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年,其间也曾两次越过防线渗透到敌占区袭扰日军,虽然炸掉了几座日军的弹药库,抓了几个“舌头”,处死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汉j,但战果并不令人满意。

    直到1940年4月下旬,当一场中日双方均准备巳久的大战即将在鄂西豫东辽阔的原野上拉开序幕时,他们才捞着机会风风光光地露了一回脸儿。

    这年4月,15万日军集中到汉水东岸第5战区部队当面的各处阵地;准备向中国守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大战打响之前;日军巳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战区的制空权;从三王铺机场起飞的轰炸机一日数次飞越汉水;向中国军队的指挥中枢、交通要道、兵力囤积处肆无忌惮地投弹扫s。侦察机也频频在中国军人的头顶上盘旋拍照,给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威胁。

    三王铺机场离汉水东岸日军防线有13华里左右。李宗仁将军决定在大战开始之前,拔掉三王铺这颗毒瘤。

    临危受命的,正是邵青阳的特务大队。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远征军 第六节(2)

    4月12日,邵青阳亲率高军武等4名队员化装成老百姓,带上电台,在军统潜伏人员的帮助下深夜潜入机场左侧的灌木林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两天两夜,了解到这个战地机场总共有18架飞机,每天分3次轮流出动轰炸侦察,晚上则集中停在机场上。机场内警戒森严,不仅筑有地堡,建有两座高高的岗楼,四周拉有带剌铁丝网,还有两处隐蔽得好很的掩体。

    但让他们兴奋的是日军的一个联队大部分住在4华里外的三王铺街上,担任机场警卫的只有一股百余人的小部队,和飞行员住在机场西北角的一排平房里。日军联队长趾高气扬,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敢到他的眼皮底下进行袭击。

    回到陶家湾军部后,张自忠与黄维纲几位将军听取了邵青阳的汇报,对这次行动进行了精心谋划布置,决定特务大队提前三天集中到东岸中国军队阵地,凌晨两三点钟趁日军熟睡,夜色正浓时分批从日军据点之间穿越防线,迅速前往机场左侧的灌木林里集中,出其不意对机场展开袭击。

    为策应特别大队的行动,中国军队将在奇袭开始后,向日军阵地实施猛烈炮击,并出动两个团的重兵主动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吸引敌人兵力,接应特务大队返回。

    15日凌晨两点,邵青阳率领担任袭击机场任务的1中队、2中队率先出发,随后3中队也相继跟进,他们直接前往三王铺与机场之间设伏,阻击三王铺日军主力的增援。

    凌晨4点左右,1、2中队摸到了机场外面,邵青阳带着野战背囊里塞满了手榴弹的1中队战士时停时行,避开岗楼上的探照灯爬到铁丝网跟前,用虎口钳在铁丝网上剪出几个大窟窿,全中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了进去,然后直奔停机坪上的庞大机群。2中队迂回到西北角,阻击住在平房里的日军警卫部队。

    几分钟后,西北角上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2中队与警卫部队交火了,两座岗楼顶上的机关枪也响了起来。很快,几发枪榴弹准确地s向空中,岗楼燃起熊熊大火,烧得几个未死的鬼子跳了下来,砸到地上,没一个活的。

    机群附近的几个哨兵哇哇啦啦大叫起来,立即便被打倒在停机坪上。

    邵青阳大喊一声:“弟兄们快上啊!”

    早巳在草丛里等急了1中队官兵一跃而起,有的端着机枪,更多的则提着手榴弹袋子大步冲向机群。第一波手榴弹象冰雹一样地向着机群砸去,随着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好几架飞机燃起了大火,紧跟着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犹如爆豆子般的声响,那是飞机上的机关枪子弹在烈火中炸裂了。

    掩体里的日军,还有一支巡逻队狂呼乱叫着向停机坪冲了过来。古良等人的十几挺轻机关枪组成的密集火网立即严严实实地罩住了他们。在一片鬼哭狼嚎声中,全都趴倒了地上。

    高军武第一个冲进了机群里,他灵巧地登上机翼,用手榴弹砸破机舱盖上的玻璃,将捆成一束的手榴弹扔进去后马上跳下飞机。这样的掏心破坏战术卓有成效,也是演练时再三被强调使用的手段。但是,爆炸开来的弹片与破碎的铝板,以及飞机里的零部件仍然击中了不少战士。

    大约半个小时后,所有的飞机全部支离破碎,笼罩在烈火浓烟之中。2中队此时也攻进了平房,日军飞行员大部被歼,警卫部队死伤过半,只有三四十人突出包围,向着三王铺方向逃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中国远征军 第六节(3)

    奇袭结束,邵青阳命令邹喜子s出了两颗信号弹,一枪未放的3中队立即撒出预设阵地,有条不乱地向着中国军队的防线飞速疾奔。

    等到三王铺的日军乘着装甲车赶到机场时,看到的是停机坪上一大堆废铜烂铁和散卧四处的死尸,早巳不见一个中国士兵的身影。

    这一仗,炸毁日军飞机18架,歼灭日军近百人,特务大队伤亡42人,其中一多半是在炸毁敌机时被弹片铝板击中所致。

    这是国军为数不多可算经典的敌后奇袭战例,上峰喜出望外,给予特务大队的奖励也是空前的。邵青阳身先士卒,指挥得当,荣膺二等“宝鼎”勋章、晋升少校军衔;特务大队荣立集体1等功,人人荣膺“国光”勋章一枚;并奖特务大队1万大洋。

    除此殊荣外,来自民间的褒奖犒劳更是汹如潮水,荆门、当阳、宜昌各地商会行帮文教学界纷纷派出代表团,带着红封锦旗猪羊美酒前来白家嘴小学校慰问。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政治部也临时组织了由众多著名演员参加的文工团到第5战区慰问,还专门到白家嘴小学校为特务大队的官兵们演了一场。随文工团一起来的,还有《中央日报》、《大公报》、《正气报》的几十位记者。

    在慰问团招待会上,高军武见到了自己崇拜的大记者白益。

    高军武一听到人介绍“白益”这名字,双目闪光,对这个戴眼镜,斯文中带着刚毅的中年人喜出望外的说道:“你就是写《重庆——世界与中国的名城》的大记者白益先生呀?”

    “怎么,你读过我的文章?”

    高军武惊喜地大叫起来:“不是读,而是从收音机里偷听的。白益先生,我还能背哩,‘重庆戴上了伟大的花冠,所有的中国人注视着她,所有的中国人向往着她,这是我们无可后退的堡垒,这是我们的耶路撒冷’。”

    “哦,你是从沦陷区出来投军打鬼子的。”

    高军武顾不得回答白益的问话,回头大喊道:“古良、龙鸣剑、付永志,你们快过来,快来见见白益先生!”

    三个军人闻声急奔上前,争着与自己心中的偶像握手。

    高军武激动地说道:“白益先生,我们几个都是北平的,正是因为偷听了你的《重庆——世界与中国的名城》,我们才逃出北平,跑到大后方来参军的。”

    白益连连点头:“好,好,中国有你们这样的热血青年,一定不会亡!”

    看演出时,坐在台下的高军武感到自己那巳经封闭许久的感情闸门缓缓打开。长时间以来,忙于战事,心里有许多感受渴望向人倾吐。当初那个生涩的青年已经在短短时间里猛烈的炮火中迅速成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偶尔战斗和训练间隙,萧玉的影子总会意想不到的从大脑里闪现出来,激起一些火花。慰问团唤起了他对重庆的强烈怀念。

    突然间,他明白无误的感到觉得自己非常想念起萧玉来了!不是以往的朦胧和不自觉,而是异常的想知道萧玉怎么样了,是在读书,还是在不停的躲飞机?自己炸毁了日本人的飞机该会让她更安全些了吧?忽然间,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不由又低头在心里自嘲。然而一个念头却又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打定下来。

    他匆匆给萧玉写了一封信,写上江家巷的地址,然后,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郑重的托慰问团工作人员回重庆后转交萧府。他还特地在信里告诉萧玉,回信时务必注明军邮,这样会快上许多。

    能够为前线战士帮一点忙,是每一个慰问团员求之不得的事,大记者白益听说是给萧府的信,一下就将任务痛快的揽到了自己身上。

    高军武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不能清晰讲明的朦胧情愫,加上顾虑太多,信写得非常一般,纯粹是他代表龙鸣剑三人对萧玉当初的帮忙表示感谢。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把这样一封信看得很重很重。他希望萧玉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隐含的情感。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很是折磨他。

    幸好,前线的局势马上让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之中,可以暂时将这些顾虑放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战斗间歇,他还是掐着指头计算日子,不安地盼着萧玉的来信。

    然而他最终等来的却是失望,慰问团回去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有收到萧玉的回信。

    中国远征军 第七节(1)

    萧玉和上百万重庆人一样,长期生活在日机疲劳轰炸造成的血雨腥风里。

    人的感情与韧性,往往却又让人难以理喻。重庆人最初阶段对大轰炸的极度恐怖,随着太多血腥场面的出现,目睹接触了太多的死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经历了一次次死里逃生,大家在面对死亡袭来的时候反而显得镇定从容了许多。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山是一座大石山,整座城市都建在大石山上,自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掘土声就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各个部门机关、学校工厂,包括街道全都行动起来,无以计数的防空d很快便纵横交错密布于这座庞大的城市之下。

    日本人持续不断的猛烈轰炸无疑为重庆人提供了最好的防空训练,每当警报响起,从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到三四岁的小娃娃,都会有条不紊地快速钻进附近的防空d里,偌大都市,顿时成了一座死城。

    萧家花园自然是未雨绸缪,早在日军轰炸之前,就巳经挖好了两个防空d。

    萧家的防空d也是上档次的,四壁用水泥抹得平平展展,光光亮亮,喜欢打麻将的七太太还专门安排工匠挖了一间有20平方米大小的地下室,地面在铺水泥之前特地先铺上厚厚一层油纸,以避潮气。电线,电话线也都拉了进来。地下室里不仅灯火通明,麻将桌椅、三五牌香烟和美制高级糖果、供人临时休息的行军床一应俱全。敌机轰炸时,满城泥石飞溅,墙倒屋塌,萧家花园的防空d里却依旧是麻将搓得“哗哗”响,恍若置身于世外仙境。

    在轰炸频繁的五月,萧玉巳经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回防空d,在防空d里呆了多少日子。

    好在重庆外语学校终于复课了,萧玉回到学校,发现班上少了不少同学,也增加了许多新面孔。打听后才知道,消失的不是死于轰炸,便是投军杀敌去了。而新来的则是外省籍的流亡学生。政府此时也对教育实行了战时政策,所有大后方的大学,部分基础条件尚可的中学,均改为国立,由国家投资,流亡学生得巳免费入校继续完成学业,生活也概由国家保障。

    这是一个中华民族极端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崇拜英雄的时代,快一年多以后,当登载有国军奇袭三王铺机场的报纸送到重庆外语学校时,整个校园顿时沸腾起来。

    萧玉一口气读了《中央日报》头版上,由著名记者白益现场采写的长篇通讯《国军夜袭日军机场,18架日机灰飞烟灭》,以及《正气报》、《大公报》记者对邵青阳、高军武等参战官兵的专访文章,她激动得热泪动盈眶,不能自禁!

    晚饭后,她忍不住把几份报纸重新拿起来细看,对大记者白益采访高军武的文章,看得尤为仔细。字里行间,连她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柔弱女子也可以想像出当时的场面经历是何等的凶险。高军武的形像,也在她脑海里鲜活起来。尽管见面和认识的时间很短,但她对高军武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似乎认识了很久一般。现在读了报纸,更愈发想知道自己介绍从军的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她忍不住想到给高军武写封信,可写了信,又往哪里寄呢?

    想到这里,她犯难了,忽然一个想法冒了上来:找好朋友徐小曼商量——她胆子大,鬼主意又多。下定了决心,她激动起来,勇气也增加了不少。

    没想到刚出校门迎面就遇到了来找她的小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中国远征军 第七节(2)

    小曼比她大一岁,也是出自将门之女,一副火炮脾气燥得赛过了男娃娃,还总喜欢拿自己当她姐,对她的大事小事都关心,萧玉也从不对她隐瞒。

    徐小曼和萧玉都是大美人,但她俩的美丽却各各不同,自有特点。

    萧玉文静秀丽,亲和可人,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平常总是素衣黑裙,唯一的装饰是枚永不离身的绿玉坠子。谈笑举止进退有度,文雅得体,男生中对她心存爱慕的人不少,但面对她淡然从容的态度和显赫的家庭,都只有把满腔热情放在心底。

    而同样出身军人家庭的徐小曼完全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大家闺秀,她有着一双充满激情的大眼睛,活泼健硕,性格开朗,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敢恨敢爱,从不掩饰。她在穿着打扮上也显露出了众所不及的品位,她的衣服并非高档之物,可穿在她身上便熨贴合体,犹如特制的时装。她的发型也是变化多端,一会儿如瀑布般自由地披散在双肩,一会儿又编成一条粗黑的独辫依依地垂在脑后,没几天,她又会变换发型,在脑后挽一个典雅华贵的髻,犹如异国公主。

    许多人都能以和徐小曼交朋友、打招呼为荣。去食堂打饭,总会有人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她。倘有人请她去校园大门旁边的咖啡屋坐坐,她也总是大大方方地应邀前往。学校周末的舞会,徐小曼是当之无愧的皇后。她的舞跳得好自不待言,传统的慢三步、华尔滋巳不过瘾,下江人刚刚带到重庆的探戈、伦巴她也跳得身手不凡,美感毕现。无论谁请,她都会欣然相陪。面对众多的对她怀有强烈好感抑或是别有企图的男士,她礼仪周到,应付自如。她从不抽烟,也不太喝酒。而每次她一喝醉,就像整个校园全都醉了一样。更让她成为全校师生褒贬不一的焦点人物的原因是她并不囿于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她的人如过江之鲫,入校两年的时间里有关她的韵事也就层出不穷,常演常新,极为人津津乐道。

    徐小曼听了萧玉的一番讲述,开了她几句玩笑,回去后不一两天,很快就以她素来利落的风格奇迹般帮萧玉弄到了通讯地址。

    满怀欣喜的萧玉回到家,关上门,躲在闺房里,开始给高军武写信。

    她很客气的向高军武表明自己原想去送他们上战场,但由于家里一些原因没有办法联系上他们,继而礼貌的回顾了她和高军武认识的过程,诉说当同学们在报纸上看到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时引起的轰动,为此,作为高军武的朋友,她感到非常骄傲。

    最后,她认真嘱咐高军武;回信寄给她最好的朋友徐小曼转交。

    折好信纸放进信封,忽然想到那个目光炯炯的年轻人将会在战火纷飞的地方阅读自己的来信,萧玉心底不由泛起一丝欣喜,小小的得意感悄然浮起在微微翘起的唇边。

    还没有回味完,丫头小芸就来告诉她,程嘉陵开着他心爱的轿车进了萧家花园,专门接萧玉去他家在南温泉虎啸口新修的别墅过周末。

    看着程嘉陵总是在自己面前显出一副殷勤巴结百般讨好的样儿,她的心情十分复杂。府里管家的七太太郑丽卿一直有心极力撮合她和嘉陵,就差威了。所以她也不好给嘉陵难堪。只得上了他的车。

    实事求是地说,程嘉陵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出自富贵之家,上过英国的名牌大学,眼下又在外军顾问处当翻译官,人长得也很漂亮。只不过他这副漂亮的容貌漂亮得太特殊,连第一次见着他的徐小曼,也一句话就把他彻底否定了。

    中国远征军 第七节(3)

    那次萧玉和徐小曼在都邮街逛书店,出门时正巧让程嘉陵碰上了,无论如何要请他们上旁边的“沙丽文”喝杯咖啡。

    分手后,徐小曼问萧玉:“老实给姐交待,你和他巳经进行到哪一步了?”

    萧玉让她得没法,只好说:“我和他真的没啥,从小一起长大,熟悉得如同兄妹,你说还能有什么罗曼蒂克可言?”

    小曼说:“小玉,你晓得姐的脾气,自来就是快人快语,实话实说。你要是真嫁给这个姓程的,简直就是一朵鲜花c在了一堆牛粪上,一辈子都毁了。”

    萧玉有些为程嘉陵不平,说:“你也说得太过分了,再怎么样,他也没有你说的这么糟糕啊!”

    “嘿,初次和他见面,姐何犯得故意糟蹋他?姐这么说,是对你的人生大事负责。你相貌、地位、权力、金钱、知识,哪样没有?咋能嫁一个倒男不女的东西?”

    “倒男不女”,徐小曼一针见血戳到了要害。

    的确,程嘉陵什么都好,唯独是个川人所说的“假姑娘”。这样的男人恐怕几十万上百万人里才能出一个,偏偏就让程嘉陵撞上了。“假姑娘”,顾名思义,就是言行举止一切都如女孩儿一般,但生理功能却又是个真真切切的男人。

    也难怪性格泼辣,浑若假小子的徐小曼白喝了程嘉陵的咖啡,还要把别人毫无怜悯地糟蹋一番。

    其实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萧玉才一直对程嘉陵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车过长江,刚到南岸海堂溪渡口时,从市中区过来的轮渡也靠上了旁边的囤船。栈桥上,下来了嘻嘻哈哈的徐小曼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