战场的清政fu。

    王梓钧如今想通了事情的经过后,心中把嘉禾与邵氏都恨上了。但现实却让他只能暂时站在嘉禾一边,拉开架势与邵氏做对。

    王氏与邵氏的争斗,第一回合,邵氏获胜。

    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王梓钧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正文 134【票房大战≈183;二】

    134【票房大战≈183;二】

    “老板,今天的《言报》到了没有?”刘成昨天看了那篇揭幕文章后,对平时根本不起眼的《言报》来了兴趣,想看看今天又登了什么。

    老板拿起一份报纸,笑道:“早到了,今天写的是王姓歌手勾结贪官,残害无辜市民的。”

    “快来一份。”刘成掏钱说。

    等他付了钱,老板又问:“还要不要来一份其他报纸,这几份都有报道王梓钧的。喏,《大公报》、《明报》、《文汇报》……还有昨天没卖完的《新晚报》。”

    “都是他的?看来是个大人物了。”刘成把五六份报纸一股脑的都买了下来,坐在车上慢慢看。

    先是《言报》上的文章,今天报道的内容更加令人指,而且说王姓歌手勾结贪官。不过措辞非常隐晦,关键时候都用的疑问词或不确定语气,这样在打官司的时候,报社可以把自己bsp;现在香港的黑社会非常猖獗,作为普通市民的刘成对黑道人物也是非常的痛恨,连带着也恨上了这位“王姓歌手”。

    刘成翻开《明报》,头版头条是《喋血孤城登6香江,两成票房赈济雨灾》。头版上还配有大幅照片,是《喋血孤城》的一副剧照,王梓钧和邓光荣饰演的将士正衣着破烂、浑身硝烟血汗与日军拼杀。

    这篇报道让刘成颇为惊讶,要知道《明报》的头版可都是要闻,娱乐电影版在后面。

    文章简要介绍了一下影片,又说该片在台湾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8oo多万新台币,按照香港比台湾票房稍高的惯例(比如去年李龙的《唐山大兄》香港票房3oo港币,折合新台币18oo万元,而台湾票房只有11oo万元。不过由于台湾的经济飞展和人口基数,一两年之内就会过香港票房),《喋血孤城》在香港的票房至少有35o万港币,两成票房就意味着将会捐献7o万港币出来。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去年香港票房第十位《淘气姑娘》才第八位票房才1o2万港元。

    文章又分析了王氏在香港的票房只能分到五成五,也就是说,最后王梓钧只能拿到香港票房的三成五。文章评论道:“王梓钧作为一个台湾人,毅然拿出两成票房捐献香港雨灾,这种精神和为人是值得钦佩的。我们知道,王梓钧不仅是一个歌手、一个商人、一个导演,更是著名的爱国青年,去年在保钓游行中被日本人枪击报复,抢救一天一夜(台当局的宣传之语)之事历历在目。而近日,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增加销量,蓄意影s、讽刺,更有香港地下势力撑腰,其心可诛……”

    《明报》的文章可信度可比《言报》高多了,刘成现在心里的天平有些摇摆不定了,不知道哪一篇才是真的。看了一下文章的署名,居然是金庸、倪匡联名。

    接着刘成又翻看了其他几份报纸,《大公报》和《文汇报》有些不偏不倚的味道,不过字里行间有一股酸味,都是在讽刺国民党的。这两家都是在香港办的左派报纸,有这种反应很正常。

    倒是亦舒写的影评有些看头:“……昨晚看了两部难得一见的影片,一部是邵氏出品的大戏《十四女英豪》,一部是台湾王氏的《喋血孤城》。两部电影都是以宣扬民族精神的爱国影片,不同的是,一个生在宋朝,一个生在民国。

    《十四女英豪》里星光熠熠,众女星的出场给影片增加了不少观众,其场面也是港片中少有的宏大,不愧是耗资4oo万港币的大制作。其中人桥飞渡、水淹后军的场面更是堪称经典。不过就剧情来看,《十四女英豪》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说得更苛刻些,它有好几处不堪推敲的地方。这更像是搬上大荧幕的一部演义……

    而《喋血孤城》呢?极度的贴近历史的真实xg,里面的场景全是实拍,所以看起来更加壮阔。听说导演为了营造出那种硝烟炮火的战争气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与一群退伍老兵在深山中用真炸yao研究爆炸效果,甚至因此受伤。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的良苦用心最后得逞了,昨晚我坐在电影院里,就好像真的置身于三十年前的常德战场,随着剧情地走向或悲或喜或是愤怒……”

    看到这里,刘成更i糊了,不知道王梓钧到底是好是坏。不过听亦舒所说,这两部电影倒是不错,可以空去看看。特别是《喋血孤城》,自己看一场电影,两成的门票都可以捐献给灾民,何乐而不为?

    再翻开后面的版面,却是王梓钧的律师表的公告:要求《言报》停止对王梓钧的影s、讽刺,并对王梓钧公开道歉,否则三天后将会起诉该家报纸。

    刘成一看,觉得有好戏上演了,明天继续关注。

    ……

    王梓钧在酒店里,看着《大公报》和《文汇报》的报道,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那天林振还没来得及把黑材料投到这两家去,否则以他们的大6背景,指不定还比《言报》报道得更加歪曲。

    林振也是不知道这两家报纸是大6的,否则他早就投去了。

    不过王梓钧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大公报》和《文汇报》虽然是在香港的宣传阵地,但他们想要在此立足,一些基本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就在二十年前,由于《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为大6大肆鼓吹,结果造成三报相继被英港政fu查封,总编被抓,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改变策略,换一些比较柔和的总编过来负责。

    此时这两家报纸的老总都是为人正直开明的真正报人。其中《文汇报》的总编金尧如是在香港统战和宣传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但他的报道原则却是公正、真实,对台湾的报道亦是如此。后来金老总在文。革期间被抓回大6,运动结束后才出狱复职。直到八十年代末那场运动(大家知道的),金尧如听闻之后,在文汇报社论中写了四个字:痛心疾。继而主动,远走美国。

    金庸和邵逸夫是有j情的,所以《明报》夹在中间,对两部电影的报道很客观。不过其他报纸就没那么淡定了,除了《明报》外,为王梓钧叫好的文章都是收了钱的,而且顺带还挖苦了邵大亨的吝啬。说他旗下的无线台虽然号召明星义演,筹款9oo万,但那都是市民和演员的,他自己出的几万块钱跟其财产、地位根本不相称,反而还不如王梓钧这个外地人。

    而且,这个吝啬鬼的电影场场爆满,却不拔,王梓钧的电影被他打压后,平均上座率只有五成,却依旧拿出了两成的票房捐款,高下立判。

    而另一些跟邵氏有关系的报纸,则有意无意地拿《言报》中的论调,和《喋血孤城》中赤1uo1uo的血腥说事,对王梓钧大加抨击,极尽挖苦之能事。

    一时之间,香港市民对这批王、批邵、批《言报》的三种论调给搞得头昏脑胀,到底哪一家说的是真的?

    更有仇富的人认为,不管是王梓钧还是邵逸夫,反正有钱人没一个好的,狗咬狗活该!

    管伟华今天去联系筹备邓丽君的歌友会去了,邓丽君看着各种报纸皱起了眉头。王梓钧的为人她还是很相信的,她还记得去年初夏,歌唱比赛中那个歌唱技巧有些青涩的阳光少年。说他是无恶不错的恶g,这怎么可能?

    拿起报纸,邓丽君来到王梓钧房间里,见他正一边烟,一边写着东西。走过去一看,却是在给一些新歌谱曲。

    “你还有空写歌?”邓丽君哭笑不得,她本来还想过来安慰王梓钧的,结果这人根本没当回事。

    王梓钧笑道:“我在准备今年的新唱片。”

    “哦,是吗?准备什么时候售?”邓丽君问。

    “就在这个月。”王梓钧道。

    “不会吧,你才开始写歌,根本就来不及。”邓丽君说道。

    “谁说来不及?录歌这个星期做完,再用一个星期灌唱片连带做宣传。”王梓钧说。

    邓丽君担忧道:“但是现在外面的传言……”

    王梓钧笑着说:“我着急着唱片,就是因为这个。在香港,我始终不如本地人,就连金庸、倪匡,也只能站在中间立场,骂骂《言报》而已。我想要在这场骂战中取胜,就只能剑走偏锋了。”

    邓丽君听得半懂不懂,也不好意思再问,只把目光投向王梓钧所写的新歌。

    “粤语歌?”邓丽君惊讶道。

    王梓钧道:“是啊,那天在飞机上,管先生不是说现在香港乐坛很1吗?那就由我来帮忙梳理一下。”

    “听粤语歌的都是底层市民和本地土著,这些人舍得钱买唱片的很少啊,他们都是听电台的。”邓丽君担忧道。

    王梓钧摇头道:“无论是英文歌还是国语歌,这些人虽然舍得钱,但基数始终不如底层的粤语听众。粤语歌i不是舍不得钱,而是没有几张值得他们掉自己血汗钱的唱片。而且一种音乐的流行,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下里巴人也可以变成阳bsp;“叮铃铃……”

    王梓钧接起电话,是香港伟青出版社打来的:“王先生,《搜神记》昨晚已经排版完毕,现在已经在印刷了。”

    正文 135【票房大战≈183;三】

    135【票房大战≈183;三】

    香港伟青出版社是一家老牌出版社,像名家梁羽生的着作,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出版社出版。

    《武魂》在香港还没登6,王梓钧所作的两部,香港人大多数都只闻其名,未读其文。本来和金庸商议好,等古龙的连载完,《搜神记》便在明报连载,不过现下却是来不及了。

    邵氏经营香港多年,不是王梓钧买通几家报社能搞得过的。虽然这些报社为了骂战增加销量,收的钱并不贵,但从量上来说,却是远远不足。

    王梓钧只能另辟蹊径了。

    先,香港的i非常多,与台湾租书店、盗版泛滥不同,这里的i更舍得钱。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王梓钧可以借加大自己在香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在香港唱片时,虽然一时蹿红,但除了歌i之外,时隔一年,大多数人都把他忘了。即便是歌i,也多半不会将歌手的他和导演的他联系起来。

    除了出版,还有就是行粤语唱片,既然他都做了台湾新音乐的开山怪,再做一次粤语歌曲领军人物又何乐而不为呢?

    王梓钧正写着歌,郑振坤的电话打来:“喂,梓钧啊,怎么搞成这样?”

    王梓钧解释道:“邵氏要搞我,故意把他们的放映日期提前半个月想把我压住。而且,还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郑振坤说:“我和邵大亨也有些j情。要不这样?我做东,大家约出来一起谈一谈。”

    “没得谈了。”王梓钧说,“邵氏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谈。因为我的电影决定7月份上映是早就说好的,不可能改期,否则我们要陪大笔的违约款。要改期只能和那些影院商量,可是《喋血孤城》上映的影院里,嘉禾旗下的最多。邹文怀不可能同意,他就是想看我和邵氏打个死去活来,最好是两败俱伤。而邵氏呢?他这部戏筹划了一年,拍摄两年,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大牌明星,他是不会让道的。不但不让道,还主动提前上映撞上来,就是想把我碰死。”

    郑振坤沉默了一下,嘱咐道:“你那边心一点,邵大亨不是个普通人。”

    王梓钧笑道:“郑总,谢谢你的关心。我王梓钧还是有脾气的,来明的,来暗的,我奉陪。”

    电话那边郑振坤也笑了,王梓钧唱歌、拍电影都那么出色,他反而忘了其出身。

    “好吧,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想和邵大亨硬碰硬,就看你脑袋够不够硬了。”郑振坤说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一声,怎么说你也算是我旗下半个艺人。”

    “郑总,你这份人情我记下了。”王梓钧问,“冯乃凯他们的演唱会什么时候举行?”

    “还没具体确定,你有什么事吗?”郑振坤问。

    王梓钧说:“我在这边写了几粤语歌,想让他们过来一起录音。当然,录制、行由海山的香港分公司来做。”

    郑振坤诧异道:“你怎么想起唱粤语歌了?”

    “郑总,相信我。”王梓钧道,“粤语歌在香港有大众基础,中层、上流社会的人也多半会几句粤语,喜欢听粤语歌的也不少。只要有好歌,粤语歌在香港一定会流行起来,大卖特卖。”

    “呵呵。”郑振坤不置可否,他对王梓钧舍去国语,去冒险唱粤语歌有些不屑。不过想想王梓钧常常出人意表,便说,“那行,我让他们四个明天就过去。分公司那边我也打个电话,录制的事情你全权负责就是,其他行之类你不用bsp;王梓钧挂了电话,和邓丽君说了一声,便径直往海山香港公司赶去。

    刚刚下楼,却见两个男人猛地扑过来。

    王梓钧以为受到袭击,飞身后退,却见那两个男人普通一声跪了下来,其中一人一边扇自己的耳光,一边哭诉道:“钧哥,你绕了我吧。我真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