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52 部分

第 5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因为长城在中国大陆,而那里外国人如果不是以外交身份进去,会被当成帝国主义间谍的。”王梓钧说。

    “哦,太可怕了。”加西亚道,“我大学时候看过戈达尔拍的《中国女孩》(是讲的一个思想完全毛化的法国女孩,而不是真正的华人女孩),共产主义中国一切都很美好的。”

    “是的……,王梓钧道,“至少看上去是那样。不过我觉得无论信仰什么主义,传统的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精髓,丢掉这些,就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法国人本来就崇尚自由,而对现实的不满让一些法国人有些左派倾向,至少是同情共产主义。当然,他们还没像赤军一样,疯狂到毛太祖和尼克松一握手,觉得偶像坍塌挨个儿排队自杀。

    加西亚并不了解大陆到底发生过什么,只是对那里印象还不错。两人聊了会儿主义,又说到中国文化。

    “我知道的,中国有孔夫子。”加西亚模仿着中文的孔夫子发音。

    王梓钧说:“那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的思想几千年来被无数次歪曲了,它成了一次次统治和革命的工具,甚至有些宗教化倾向。如果伟大的孔夫子活过来,估计也会被气死吧。所以呢,如果你要了解孔夫子,最好先去看看他的原著。”

    “是吗?”加西亚道,“我会试着学习中文的。我看过法文版的《楚辞》,听说那是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诗集,不过感觉很怪异。”

    王梓钧翻个白眼问:“你喜欢兰波的诗歌吗?”

    “你也知道兰波?”加西亚眼睛发亮,“他是法国上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王梓钧说:“你如果读了兰波诗集的中文版,恐怕也会觉得怪异,这是翻译时出现的问题。而中国古文廖廖几个字,翻译成现代语言需要数百上千字。你觉得词语精练的古代中国诗歌,翻译成外国文字走样得会多么离谱?”

    “噢,神奇的中国文化。”加西亚感叹道。

    两人一来一往地聊得开心,聊完文学又是聊电影和歌曲,全然不注意台上谁获奖了,因为今晚的颁奖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两人都是被拉开走秀而已。

    不过他们两人不时头挨着头低语的亲密举动,却被记者拍个正着。

    颁奖典礼很快就结束了,获奖的几部影片没有因为王梓钧这个重生者而有丝毫地改变。不过当王梓钧和加西亚出去的时候,却被一群记者围住。

    “加西亚小姐,请问您在和这位王导演在谈恋爱吗?”这显然是个八卦杂志的记者。

    王梓钧和加西亚齐齐翻了个白眼,解释道:“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加西亚小姐,你对王导演印象如何?”记者改变的询问方向。

    加西亚比王梓钧大七八岁,却没有王梓钧应付记者的老道,当下就落入了陷阱:“很好,很英俊帅气,也很有才能,我想很多女人都会被他迷住的。”

    加西亚说的是自己的大学好友喜欢王梓钧,却被记者歪曲理解了:“加西亚小姐,你的意思是说,你被王导演的风度迷住了?你是在向他公开表达爱意吗?”

    “噢,不……”

    加西亚还没说完,记者又把提问对象指向了王梓钧:“王先生,加西亚小姐表示对你有好感。刚才你们聊得很亲密,正式交往多久了?是一见钟情吗?”

    若是在港台,王梓钧会非常讨厌这样的记者。不过在法国嘛,能有他们帮忙炒作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王梓钧笑道:“加西亚小姐非常迷人,具有一切法国女人的优点,我很喜欢和她交谈,不过我和她现在只是普通朋友。”

    “你的意思是准备追求加西亚小姐吗?”记者追问。

    王梓钧不置可否道:“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

    “咔嚓嚓……”立即又是一片闪光灯。

    等两人穿过了人群,加西亚才回过神来,笑眯眯地看着王梓钧问:“你故意那样回答的?”

    王梓钧耸耸肩,没有说话,搞得加西亚不知道他是在表达无奈还是在默认。这种绯闻对两人名气的提升都有帮助,不过导演不是演员,名气再大也得你拍出好影片来,否则没人会买你的帐。

    “安吉拉,干得很棒”《positil》的主编办公室里,一个秃顶的法国佬看着安吉拉写的文章,再次确认道,“真的是独家专访吗?”

    安吉拉点头道:“是的,先生,其他媒体的记者虽然打听到一些消息,不过我们的绝对是独家专访。你看这一张照片做封面怎么样?”

    安吉拉指着王梓钧高举奖怀的一张照片。

    “很好,就用它了。”秃顶的主编把照片往桌上一扔,大呼道,“快去工作,干掉《电影手册》!”

    《positil》虽然销量不错,资资格也比《电影手册》老。可人家《电影手册》从主编到下面的影评人,可走出了不少牛人导演啊,甚至法国新浪潮电影里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电影手册派”这是绝大多数杂志都无法做到的,简直就是法国的电影圣经。

    而《positil》杂志,最多如今也只能从销量想些办法,看能不能压《电影手册》一头。

    戛纳电影节结束的第二天,法国的各大电影和娱乐杂志纷纷报道戛纳电影节闭幕的盛况,不过大都是以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影片为主。特别是获得金棕榈奖的《稻草人》,它的导演、演员成了各大杂志的封面。

    菲利普和艾玛这对恋人是从巴黎来的,两人正准备买几本电影杂志在回程的火车上慢慢地翻看,可是这些杂志……

    “噢,见鬼,内容都是一样的。”菲利普随处翻了翻,都是千篇一律的报道,唯一不同地,或许就是杂志上的影评人署名不一样,但报道的篇幅几本集中在《稻草人》上面。即便不是主要报道《稻草人》,也是讲的评委会大奖得主或者最佳男女演员。

    但关于这些电影和明星的报道,菲利普和艾玛早在几天前就看腻了。

    “嘿,亲爱的,快过来看看这是什么。”艾玛拿着一本杂志喊道。

    “噢,《positil》疯了”菲利普看清了封面内容,“他们居然敢把影评人周大奖得主拿来做封面,不怕卖不掉吗?”

    相比于主竞赛单元的获奖者,影评人周在其他杂志上出现的内容也就是一笔带过,没多少人会去关注那些年轻导演。

    “就买它吧。”菲利普说着又习惯性地买了一本《电影手册》。

    从戛纳到巴黎坐火车用不了多久,也许一闭眼的功夫就到了。菲利普上了火车后,先是翻看《电影手册》,即便内容大致雷同,但作为法国电影圣经的《电影手册》,里面每篇文章的撰稿人,可都是些电影名家,写出来的水平自然和普通杂志不一样。

    而艾玛呢,则不得不捧着《positil》来翻阅。

    这个东方导演很迷人,艾玛看了看封面上王梓钧举着奖杯的照片,下意识就寻找着目录去翻他的专访。

    《从街头混混到新星导演一一一只蝴蝶的美丽蜕变》!

    看着标题,艾玛脸色有些古怪,《positil》杂志里的文章怎么向八卦娱乐杂志靠拢了,电影可是个严肃的东西。一

    左右无聊,艾玛耐着性子看下去,越看越是吃惊,同时又觉得有趣。

    反正采访的时候王梓钧和白沐阳都是添油加醋的,文章内容更是离谱。先是说了一下王梓钧的父亲在反法西斯战场上作战英勇,乃是《喋血孤城》最后突围出去的一个战士的原型,又说王梓钧进入帮派是为了反抗高年级坏学生的敲诈勒索。一边当混混一边自学音乐创作和观看电影,乃是努力学习的典型。什么爱国游行中枪啊,他的电影、小说和歌曲获得多么大的成功之类。

    而最重要的前提是,他所获得的一切成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买杂志的大多是普通人,自然而然的会把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看成自己的同类,甚至引以为荣,称誉为平民英雄。

    看完整篇文章,艾玛只觉得这位华人导演身上的光环成几何数不断放大,闪耀得自己眼睛都睁不开。

    “亲爱的,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个。”艾玛朝菲利普说道。

    正文 207【追捧的对象】

    ‘噢噢噢,我喜欢这个家伙!”菲利普本来就很喜欢《喋血孤城》,看了专访文章之后,更是对王梓钧好感大增。在艾玛脸上亲了一下,大声道,“我以后就是这个家伙的影迷了,可惜不知道在法国还能不能看到他的电影。”

    这个世界不缺少天才。

    斯皮尔伯格前年一部处女作踏入影坛,就帮公司赚了大笔的钞票,也是一下子在欧洲赢得了不少的追捧者。

    而如今王梓钧这部电影的手法更加成熟,画面更加劲爆,他个人的经历又是如此的离奇,就像在看一部传奇小说一样,如果不让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惊叹。

    不止是菲利普和艾玛,今天全法国无数影迷在看了报道后,除了少数的民族主义分子,都对王梓钧来了兴趣。没看过他电影的影迷,更是对此非常期待,打电话到法国的一些影院去,询问他们是否会放映《喋血孤城》。

    这些影院的经理接到电话后莫名其妙,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连导演和电影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不过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找来相关报道,还没看完就打电话联系上头,希望能放映《喋血孤城》。

    能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高分,那么影片质量自然不成问题,如今一篇报道又激起了法国影迷的兴趣。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还用担心票房吗?

    《positil》因为独辟蹊径,撇开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影片(也报道了,不过不是作为主要内容)而去报道一位年轻的华人导演,该期杂志销量大增,几乎涨了两个点。

    主编乐开了花,作为报道人的安吉拉亦是春光满面,因为她升职了。

    东方对于欧洲人来说是神秘的,影评人周突然杀出的黑马让许多资深影迷都很好奇。《positil》的报道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不仅如此,关于导演的介绍也像是一部传奇小说一样。

    或许,他们就是当成小说来读的。

    看了报道后,这些人想要进一步地了解。因为报道总是虚的,无论吹得多棒,但没有实际的电影和唱片,都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噢,我要看那个华人导演的电影,我要买他的唱片,可是这两样东西上哪找去?

    异类总是容易受到关注,一堆欧美影人中杀出个华人来,无疑就是异类。当初日本导演大师黑泽明,也是因为他亚洲人的身份而获得了额外的关注。

    白沐阳和那些发行商本来都快谈妥价格了,不过在看到报道产生的影响后,又开始打太极拳,死活不说断口。

    等《positil》的报道在影迷圈子中引起了不小反响,那些本来被甩到一边没有报道的关于王梓钧和加西亚的绯闻,隔日突然出现在数本八卦杂志上。

    《中法姐弟恋,华人导演与加西亚举止亲密》

    《华人导演为加西亚的美貌所倾倒》

    《华人导演承认在追求加西亚》

    《一见钟情的异国奇恋》

    《……》

    五花八门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照片无一列外全是王梓钧和加西亚穿着“情侣装”走秀、在颁奖大厅里亲密交谈的画面。

    里面的报道大多属于捏造,甚至有人说看到两人一起出入酒店的某个房间。

    正好这几天影迷们对这位华人导演感兴趣,想了解多一些关于他的信息,这些八卦杂志投其所好,又是俊男美女的导演组合,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甚至有些不是影迷的人,也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加西亚在此之前只是个不太受关注的新人导演,到如今也不过拍了两部不卖座的扑街电影。但只几天的报道,一下子让她火了起来,风头甚至盖过了当红女明星。每天还有不少记者在她家门外堵着,一是采访她的恋情,二是想在她家堵王梓钧。

    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八卦之魂。绯闻的传播速度永远是最快的,几天下来,影响甚至比《positil》杂志那篇报道还要大。

    很快的,加西亚那部本来不被片商看好的艺术电影,突然被买了下来,准备近段时间上映。

    这让加西亚哭笑不得,她前些天就差给人下跪了都没安出去,现在居然靠绯闻得到了上映的机会。

    而白沐阳这边,价格果然又上涨了,美国的发行权卖了250万美元,欧洲各国的发行权加起来总价是300万美元。

    随着乱七八糟的绯闻不断传出,法国《时尚》杂志突然一脚c进来,煞有介事的分析王梓钧和加西亚那天的穿着与化妆。

    王梓钧那天穿的服装其实是王梓钧直接借鉴的后世一个著名款式,却让一些专业服装设计师眼前一亮。《时尚》杂志在文章中对王梓钧的品味大加赞叹,称其为最会穿衣服的亚洲男人。

    如果说《positil》和八卦杂志的报道影响还只是在电影和娱乐圈,那么《时尚》一夸奖,王梓钧的名头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那些名嫒们没事就是研究吃穿,如今突然蹦出来一个会穿衣服的亚洲人,而且还是个帅哥,自然就成了她们社交场合的谈资。

    购买下《喋血孤城》的一家法国电影公司更绝,眼看着王梓钧被越炒越热,他们干脆一鼓作气,出了10万美元请王梓钧拍摄了一组写真。

    下身穿着牛仔裤,上身套着件丝绸西装,里面却空无一物,露出健壮的胸膛,为了收敛这种野性,脑袋上又戴了一顶绅士礼帽。

    最后出来的大概有二十多个造型,尺度最大的就是半l,展示男性的雄性美感。那摄影师发现王梓钧背后有纹身后,又特意加了几张背部特写。

    当这组写真在法国发售时,王梓钧早已回到了台湾,在得知其销量后,王梓钧郁闷得要死,十万美元的出镜费,收得太少了啊。

    此时关于王梓钧的报道已经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只不过没有在法国那么火而已。

    当王梓钧的写真集一出,顿时引起了不少法国女人的哄抢,特别是那些闺中怨妇。最好a'p}。oo

    要说,王梓钧的身材肯定比不上那些健美选手雄壮,长得再帅,可是多半不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观,但这都是其次的。那些追捧他的法国人其实最初也就是图个新鲜,如果没有后来八卦杂志和《时尚》凑热闹,估计《positil》的报道过了个把星期就会被人忘掉。

    可是突然来个数连击,《时尚》这种有品位有原则的杂志都加入进来,那么引起风潮则是必然的。而最后一击出写真,则是电影公司的发行宣传手段,倒是让一些名嫒怨妇如获至宝,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细细品味欣赏。

    就在王梓钧写真发售的半周后,《喋血孤城》终于在法国上映,300多家影院居然全部爆满。这里面的观众,几乎都不是为了明星和电影而来,主要是被报道影响,对王梓钧好奇而已。

    不过《喋血孤城》的超时代画面和残酷写实镜头,也没让那些买票进来的观众失望。事实上法国人也不是一味的追求浪漫和艺术,这炮火连天的场景让他们大呼过瘾,大概有后世看阿凡达的感觉。

    继法国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也陆续上映,欧洲首周总票房达到了哼哼2万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法国人贡献的,毕竟王梓钧在法国太火了。

    而美国那边则有些惨淡,首周票房只有6…4万美元,而且买票的大都是美国华人。

    相对于白人和黑人的不感兴趣,美国华人在看了《喋血孤城》之后则是奔走相告,特别是米高梅在打出首部打入戛纳电影节的华语影片宣传语时,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归属感。

    就像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一样,《喋血孤城》在美国最初也是靠华人撑起的票房,继而才影响到白人去观看。

    到了第二周,随着米高梅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美国两周总票房一下子飞涨到170万美元。而看过电影的美国人,几乎都对里面的战争和搏斗情节所吸引。

    甚至有资深的影迷反复观看后惊讶地发现,原来里面每一个士兵开枪的镜头都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怎么看怎样觉得舒服。到第三周,美国总票房增长到310万,在影迷增加的同时,还有不少回头客,看样子,这部电影可以足足放映两个月。

    不过这些都跟王梓钧没什么金钱关系了,因为他已经把当地的发行权卖给了发行商。

    却说那天王梓钧带着奖杯和团队回到台湾,刚走下悬梯不远,就被外面的阵仗吓了一跳。

    无数他的影迷、歌迷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守在机场,若不是举着支持王梓钧的牌子,估计会被当局看成是聚众闹事的。王梓钧捧得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大奖的消息前几天已经传回了亚洲,这可是入主戛纳的第一部华语影片啊。台湾媒体大书特书,教育部更是直接宣布对王梓钧颁发嘉奖令,以表彰他对中华民国的教育文化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

    而影协那边,更是第一时间邀请王梓钧加入,并连续几天开会,研究王梓钧导演的电影和电视剧,年讨中华民国电影的发展。一时间,似乎王梓钧成了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

    而香港和东南亚的媒体,无论是不是娱乐和电影杂志,都在不亦乐乎地报道这一则新闻。而王梓钧和特吕弗、克莱尔等人拥抱、交谈的合影,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全都刊登出来,好像王梓钧成了国际大导演一样。

    另外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关于王梓钧和加西亚的绯闻,不少人看到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