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秦王赢政 > 秦王赢政-第58部分

秦王赢政-第58部分

今眼看就快到收获之季,许多人虽然想当兵,不过说实话,地里眼看要收成了,也是舍不得,如今这个法子便是皆大欢喜,许多人都赞着大王英明,喜滋滋留下姓名与住址,便都一个接一个回去了。

    只是半个月功夫,便已经记录了二十万人名以上,估计许多地方的庶民都往这边赶了过来,否则光是一个咸阳城,已经在召过如此多兵的情况下,还真不可能在半个月时间内又组织出二十万青壮年来。

    与此同时,韩国新郑被魏、楚二国攻破的消息不出半月便已传到咸阳之中,几乎是在新郑刚灭之后两rì后,便有人rì夜兼程将这一消息传了回来。有了驿站之后确实传递消息比之前方便了许多,就为此事,嬴政将众人俱都召集到章台宫里,手指抚着自己桌案之上才传回来的竹简,上头显示韩王安在韩国被破那一刻,便已经被围堵韩宫之中,最后以宫幔拧为绳,吊在梁上自尽,魏国诸人早恨韩安已极,便只将他尸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韩王室尽数被屠,韩国血流成河,虽说送来的消息只是三言两语,但其中的惨烈便可见一斑。

    韩非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神情显得极为低落,事实上他在韩国与诸国组成联军之时,便已经想到了这个结果,韩安出尔反尔,若是四国联军大胜,他自然可保xìng命,可若诸国一旦失败,怒气必会泄到韩国身上,尤其是在魏楚二国损失如此惨重的情况下,韩国如何能不倒霉!就算是魏、楚二国不联手,他之前的行为嬴政亦不会放过他。只是唯一不同的结局是,韩非原本以为韩安是会死在秦王手上,没料到最后竟是落得这样一个只得三尺长绫而了结生命的结局。(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韩国被灭(二更)

    ()    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韩安咎由自取,不过他到底是韩非亲侄,心中若说丁点儿不舍都没有,那便是假话,但无论如何,此事他已迟了力,韩安之死,他无愧于心。此时嬴政捏着手中的竹简,皱着眉头道:“新郑既破,政yù率军十万攻城,诸位可有把握将此地拿下?”如今秦兵个个jīng锐,就是十万雄兵再加上凶猛利器,已可抵他国兵力二十万。拿下一个如今正在混乱之中的新郑,易如反掌。

    这摆明就是一个军功,更何况就算不是军功,众人亦是不愿退却,虽然明知此行对上魏楚二国可能有风险,但之前南阳郡中诸人以五万不足的兵力大破对方五十万军队,几乎可说一人挡十,此时若是以一敌二尚且不行,便实在是令人耻笑而已。众人自然不甘落后,蒙骜如今已年迈,几乎将手中权柄放到自己儿孙手中,他虽不能上场,自然也没有怎么争取,只要一旦表态便可,事实上最后做主的还是嬴政,若是嬴政使蒙恬前往,自然便会选蒙恬,若是嬴政不须蒙恬前往,则蒙氏只要做好自己本份便是。 . .

    王翦不论如何,亦是会开上这个口,在其位而谋其职,蒙恬不开口,是因为嬴政有让他安享晚年之意,虽然如今依旧重用他,不过用的几乎只是蒙骜智计与经验,而蒙氏出征将领几乎落到蒙武与蒙恬父子身上,只是蒙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声便较其父要稍响亮一些。王翦如今正当壮年,自然不可能此时一言不,听到嬴政问话,便是站了出来: . .

    “末将愿请出战!”他一站出来,原本还呆在咸阳之中并未领军回去的李牧也跟着站了出来:“大王,臣亦愿前往。”他这一开口,王翦便无语的望了他一眼,明明是邯郸城的,何必来凑这个热闹。李牧却是呵呵笑着,他自镇守邯郸城以来。做的几乎都是内政的事。好几年未曾上战场,虽说手下士兵的练习并未荒废,但如今一见有战事可开打,之前又有秦兵威。他手下的那些儿郎们亦是个个不服气。在他们如今士气最浓时。正该有场战事以激他们心中战意才是!

    嬴政意味深长看了李牧一眼,突然便道:“君候应当早rì回邯郸,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再过几月恐南北面有变,又如何能离得开君候?”嬴政一开口,李牧自然不能再说,只好摸了摸胡子,双退了下去。他敏锐的猜出恐怕嬴政让他回邯郸之意,便有对付燕国的心了。燕国紧邻匈奴、东胡等地,之前魏辙进言让嬴政先攻韩而再攻燕,如蚕进食一般并吞六国,并以燕国能牵制匈奴与东胡势力为由说服嬴政,但众人心头都清楚,不怕燕国有异心,而却要防着燕国引胡人进地,与匈奴合谋勾结,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韦,但却以此抵抗秦国!

    只是此时诸国之间对匈奴几乎都是深恶痛绝,不论国内众诸候如何闹腾,名义上还是周王室的臣下,至少勉强可称得上是一方人,虽说各国之间有征战,不过一旦匈奴来袭,众人可说便是团结一致,而此时燕国若引匈奴入内,从事实来说,这是对抗秦国最好的方法,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燕国最后会不会冒天下之骂名,而干出这种可称之为诸国之间人神共愤的事情来,但也有可能狗急跳墙之下,说不准燕国心一狠,为了不灭国便这么干了,毕竟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那燕王便是一个只知墨守成规,却不知变通的傻子。

    此时嬴政提起使李牧回去,恐怕有让他牵制戎狄各部落的心思。而匈奴与东胡人便是包含在这戎狄的统称之中,只算是戎狄的不同部落而已。当年赵武灵王时期虽然采用胡服骑shè的法子使楼烦部落势力渐消,但同样一个势力消去便有另外的势力崛起,楼烦众人并入匈奴之下,林胡等部落便是紧靠在赵国边,这些游牧民族跟赵国之间仇怨极深,赵人若是单独有出行者,只要是在草园上,便随时有被人放冷箭的可能,若是在草园上,便得不停走动,以防止冷箭袭来,就连吃食也需在马背上。若是商队需停下休整,则是几乎所有人都得将马车并拢成一圈,人则躲中间,否则哪个胡人一旦出来,随手一箭便有可能应声而死一人,这些胡人个个擅长骑shè,马上功夫好,人家打完就跑,被偷袭的人一旦反应过来再搭弓上箭之时,人家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草园上许多景致都一模一样,若是当时没追上,再想追便是找不到人,如果受暗算而死,只能自认倒霉。

    这些人狡猾无比,又个个凶残狠辣,几乎民众便可为兵,实力强悍,而林胡与匈奴人生存环境恶劣,草原之上几乎只能做牧马放羊等事,人口又稀少,因此一到秋后刚收粮食那段时间,便得防着这些凶狠而又讨厌的胡人过来劫妇人劫粮食。许多庶民不止粮食被人抢去,自个儿还得落到林胡之地受苦,不过也因为如此,赵人对这些游牧民族恨得咬牙,没少吃过他们的亏,直到前几年时,李牧一战匈奴而名声大显,才是真正给赵人扬眉吐气了一回。

    戎狄人个个狡猾而又英勇擅战,几乎随意在草原之上找个汉子,那骑马拉弓之术便是炉火纯青,这些人若是真与燕国等联合起来,到时若要拿下一个燕国,还真得费些力气!更何况引进戎狄人虽然要受人唾骂,但也不是没人干过,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当年yù篡位的嫪毐便是引了几千戎狄人马进咸阳,幸亏没能造成大乱子,最后还依旧那些人赚了好大一批骏马。

    想到此处,嬴政心中不由有些心动,前些年戎狄人送来的几千匹战马确实雄骏,不过几年过去,许多战马已老,留下来续种的就算是同配,生六百出来的马儿却不如当年戎狄人送来的那些高大威猛,约近三钧的铁甲一旦披到马上,许多后培养出来的马儿竟然连站立都困难,哪里有当年那些马匹雄骏?嬴政心里清楚,若非是马种之故,便只能归咎于咸阳之地不适合养马,至少不适合养出优秀而又神骏的好马,戎狄人送来的马儿,估计也跟草原地理位置适合马群生长有关,再加上他们许多人世代养马,经验丰足,要他自己花费这些力气,倒不如便直接与戎狄人交换便是。

    嬴政脸上露出极淡的笑意来,眼睛微微一眯,见李牧并不反抗便答应了他回邯郸之要求,显然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下满意,又接着道:“只是君候若是捉到戎狄之人,也不必砍杀殆尽,只以俘虏与戎狄人交换便是!”李牧就知道上回尝到过好处之后,嬴政食髓而知味,不过秦国骑兵队他曾亲眼见过一回,那样的冲击力与威压,几乎以肉身不能抵挡,秦国之中如今还没有这样的好马能承受得起满身铁甲,难怪他要将主意打到戎狄人身上,只是他却怕养虎为患,因此想了想,仍是拱手道:

    “大王之意臣亦心中明了,只是戎狄贼子向来心狠手辣且无情,又狡猾如狐狼,若是一旦将之放回草原,便如同放虎归山,他rì成大王重患!”这可是比燕国等人还要麻烦得多的部落,而且他们几乎未有固定之所,走到哪边便在哪边安营扎寨,这样的兵力寻找起来在茫茫草原之上极其困难,如此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若不是守株待兔诱其上钩,还真不容易逮到这些人!马匹虽然难得,但在李牧看来有车弩这样的神器,便可抵万千,纵然缺少骑兵冲击,不过有了车弩便可弥补,不必因小失大而强求。秦兵如今已极强,秦国诸人几乎已前所未有的对秦归心,这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就算少了一样兵力,在李牧看来只要不危及大事,此兵力便是可有可无。

    如今诸国就算联手都不再是秦国车弩之敌,车弩之名,世人皆称之为杀器,他自后来南阳郡后令人去看了一眼,此人回来报与他之时,那情况就算只是听他人之口进自己之耳,却都不寒而粟,已经半月过去,当初各国将士的鲜血却是浸入土地之中,使得那片土地都呈暗红的颜sè,空气中那种浓郁的血腥味儿似是经久不散般,而当初死了大量人口的地方似是都笼罩着一层死气,草叶尽数枯死,再无生长,俨然已成死地,足可见那车弩之威名,更别提如今世人提秦国而闻而丧胆,这样的情况下,车弩已经如此厉害,李牧认为,骑兵没有纵然是遗憾,但也并非缺了就不可,而草原之上的众游兵一旦放虎归山,要想再捉,谈何容易?这些人个个狡猾,上过一次当下次便再不肯上同样的当,要捉他们,只如大海摸鱼,不易矣!

    李牧这话便是引起了在场众人多数的赞同,就连蒙骜也是点了点头,他们个个想法此时与李牧差不多,都觉得秦兵已足够强大,便是少建些骑兵队也并无碍,因此俱都出列,唯有魏辙看了禹缭一眼,见他脸上带着微笑,却是站在原地并没有动弹,便是知道嬴政此法该是另有计谋所破才是,因此脚步犹豫了一下,也没动,反倒心中思索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流云之姐(三更)

    ()    众人都反对以兵再换马匹,以前秦国虽说强大,但实则库中无钱,又是吕氏当政,就算当时嬴政不处理,恐怕吕不韦最后也会将其杀掉,戎狄人马一死,对嬴政并无好处。而今秦国国力强横,内修驿道与郑国渠,又有士兵与jīng良的武器装备,几乎早已今非昔比,若是以车弩与戎狄人对上,李牧也有信心不用迂回战术,以强悍实力将其击溃!这样的情况下,在他们看来,实在没必要再与戎狄交战之后,算是白打一场,既费事又纵虎归山,实是多此一举的

    李牧此时可尝到当初秦昭王时有屠夫之称的白起当时俘虏四十万赵兵心头的感觉了,按理智来讲,就算他心中想到当年那四十万人还有些不是滋味儿,可又不得不承认,若他处于那样的境地,恐怕也会做出跟白起相同的举动。毕竟出兵劳民伤财不说,而且士兵消耗巨大,最后即便打了胜仗,四十万人不好处理,既不可能带回秦国,毕竟这些士兵在如此多人的情况下,带回秦国只可能给秦国带来动乱,而又不能放回去,否则便如同与戎狄开战,赢了将人放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一场战相当于白打而已,纵然能交换一些牛马,可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这东西。李牧心里认为,其实一旦逮到戎狄人,便该杀之而后快!

    嬴政见众人除了魏辙与禹缭二人之外,都站了出来,不由微微一笑。目光晦暗莫名:“此事政意已决!诸卿不必再劝,君候回归之时,政将此次南阳郡所缴获之物赠予君候以作送行之记,君候以为如何?”李牧开始时还有些迷糊,如今邯郸城中赵国士兵几乎都已经换上了新制装备,就是普通士兵都已经有了新盔甲穿,这些盔甲众人都试过,普通青铜刀剑是砍不损伤,除了余力震在身上有些疼之外,竟然连丝毫痕迹也留不到盔甲上头。再加上士兵们确实拿到手的粟米等物。这让原本就恨赵国的前赵兵更加瞧不上赵国

    yuedu_text_c();

    以前赵国之中几乎都有赏罚不信的传言,也就是说上头在打过胜仗之时,说好的奖励,最后却不马上兑现。甚至最后根本没兑现的都有。相比起秦国一旦每打一仗那奖励是实质的。好处都放到自己手中,许多赵兵以前不由暗骂赵王,其实这样的情形几乎各国都有。只有秦国奖励一旦取功便立即兑现,这样一来确实很激励士气,如今邯郸城中赵兵受了好处,摸着浑身崭新的盔甲,个个都迫不及待想上战场杀敌一场,也好立下大功,待往后一旦退出军中之时,亦好过上富家田舍翁的rì子。

    这样一来,邯郸城中赵兵装备都是新的,亦不知比此次缴获的青铜武器厉害了多少,又何必再将这些武器带回邯郸城中?李牧愣了片刻,想到邯郸城中并不缺装备武器,而嬴政又并非是想要借此消除邯郸城势力,若是当真如此,之前一批批新制武器便不会源源不绝运往邯郸了,而李牧心中此时对嬴政忠诚,只要他一句话,也根本用不着做如此多手段,他便会束手就擒。李牧心中也并不信自己的这种猜想,甚至这个念头一旦涌上心里,便立即被他否决,若是不为消减邯郸城兵力之故,那么嬴政此话便另有他意了。

    殿中嬴政再未说话,只定下李牧在五rì后起程的决定,李牧一旦出宫,不由百思不得其解,他回到自己府邸,想了想当时魏辙与禹缭二人反应,顿时心下有了主意,当即坐了坐,连衣裳也未唤,便令人重新将马车套上,他yù前程魏辙府中,之前出宫时禹缭有事暂且便留了下来,魏辙却是跟着众人离开,此时想来也是回了府的,李牧一想到,便觉得心头隐约抓到了点什么,像是有些明白嬴政用意,又觉得不太明白,只像是隔着一层大雾,朦朦胧胧的像是应该知道自己明白,却偏偏又看不大清楚的感觉。

    李牧起身往外走,身侧亲卫连忙又跟了上来,李牧大踏步出了门,便随口问道:“李信何在?”

    那亲卫也大步跟在他身后,听到他问话便答:“约在三个时辰前,便前往东营之中,将军此时可是有事唤他?末将这就使人将他唤回来!”

    李牧一听这话,倒是忍不住笑了出来。李信自尊极高,最后却输在了名不见经传的士兵手中,如今受不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他没料到李信此时竟能rìrì前往东营,成rì与秦兵一道训练,与他告了假,几乎每rì天不亮时便出去,每rì夜深时才回来,据下头士兵所说,不到夜半并不休息,也算是受了刺激之下奋了。这是一件好事,对李信来说亦是重要,他若是只守着以前荣耀过上一辈子,成就亦是有限,如今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弥补不足亦是不晚矣。如今李牧带来的手下之中许多人不服气,几乎也是大半都前往东营,除了一些当值的会留下来,其余人都跑了个干净,对于这样的事李牧也不管,士兵们并不是自己手下奴隶,随时得拴在自己身边,如今他们知道奋向上,李牧心里只会满意,并不会责备。

    “不必了,若是有闲暇,你自去瞧瞧,不必时时候于某身侧,咸阳之中,大王治下,还未有宵小敢在此作祟!”李牧微微而笑,他这话也并非是张嘴胡说讲大话而已,秦国如今强横之名天下皆盛,各国游侠纵然到了此地都不由自主的行为收敛许多,再不敢像他国一般,敢一怒便翻脸杀人,三步一杀,则飘然远去,在这儿行不通。秦国当值的士兵亦是王翦手下,个个凶狠类似虎狼,手中又持兵器,他们就算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