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飘在北京 > 第4部分

第4部分

而聪明的雷晓瑶继续作了一个非常有前瞻眼光的决策,就是将山西蓝梦股权的15%作为支持运城城市建设的基金赠送给了运城市政府,同时将5%的股权分配给了山西蓝梦的全体留任员工。

    这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产品上市公关活动,立即为雷晓瑶和山西蓝梦带来了几乎所有的荣耀,作为回报,运城地方政府给予了山西蓝梦3年税收全免、2年减半的特殊优惠政策,同时授予雷晓瑶荣誉市民的称号。

    运城的所有媒体也在有关部门和蓝梦的有意下给予了山西蓝梦和雷晓瑶本人大量的报道,而雷晓瑶也很配合的在运城电视台、电台狠做了几次节目,凭着雷晓瑶的出色的容貌和得体的谈吐,立即征服了运城的广大消费者,运城地区的大小经销商闻风而动,立即开始向山西蓝梦订购产品,而雷晓瑶也立即做出反应,设立了经销商大奖,对于在半年之内销售达到一定量的经销商奖励微型面包车一辆,并且承诺在运城市之外的一些县级市设唯一代理商,顿时调动了经销商积极性。

    山西蓝梦的这次极为成功的pr案例注定了蓝梦饮品在运城地区的成功,产品上市后立即成为畅销品,而雷晓瑶也通过扫街行动约束零售商将300l利乐装零售价规范在了2块2,比之前占领当地市场的西安品牌荣氏果汁的零售价便宜了3毛,此举再配合经销商的销售奖励政策,立即将荣氏的市场霸主地位掀翻在地,销量急剧下滑,而荣氏经销商的倒戈最终逼使荣氏退出了运城市场,因为没有经销商愿意进货了。

    在运城获得极大成功后,太原分公司和北京总公司各部门也迅速成立了,挟运城地区的成功,太原分公司也在本地市场打开了局面,总公司辖下的销售部虽然相比生产基地和太原分公司要艰难了些,但是凭借着销售部经理王娜的韧劲也有了不错的开局。

    总公司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导向型架构,总经理为雷晓瑶,下设有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山西蓝梦饮品公司、太原蓝梦饮品公司。

    雷晓瑶统管全局、涂天成负责山西蓝梦、王志强任市场部经理、集团派驻的丁建国为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李丽、王娜任北京销售部经理、太原分公司经理是郑彬。(山西蓝梦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因为和本文关联不大,这里不作说明了,后文涉及到具体部门时在提及。)

    而作为重要业务部门的总公司北京销售部和职能部门的市场部从来都是典型的死对头,王娜和王志强虽然同姓王,但是却从没有五百年前可能一家的和谐,公司的大会小会上经常是吵得一塌糊涂,王娜经常指责市场的拉力太弱,促销措施弱智,市场部又有一堆一堆的表格让销售代表去做,造成销售部工作量加大,目标设定脱离实际等等,而王志强也指责销售部渠道管理混乱、数据不清、应收帐款过大回款能力低下等等,吵得是不可开交。

    这也是无奈,毕竟市场部做为公司重要战略规划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北京销售部,每次制定目标的时候两个人都要大吵一架,每月的20日是核定下月目标的时候,两个部门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够碰两个人,大家都知道这时候两人的心情都是处于极端暴走的状态。

    而雷晓瑶也很艺术,只是引导两人在公司不偏离大目标的基础上由得两人吵,对待两人的态度也从来都是不偏不倚。雷晓瑶也深知公司需要这样的斗争,而自己仅仅需要掌握好平衡。

    而在各自的部门内,王娜的威望要远高于王志强,作为一个女性销售主管,王娜承担的压力要比一个男性主管大的多。27岁的王娜本身长的成熟艳丽,为人处事也极开朗,象一个大姐般关照手下,让销售部的20多人个个俯首听命。

    王志强由于是集团财务副总裁李秀丽的表弟,虽然本身也是极有才具,但在李秀丽的光环下让市场部人员对其能力产生了不自然的怀疑,加之其人为人比较刻薄,让市场部一干人等对其有些许的不满。但总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有较深的资历和丰厚的经验,每每对部属报告中的不足都能切中要害直指弊端,让部属不得不佩服。

    市场部的七个人包括张明在内也因为王志强的能力而称呼其为老大。

    ************

    “老大,这八个月来多亏你的指点,我才能有今天啊,这次的蓝色风暴计划还是在你的英明领导下才能顺利执行,您可得照顾我啊。”张明继续大拍马屁。

    “嘿嘿,算你小子明事理,不过你丫的行啊,平时油嘴滑舌,但这份计划却做得条理清楚,逻辑性非常强,尤其家庭装的概念提出的非常好,我是有考虑过家庭装的问题,但是也没想到在明年就上,毕竟牵扯到要引进设备、调整仓储以及配送等问题都涉及到大笔的资金,公司这次需要的钱可是大笔的。还有你小子对经销商的帐龄措施虽然不错,但是要建立在市场强大拉力的基础上来走货才有前途,不然损失可就大了,你这风险有点大。不过雷总既然决定了,我也不好说什么。”

    王志强分析着,虽然对公司的决定自己有一些异议,但既然一旦决策,自己做为市场部经理就要周密的考虑清楚如何将整体的流程想透彻,尽量避免潜在的风险,对风险的判断是基于多年来的经验。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