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战 > 第74部分

第74部分

?你倒是说啊?”柳天成催促到。

    “我想,您是不是做一下您的女儿莹莹的工作,让她去医院化验一下。”英子说完这句话,低下了头。

    “莹莹?你是说让我的女儿莹莹去医院做化验吗?”柳天成镜框后边的一双眼睛睁大了,他不明白英子为什么要这样说。

    “嗯。”英子一边拭泪,一边点头,“您知道我的大女儿为什么随我的萧姓,而没有随他爸爸老田的田姓呢?除了当时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想再要个儿子以外,最关键的原因,萧云不是老田的女儿,你才是她的亲生父亲啊。”

    “你说什么?这、这……这一切都是真的么?”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不啻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柳天成给震懵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竟然还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儿活在世上,并且现在患了白血病,随时都有被血癌这个恶魔夺走生命的危险。

    柳天成的手颤抖着,端起茶几上的一杯清茶,还没有送到嘴边,茶水就从玻璃杯里溢了出来,洒在了裤子上他也浑然不觉。

    “不管怎样说,萧云和莹莹毕竟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骨髓配型的几率大一些,因此,我才急匆匆跑来见您,为的是就咱们女儿的一条命啊!”英子泪流满面地说道。

    良久,柳天成定定地望着英子红红的眼睛说道,自己的眼睛也充满了泪水,他摘下眼镜,用纸巾擦了擦眼泪,激动地说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会事,你告诉我。”

    英子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帝豪烟,自顾自点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幽怨地说道:“哎,这都是当年那个最后一夜的疯狂惹下的祸根啊。”

    最后一夜的疯狂?!柳天成在脑海里搜索起来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枚极品肉弹

    更新时间:2008-11-23 16:31:08 本章字数:4862

    公元1976年的秋天,柳天成和英子在县电业局招待所被一帮战友“闹洞房”不欢而散之后,第二天就坐上了开往省会绿城的长途公共汽车。

    这班汽车也可以说是共和国的最后一班推荐工农兵免试、免费上大学的班车。因为,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77年,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制度。因此,柳天成可以说是文革后期的幸运儿,这次离开穷山窝到繁华的大都市上大学,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若论起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第一个人,那就非英子莫属。如果不是英子把自己的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无私地让给自己的未婚夫柳天成,恐怕柳天成现在仍然在柏塔山村老老实实地做他的农民,最多也就混个村支部书记。

    换句不好听的话说,柳天成迈出大山的第一步,是踩在英子的肩膀上,攀援着英子的那两个饱满坚挺的乳峰,才得以出头的。

    呜呼!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既不是原子弹,也不是氢弹,而是肉弹;她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能改变一座江山的颜色。

    而英子就做了柳天成的第一个肉弹,而且这枚肉弹,最终成了一个牺牲品。

    柳天成进了绿城大学后,被分配在重工机械系锻压(5)班学习,这样的专业与当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中央提出的全国在八o年“一定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方针和大气候有关。

    按说,柳天成在柏塔山村也算是个人物了,参过军,还当上了大队的民兵营长,整天的一身绿军装,英俊威武,在那个穷山窝窝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甚至在石坡公社和县里,也算是个响当当的汉子了。然而,当他踏进了省会的大学堂,他立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土气、寒酸和卑微。他发现,他的一身洗得已经泛白的旧军装、解放鞋,以及那个令他抬不起头的“茶壶盖”发型,与这个大学校园里衣着光鲜的城市出身的俊男靓女,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他满嘴“四十不分”土得掉渣子的家乡话,更是成了同学们嘲笑的谈资。因此,柳天成觉得自己很孤独,以前在村子里开大会时,站在台上意气风发夸夸其谈的演讲水平,一下子也没了用武之地,他都快要变成一个哑巴了。他决心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要用时机行动,来证明他柳天成是最棒的。于是,他更加地发奋地学习,拼命地啃那些自己以前一点也没有接触过的机械学、构造学以及机械零部件锻压原理。还偷偷地跟着学校的广播,默默地在心里练习普通话发音。

    那一年的十月,是个胜利的十月,难忘的十月,全国上下到处都洋溢在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这个“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喜庆氛围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欢快优美的《祝酒歌》: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大学生们的热情比社会上的任何人都高涨,写大字报,办黑板专栏,组织上街宣传游行。政治上的成熟和热情,可以说柳天成不必任何一个学生差。他在部队上就是全师“活学活用毛选”的优秀积极分子,回到村里后很快就当了大队民兵营长,可以说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全校举行“揭批四人帮”征文活动中,柳天成以独特的视角,写了一篇万余字的政论文章,题目叫做《紧跟华主席一部九重天》,投寄给了校报。后来,校报以头题的位置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并且还加注了编者按。于是,柳天成在绿城大学一炮走红!后来,他的这篇文章还被省委机关报等多家报纸摘要选发了。

    然而,一个女生的半路杀出,差点让柳天成身败名裂。这个女生就是锻压(5)班的班长,名字叫韩子君。

    韩子君仔细研读了柳天成的《紧跟华主席一步九重天》之后,在全班的讨论会上,她激愤地抨击柳天成剽窃了《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评论员的文章,并当场举着两张报纸一一列举柳天成文中,那些和评论员相似相近的观点和遣词用句。

    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谁的水平高。确实,柳天成的这篇文章参阅了许多报刊杂志上的言论,但是,说他剽窃或者抄袭,未免有点不够厚道。那可是他熬了一周的夜车,拼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写就的。其实,按当时的境况,大多的时评政论文章,基本上就跟八股文差不多,谁也创造不出更新颖的东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只是到了八零年代时,《光明日报》率先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新的气息、新的文风才在社会上慢慢形成,并且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伤痕文学”作品,这是后话。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