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烟歌行 > 《卷二?梦离》〈章十八?将者之机〉#1

《卷二?梦离》〈章十八?将者之机〉#1

    《卷二?梦离》〈章十八?将者之机〉#1

    淳化五年春,二月。

    旧岁新年,时岁递嬗,汴梁城中欢庆方歇,朝廷中却早陷入了一阵忙乱。年初朝廷加派了二列禁军出京,一往川蜀平民乱、一往西北讨叛夷。

    而这些调度、战略,重责大任全落在掌军权的枢府之上,自交年以来,枢府里人人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接应军檄,常常入了夜还可见枢府一舍灯火通明,屋内影影绰绰。窗纸被暖灯染得鹅黄,映出室内匆忙来去的人影,旰食宵衣,力力碌碌。

    却在此席不暇暖之际,突地不知从何冒出,皇上有意提换枢密使的谣言,在枢密院日常的忙碌表象下,隐约增添了一丝不平静的气息。

    然而,此谣传却非空穴来风。夹陷在南北两方的战事之间,无论是战略运用、军队调度,皆需要更全面、周详的计策,方能顾此而不失彼。可如今枢府当权的枢密使,皆是在灭了南平、后蜀,平定宇内之后方上任的,经验尚欠,个性又有几分温吞,故总是少有决断、果敢之策。

    皇帝虽未曾表明,然众人亦看得出,他一心急着完结战事。故撤换枢密使一事,其来有自。

    枢密院内外诸官吏,表面上未曾对这桩传言留心,仍是逕自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务,内心里却是张望着情势,甚至抱着加官晋爵的期待,悄然地将其掩饰在低调且寻常的忙碌中。

    只有一人,虽不张扬,却也未曾掩饰自己的鄙弃与野心。

    「呵,皇上终于清醒了幺?枢密使早该换人了,那些文弱的文官们,除了卖弄伶俐口齿,能有多少能耐掌握军务。」在听见枢府底下一个官阶较低微的小官同自己提及这桩留言,黎仲容凉凉挑眉,毫不掩饰地冷冷嘲哼出声。

    「黎、黎大人,说话当心哪!」吓得那名小官,赶紧探头张望着四方,再三确认两位枢密使大人并不在近处,方稍稍鬆下紧张的心。

    黎仲容只是淡漠地睨了那人一眼,好似瞧不起他的畏缩,便转过身逕自走了,一抹势在必得的冷冷笑意,若有似无在他唇边浮泛起,没有人瞧见。

    他非是唯一一个图谋枢密使之位的武将,朝堂内外,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将军,妄想藉此机运,攀上枢府龙头,却也一个个地让人泼了冷水。

    『你们以为现在还是前朝吗?先皇早立了规矩,枢密使只授任文官,你们这些个将军们省省吧。』

    『皇上只说要换枢密使,可没说要换个武官上来。』

    诸如此类的嘲讽,不时地在其他文官日常闲话之间被提及。

    黎仲容不曾向人提及自己的心思,再加上那一身总让人敬畏、悚然的神情与气质,也因而未曾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出这些话,然他自入了枢府以来,毫不掩饰对当今制度的不满与嘲讽,早让人认定了他亦是贪图此机的众多武官之一。

    他知晓,众人都是如此看他的,他也未曾否认──他心里,确实渴望着掌握枢密院的权力。每个男人都是追求成就与权力的,他也不例外。

    就在这桩传言在朝官间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皇上私下诏了二位宰相、枢密使,以及三省六部的长官,于某日早朝散后聚于文德殿内议事。皇帝凛然中带着一丝疲态,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扫过着丹陛下站得挺立的群臣,半晌,方开了口:

    「朕……有意替换一名枢密使。」这桩从未真正从皇帝口中得到证实的传言,此刻落了实。

    丹陛下,与二位宰相列在最前方的赵镕、向敏中两位枢密使,登时脸色一白,却未敢妄动分毫。虽说早听得有此传言,故二人早有心理準备,未过于惊愕,然听皇帝亲口提起,还是让二人心里一灰,彷彿顿时让厚厚的乌霾掩过。

    「朕将会在你们二人之中择一人。」皇帝的目光落到了阶下二位枢密使身上,口吻不免有几分沉重。须臾,又稍稍宽慰,「二位爱卿不用担心,朕能承诺,将那一人置于品阶相近的官职上,绝对不亚于枢密使之权太甚。不是二位爱卿犯了什幺大错,只是……五月便是婚庆,朕不希望战事久拖,因此朕考虑……拔擢一位武将,与另一位枢密使共同领导枢府。」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瞠目讶异,未曾料到皇上竟要拔擢武官任枢密使。也因宰相、三省六部长官以及二位枢密使皆是文官出身,是故有着一致的、觉得不妥的反应。

    赵镕与向敏中二位枢密使亦是面有难色,双手交叠在袖里、绞得死紧,却不敢作何应答,深怕被皇帝认为,自己的反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以全私心。

    「皇上,请三思呀,枢密使授予文官,可是先皇便立下的规矩……」张丞相微微前跨一步,鼓了勇气率先谏言道。

    皇帝目光移至张丞相身上,眼神与口吻突地一转淡漠,「所以张丞相是认为,即便是有非常之情况,朕也应该为了固守先皇之制,不惜让朝堂、天下,甚至是朕自己,都僵陷在泥淖之中吗?」

    皇帝忽变的口气让座下诸官心里一凛,嗫嚅着不敢说话。然众人心里却也不意外皇帝这突地一变的神情,因张丞相之话,无异是拿先皇来反对、压制皇帝之见,即使他是无心,话语中仍不免有着几分推崇先皇之意,莫怪要教皇帝不悦。

    丹陛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