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逆流天下 > 逆流天下-第39部分

逆流天下-第39部分

  他也不管别人如何应答,当即又道:“弟已经打定主意。左营远,京营太弱,投之无用。

    黄镇近在芜湖,一路都有水路相连,咱们几个坐船赶路,几天功夫就到了。听说黄镇已经在调兵集将,就要讨伐曾贼。咱们不如去投军,诸兄与弟一并相投,想来黄帅会收留下咱们的。”

    眼前众人,几乎个个家族都是江南望族出身。家中父祖多半都曾经考中举人或是进士,做为京官或是外官,就算明末时,他们这些人一样对武夫并不如何敬重。

    不然的话,早就可以投军或是动族中父老一起举事了。

    不过,既然行刺无门,似乎也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几个年长些的青年互相对视一眼,片刻之后,便是一起咬牙,都道:“那末便投军。不过,咱们要与黄帅说好,不做幕僚,也不要他视若宾客,咱们要披坚执锐,手刃大仇!”

    yuedu_text_c();

    夏完淳神情激越,也是道:“不错,弟也是这样的想法!”

    他们毕竟太过年轻,只以为投军之后便可以领取武器,然后以他们的家世可能做一个低级军官,大军一动,便可以与朝廷诸路兵马会合,打跨天雄军,报得大仇。

    众人计较已定,当下便不在耽搁,先各自潜回家中,取了行李和一些银两,然后会同一处,一起坐小船沿水路,一起向着芜湖而去。

    等到了船上,出了天雄军境内之后,却是遇着不少与他们目的地一般相同的人群。这其中多半都是读书士子或是原本江南各地的官绅家族,一路上船只不断,去投黄得功的几乎全部是江南一带的精英,夏完淳等人在船上几乎时时刻刻都能看到熟人朋友,一路上招呼不绝,待快到芜湖时,几乎汇集了三四百人。

    “曾贼授之日不远矣!”

    夏完淳虽然不喜欢妄言,他的师父陈子龙与普通的复社成员不同,并不喜欢复社的那一套。不过,看到眼前情形,夏完淳还是忍不住振臂高呼,满脸喜色的道:“人心相背,由此可见,若是这样还击不破曾贼,还有天道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di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卷南方 第六十二章 雄师

    在阅兵的曾志国当然不知道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就算是知道,他也不会在意。既然走上这条路,性命什么的随时都有可能交待。现在的他已经不是泡在论坛里打时光的无用废柴了。

    不夸张的说,不但是他的性命,还有江南千万人的性命,华夏由盛转衰的最关键的转折点,中国翻身的契机,甚至是未来世界几百年后的大格局,全部系于他一身。

    这样的重任之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理会几个小小刺客,哪怕是这些刺客都是名门之后,代表着江南士绅对他的态度。

    那又如何?长刀皮靴之下,他能很轻松的把那些人和这些人所代表的势力化成霁粉。

    这就足够!

    接到曾志国来校阅的消息后,陈昱与华远山一起带队,他们两人的团部就在镇子的两头,相隔两里不到,联络起来极为方便。

    在曾志国赶路的这一点时间里,两人的团部已经分别下令,把驻守在镇子附近的所有将士都召集了回来。

    队列训练在天雄军中一向抓的很紧,当曾志国赶过来的时候,六千左右的天雄军将士正高举着矛戟,目光正视前方,身上穿着沉重的铁甲,这些将士们却是纹丝不动,犹如一颗颗铁钉一般。

    不可否认,曾志国有点恶趣味。他的压力很大,如果不给自己找点开心,恐怕早就抑郁难开了。

    “诸位兄弟好。”曾志国在马上挥手。一副平易近人地样子。

    “大帅好!”数千人一起直着嗓子叫喊。每个战兵都是声嘶力竭。脸上青筋暴露。各人都是把自己地丹田之气提到极限。然后从嗓子里叫了出来。

    这么大地一股声浪。别说镇子里所有地百姓都躲了起来。就是那些猫儿狗儿也全部老老实实。没有敢出声地。

    “大家辛苦了!”

    “为大帅效死!”

    又是一声问候,这一次,惊起了一群停在树梢上的乌鸦,在扑天盖地打雷一般地吼叫声中,这些扁毛畜生嘎嘎叫着飞走了。

    身为抄袭的曾志国没有一点儿羞愧的表情,他骑在马上,左顾右盼,倒也有点雄姿英的感觉。

    六千人排成的方阵很长很长,整个小镇不过几条小街,一条主街,几乎全部排满了持矛列戟的甲士,每个百人队都有一面小旗,然后是各千人队的队旗,接着是团旗,旗帜全部用大红底色,然后加上自己小队或总队特有地标识。

    明军指挥几乎各有一套旗语,这种东西还是戚继光当年汇总编成,在戚继光之前可怜两百多万的明军连一套标准的旗识都没有。军事学地落后,已经是令人指了。

    曾志国的天雄军自然有一套自己的旗识,不与别部明军相同。曾志国不是内行,不过几个葡萄牙人和耶苏会地人都通晓旗语,在他们的帮助下,天雄军的旗语比明军更简捷好用,已经在全军中推广下来。

    在镇子的中心广场上,华远山与陈昱这两个参将已经躬身等候。在他们身后是两杆一丈二高地参将旗,诺大的红旗分别写着“骠骑”“破军”字样的大字。明军将旗,原本是写上将领的姓氏,这一条在天雄军中是改掉了。团旗便是团号,团号团旗,便是代表整个团的荣誉。

    在此军旗之下,任何人不能有损于它的光辉。

    yuedu_text_c();

    这一套理论,在曾志国地灌输下,几乎每个战兵都是耳熟能详,随口就能很流利的说出来。

    两杆参将旗间,则是天雄军地军旗。大红色的绸缎制成地旗面,丈六高的长杆尖头是用铜头镀金,阳光下熠熠生辉,甚是好看。

    准备升上去地是一面大旗,旗帜正中,用金线竹的苍鹰盘恒于上,歪头斜视,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这杆军旗,正是曾志国精心设计,漂亮,张扬,有一种说不出来睥睨天下的雄劲强悍之感。驻军在大营时,照例天天由各团出三百人的仪仗队来负责清晨时升旗,升旗时,鼓号齐鸣,所有的战兵向军旗行注目礼。

    这面旗,代表的是天雄军,也是曾志国本人。自从有这一面旗帜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让每一个新兵都在这样的潜移默化里,把天雄军的军旗视若瑰宝,同时也对他曾某人有效死之心。

    如果各团出外,按规定只能立旗杆,代表全军和曾志国的这面大旗是不能升起了。今天曾志国前来校阅,在六千人炽热的目光中,这一面大旗在旗手的操控下冉冉升起,天公做美,风也不大不小,硕大的红旗飘扬在半空中,舒缓而又霸气十足,便是曾志国自己在仰脸看时,心头也是一阵感动。

    “末将华远山,见过大帅!”

    “末将陈昱

    帅!”

    在镇子中心,两个穿着漂亮精致的山文铠,头顶挂了天鹅翎头盔,身后系着大红斗篷,腰间佩着镶银乌木刀鞘腰刀的两个将军一起俯身,向着曾志国敬礼问好。

    “好,两位请起。”

    这两个将军都并不是曾志国的嫡系出身,陈昱出身是山东士族,祖父辈还做过戚继光的幕僚,家学渊博,若不是清军南下,山东转眼易手,陈昱又很看不上那些扰民有方,抗敌无门的江北四镇的话,曾志国想得到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出身世家的部下是绝无可能的。

    自从投了天雄军后,陈昱虽然带着几个家丁,不过还是一样从小兵做起,天雄军中毕竟识字的人太少,而且如陈昱这样文武双全的更少,几个月将,此人就从小兵一路攀升上来,等天雄军设立十团分派参将的时候,这个完全是外系出身也不是准扬人的外地人居然做上了参将,这也算是不小的异数。

    至于华远山,则是山东过来的悍匪,在淮扬一带打家劫舍,悍勇凶残,清兵南下,此人避到江南,看看朝廷无用,便带着自己百来号兄弟投了天雄军。几个月下来,凭着自身的悍勇和多年为匪征战和统带部下的经验,也是一路做到了参将。

    这两人都是山东人,平时也很亲近,诛心来说,算是淮扬镇中的山东小山头。曾志国倒不以为意,不但不打压,反而有意的交待下去,凡有行动需要彼此照应配合的,便由着这两个山东佬一起行动,百无禁忌!

    大帅这么着信任,陈昱与华远山的忠忱之心反而又足了三分,此时看到曾志国风尘仆仆模样,一张脸上满是尘土,胡子也是乱七八糟,似乎还沾上了汤汤水水之类,可想而知,大帅这十来天下来,估计是吃了不少苦头。

    两人对视一眼,俱是有点不好意思。曾帅如此辛苦,自己却巴巴的请大帅来校阅,这真是有点儿不识好歹的意思。

    当下由陈昱上前,笑道:“大帅一路来辛苦,不如先进去洗个脸,喝口热茶,歇过劲儿来,再来校阅,如何?”

    “不必。”曾志国知道眼前两人的心思,他一路行来,并不是为了贪图享受的。当下摆一摆手,道:“现在就校阅,我倒要看看,你们这阵子把兵练的如何了。”

    他目视华远山,道:“华疯子,听说你把战兵学字的时间都给挤了,用来练兵。你仔细点,本帅不理会你,不过军法部会找你的麻烦。再说,今天若是战阵不齐,操练不精,你就更加的倒霉!”

    华远山性子粗直,在曾志国面前倒也没有什么拘束,当下乐呵呵一笑,道:“大帅,这阵子咱们破军团也打了好些场,弟兄们以前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这阵子算是磨练了一下,大帅放心,今日校阅,破军团绝不会让大帅失望。”

    曾志国呆着脸道:“这样最好,不过战兵识字是本帅的既定之策,你再敢在其中捣乱,就让你卸了军职,到参军部去。”

    这个威胁当真是叫了华远山的命一般,当下他也惨白了脸,立刻嗫嚅着躲到陈昱身后,再也不敢吱声。

    陈昱掌不住一笑,先是回头取笑了华远山几句,然后又向曾志国笑道:“大帅放心,骠骑团里这三四个月下来,识得几百字能背出千家诗三字经的也不少了,回头就给破军团派几十人过去,总得把这件事好好办下来。”

    曾志国笑道:“这样最好。不过,这识字的书本委实有点不合时宜,等我回到镇江后,再来想办法。”

    他们正自说笑,各团的千夫长与三百人长、百人长们已经分别带队,每三百人一个小型的方阵,各兵铠甲齐整,队列肃然,军旗招展,鼓声高亢,在整齐的鼓点之下,每个方阵都排列整齐,矛戟高举,一个个方阵如同一座座移动着的钢铁堡垒,向着曾志国所在的方向缓步而来。

    鼓点轰隆隆的敲击不停,鼓点声中,战兵们身上的铁甲甲叶哗哗作响,到得曾志国身后,便是转移目视,同时步履更加深重,手中长矛铁戟也是猛然上举。同时,在列长们的示意下,方阵时而争促,时而缓慢,矛手与戟手们的位置也在行进中按照命令变换,无论是哪一种动作,都是整齐划一,没有一点仓促慌乱。

    整齐划一的方阵没有一点瑕疵可言,队列行军想保持齐整极为困难,而每三百人的方阵不论如何变化阵形还能保持不乱,在曾志国眼前,三个月前还是不折不扣新兵的破军与骠骑两团,已经隐隐然有种百战雄师的味道出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卷南方 第六十三章 意外

    yuedu_text_c();

    第二卷南方 第六十四章 重压

    贼娘的,真是疯了。”曾志国也难得的骂了一句粗难看了许多。

    玄色公文是参军部的张广仁和军情部的萧逸云一起联名过来的,这样,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都无可置疑。

    就在几天前,消息传来,一直在九江似动非动的左梦庚突然动了。左营向来是号称五十万大军,这一次朝廷为了以狮博兔,干脆连九江和身后的建奴也不管了,左营这一次干脆号称出动了八十万大军,连战兵带辅兵还有临时拉的夫子也凑在里头,总数军队数量有十五万人左右,再有二三十万人的老弱妇孺也跟着大队行动,这一次倒是实打实的有五十万人左右,号称八十万,倒还不是特别的离谱。

    左梦庚一动,早在浙江等候的王之仁等各路总兵也动了起来。浙江多山少田,与想象中的南人文弱不同,这个时代的浙人倒是急公好义的代表,黄宗羲等浙人中的名士官绅早就回到浙江动,这么久时间下来,除了有一两万人的正规军,还有几万人的义兵,先走旱路,再走水道,从浙江到江南一路都有水道相通,来往甚是便利,浙江兵一动,最多十天八天就能到松江附近,比较左营几十万人的行军速度要快上许多。

    不过,军情司的情报已经指明,浙兵已经由朝廷下令归左营节制,他们就算到的早也不会与天雄军接战,而是预先与在太湖附近的本地义兵接洽,再与本地士绅联起手来,待左营主力到了,才会真正与天雄军交战。

    江南水网纵横,浙江来兵尽可屯兵湖上,以水师近岸,天雄军主力不在,则驻于岸上,主力一至,便可上船避战,天雄军并无水师,拿浙兵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这种应对举措,当然是最近这段时间松江和苏州等地的起事义兵与天雄军周旋时得出的经验了。与天雄军正面相抗,那是鸡蛋碰石头,不过,在江南水网密集之处与天雄军打打游击,以当时的后勤与通信指挥系统来说,根本就是无解的战术。

    清军能定江南,大杀特杀自然是一种威慑手段,不过,洪承畴等人也能收拢一部份士绅为清军所用,了解了江南情形,以本地官绅相助官府而制之,这才是平乱之王道。

    曾志国现在,就算明知道这种办法,也是没有办法。

    浙兵与左营一动,湖南那里自然也要奉命行事,九江那边地战略空缺听说便是命湖南的何腾蛟出兵补上。

    不过曾志国怀疑。第一何腾蛟是否有这种决心。第二。阿济格是否会给明军填漏子地时间。第三。湖南明军地战斗力是否能挡住驻在湖北清军哪怕一回合地攻击。

    要知道湖北那里驻屯地可是清军主力中地主力。明年顺治三年春。豪格带着自己地旗下披甲与一部份汉军拿下了四川。别看肃亲王威风凛凛。他领地兵马连阿济格这里地三成也不到!

    便是多铎。当初来打扬州。准备过江拿下南京。一统江南地也只是阿济格分出来地偏师罢了。

    在湖北驻扎着真正有六七万人左右地满蒙汉八旗大军。以清军全数地战力来说。已经是标准地主力集团。

    除此之外。还有平西王吴三桂和他麾下地正经地关宁兵。明末有诸多强兵。不过认真说起来。还是得算关宁兵装备最好。也最能打。一片石大战。李自成亲自带兵。刘宗敏冲锋在前。六万闯军精锐那是多少年征战地老兵。四万人不对地关宁兵与闯军打地昏天黑地。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纵然是明知道有大援在侧。这种战力还是经过了检验。任是谁也小觑不得。

    历史上吴三桂就在阿济格等八旗亲贵地指挥下。从关外到关外。然后关陕。湖北。接着兼并了左梦庚地旧部。如马宝等人。等他独自负责打到云南。兼理云贵地时候。手中地实力已经远不止当初那么一点儿。三藩之几乎是吴军一家地力量。差点儿就能和康熙闹个南北分治。动荡大时代存活下来地军人。当真是有点子承平时节将士没有地那种凶悍之气!

    这么一支强军在侧,朝廷居然不管不顾,左营守备九江这个战略要地都嫌薄弱,现在不但不加强,反而拱手让出,这真是只能用疯了来形容了。

    曾志国对建奴可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左营一动,不管现在是啥时候,不要说下雪,就算是天上下刀子,阿济格他们也会跟在左营屁股后头,一路向着南京,向着江南,猛扑过来!

    左营一动,浙兵相随而动,接下来,想必是芜湖地黄得功部了。沿江而下,不单独与天雄军交战,与南京的京营兵会合,又是一路十几万人地大军,两个集团,形成了两

    就在镇、常这里,把天雄军这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