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娇妻如云 > 娇妻如云-第111部分

娇妻如云-第111部分

份高贵,一个与陛下是血亲,这两个人主掌着后宫,偏偏王黼撞了过去,一不小心,竟是做了宫中两后斗争的导火线。

    王黼想通了此节,脑中豁然开朗,这才知道,自己竟真是糊涂,一心要去害沈傲,还巴望着去利用太皇太后,谁知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太皇太后的马前卒。那钦慈太后得知还不将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难怪太师方才不肯见他,太师是要明哲保身,不肯牵涉进那宫中的两后争斗中去。

    yuedu_text_c();

    王黼不禁口唇青白,冷汗将他的后襟都浸湿了,他艰难的舔了舔干瘪的嘴唇道:“太师,为今之计,门下该当如何?”

    蔡京吁了口气,叫人端了参汤来,用调羹慢慢的搅动着参汤道:“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破釜沉舟……

    王黼欠着身,有些无力道:“还请太师明示。”

    “这宫里已是两虎相争,你就算现在退缩,自信能保全自己吗?你若是勇往直前,还有太皇太后站在你的身后。可是你后退一步,非但太后嫉恨你,便是太皇太后你会当你作是弃子,木已成舟,你已经没有选择了。”

    王黼脸色灰白的颌首点头。太师说得有道理,他已经无路可退了。咬咬牙:“那么门下便做一回太皇太后的马前卒又何妨。”

    蔡京颌首点头,挥挥手:“好啦,该说的老夫也说了,送客”

    他端起参汤,小心翼翼的用调羹喂服入口,再不理会王黼。

    王黼咬咬牙:“太师,告辞了”

    王黼前脚一走,蔡京慢吞吞的喝完参汤,叫人用湿巾擦了嘴,微颤颤的道:“叫蔡棠来。”

    蔡棠小心翼翼的进来:“祖父。”

    蔡京有气无力的躺在太师椅上,慢吞吞的道:“告诉门房,往后王黼再来,不须通报,也不用请他进来。还有,家里头谁和他联系紧密的,立即与他断绝关系。前年他不是送了我一幅阎立本的《职贡图》吗?叫人送回去,顺便把我送他的几幅行书讨回来。”

    蔡棠道:“祖父,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你去办吧,不要多问。”

    ……………………………………………………………………………………………………

    yuedu_text_c();

    洪州的事显然没有影响赵佶一行人的心情。离了洪州便一路向北到了星子县县城,这里距离庐山不过数十里。只是那星子县县令听说陛下出巡要来庐山,早就做好了准备,竟是派了人将整个前去庐山的路径封锁,让这一行人只能望山兴叹。

    赵佶一路来总是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闻言这县令竟封锁了庐山,又是一阵怒不可遏,倒是沈傲安慰他一阵,这才作罢。

    赵佶现在才知道原来微服私访并没有想象中的悠闲自在,一下子成了‘百姓’,才知道普通人的心酸,可见那些感叹什么何苦生在帝王家的家伙,都是吃饱了撑着的抒情文人。连帝王都何苦,那平民百姓岂不要一个个去死?

    悄悄的在庐山脚下游览一番,赵佶已失去了最后一点兴趣,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当场泼墨作画,只有一种身心透支的疲惫。

    倒是沈傲和赵宗仍是精神奕奕,这一路沈傲yin*赵宗打叶子牌,赵宗已欠了沈傲七千贯,从此见了沈傲这个债主,赵宗便浑身不自在。

    众人回到星子县,叫人去亮明了身份,那星子县县令立即赶来迎驾,赵佶根本没有兴趣见他,直接叫他拿了份邸报来,看最近朝廷的动向。

    “太师这几日辛苦了。”赵佶放下邸报时,不由感慨:“想必朝廷里已闹翻了天,亏得他还在主持大局,将言官的奏疏压下来。”

    沈傲在旁一听,并不发表意见。

    赵佶忽而问他:“沈傲,你看看你,离太师还差得远呢,看看太师如何处置国政的,事无巨细,滴水不漏。将来太师致仕,朕再难寻到这样的左右臂了。” 稀里糊涂被赵佶训斥一顿,沈傲大是委屈,真是躺着也中枪,实在没有天理,义正言辞的道:“陛下,在其位谋其政,微臣在鸿胪寺做得也不是很好吗?”

    赵佶淡淡然道:“好是好,就是太闹,三天看不到你,你准是去上房揭瓦了。朕在宫里头,你隔了几日不觐见,心里就有些发慌,知道你一定要闹出事来。还是太师懂规矩,不用朕操心。”

    见沈傲有点儿沮丧,赵佶又道:“其实在朕心里,蔡京是个全才,而你呢,是个奇才,两不相干,也不好比较。这些事你不要记在心上。”继续翻了翻邸报,随即笑道:“童贯那边倒是打了个胜仗,斩首七百,你来看看。”

    沈傲接过邸报,果然看到童贯在熙河的消息,反正是一些诱敌深入、重重围堵之类的话,最终击溃西夏一部,大胜而归。

    赵佶笑道:“好的很,联辽是我大宋的国策,西夏人与金人狼狈为j,是该好好教训教训,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随即面色一板,指着下一条邸报的消息道:“只不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西夏人的国使已经到了汴京,说是我大宋破坏宋夏和议,要我们给他们一个交代,哼,真是无耻之尤。”

    虽说宋辽、金夏各自结盟,可是宋夏之间也曾有过议和盟约,虽说一直以来双方的边界相互争端不断,可是这和议的架子总算还能维持,如今双方爆发了激烈冲突,西夏人先声夺人也是难免的。

    沈傲笑道:“理他们做什么,不过依微臣看,童贯公公这一次还真是打痛了西夏人,否则西夏人不会叫得这般厉害。”

    yuedu_text_c();

    赵佶颌首点头:“让他们叫一叫就是了,朕不理他们。”

    赵佶想了想,继续道:“朕出来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回京了,这一趟出来看了许多景色,也看尽了人间冷暖,倒是长了不少见识。”

    “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回京?”

    “明日一早就走,从这里坐船回程。”

    “是不是先知会下去,叫那星子县做好准备?”

    “你去吧。”

    ………………………………………………………………………………………………………………

    第三章送到,今天是国庆,汗,发现居然读者都去玩了,支持的读者不多,不过哥们在国庆索性没有假期,只好在家里自娱自乐,看了一部电影,总算是找到了一点安慰,那个,不说了,早睡早起,明天还要码字。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文青是种病,得治

    第四百一十九章:文青是种病,得治

    返程的路上少了来时的新鲜,坐上了船,心境不同了,赵佶迎风伫立在甲板,手搭在船舷,眼眸深远地望着向后退去的沿岸景色,心思似有无尽的感慨。

    “沈傲。”

    沈傲在旁叼着自制的牙签晒着太阳,听到赵佶叫他,懒洋洋地道:“微臣在。”

    赵佶思绪连翩,道:“这一趟私巡,朕反而心情更低落了,你来说说看,这是为什么?”

    沈傲心里腹诽:“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天知道是为什么。”口里道:“或许在陛下眼里,这天下与陛下想象中的不同了吧。”

    yuedu_text_c();

    赵佶含笑道:“只说对了一半。”他叹口气,扶着船舷走了几步,道:“比如那造作局瞒上欺下,还有那洪州知府嚣张跋扈,这些人真是无药可救,朕绝饶不了他们。”

    赵佶顿了顿,又道:“朕这时才明白神宗先帝的苦心,不革新,大宋只怕难以为继啊。”

    难得这个皇帝如此认真地和沈傲讨论国政,沈傲捋了捋被风儿吹乱的一缕发丝,望着远处的孤山出神。

    “沈傲,你为什么不说话?”

    沈傲想了想:“微臣无话可说。”

    “嗯?”

    沈傲道:“这些事不是微臣能够议论的。”

    赵佶又好气又好笑:“平时见你胆子这么大,这个时候倒是谨慎了。”

    沈傲摇头,认真地道:“不是不敢议论,只是微臣才疏学浅,想议论而不得。”

    改制?谈何容易,如此沉重的话题,沈傲担不起这个干系,古往今来,有几个改革家有好下场的?

    这倒也罢了,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沈傲心里,大宋的国体已经足够超前,不说周边那些饮毛茹血的异族,就是世界上其他的几大文明,都还处在最野蛮的国体中。比如现在的西洋,还在全面的黑暗中世纪时期。他们施行的国体,居然还是一千年前老祖宗早已不玩的分封制,伯爵的儿子还是伯爵,男爵的儿子仍是男爵,一个国家,永远都是那么几个血统甚至大字不识的家伙们掌控。

    而大宋的文官体制影响深远,就是在千年之后,整个世界还在玩它剩下的东西。

    这样的国体,怎么改?

    至于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若是换作沈傲还很年轻很单纯的时候,或许他会想尽办法去试一试。只可惜他现在虽然仍旧很年轻,可是已单纯不再。

    任何东西失去了现实的基础,都不过是一群见识短浅的人意yin罢了。宋人不比后世的英吉利人,英吉利敢把农民赶到城市中去,国王可以颁布法令,将城市中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处死。

    yuedu_text_c();

    可是换了大宋颁布这样的法令,只怕天下早有人登高振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于是无数人纷纷振臂大叫同去、同去了。

    这里的传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富不过三代,并不是那些万世一系的贵族范们繁衍的沃土。管你什么王侯,每隔数十数百年都不可避免地丢进历史垃圾堆里去。

    在这里你要是敢玩这一套羊吃人的把戏,真是嫌金殿下的干柴烈火不够旺了。

    更何况英吉利人把良田变为草场,养羊去建立纺织工厂,赚了钱之后还可以向国外购买粮食以促进循环。可是大宋若是抛弃良田全部去种植桑树制造丝绸,就算赚来了金山银山,又去哪里去购买动辄数百万数千万户人口的口粮?到时一旦粮产不足,便是烽火四起的时候。

    那些幻想所谓资本萌芽邯郸学步的人,无非只是幼稚罢了,总认为套上了一个理论模型,便可一劳永逸。

    沈傲任过县尉,又担任过鸿胪寺正卿,心里想的只有现实二字,至于那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没多少兴致的。

    赵佶叹了口气:“既然新法也不成,朕倒是想效仿神宗先帝,去寻第二个王介甫了。蔡太师不成,他虽推崇新法,胆魄却是不大,没有商鞅和王介甫的魄力。”

    沈傲心里暗暗腹诽:“蔡太师治国当然没有这个魄力,可是论起捞钱和整人来,世上再没有人比他更有魄力了。”微微一笑,对赵佶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去寻新法呢?”

    赵佶奇怪的看着沈傲:“没有新法,如何革新政弊?”

    “那么陛下认为,古往今来,谁的新法最是好?”

    对于这个,赵佶倒是一时答不上来。

    沈傲道:“最好的新法是王莽的改制,在微臣看来,王莽确实是个天才,他提出来的新法若是能得以实施,新朝万事一系也并非没有可能。”

    赵佶讶然:“是吗?可是……”

    沈傲打断赵佶道:“不必可是,只是因为王莽的新法过于完美,所以各地反而激起了民变,结果他却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想到千年前的王莽,沈傲不由吁了口气,心里不由的想:“那王莽八成和自己一样是个穿越人士,可惜这家伙好好的穿越还不知足,偏偏要玩幼稚的政治把戏,不完蛋才有鬼了。”

    这个新鲜的理论让赵佶目瞪口呆,虽说大臣之中倡议守祖宗之法的人不少,可是沈傲的道理却让他难以消化。

    yuedu_text_c();

    “如此说来,那商鞅变法也是错的?”赵佶毕竟一直倡议新法,否则新党不会在他即位之后把持朝政,对沈傲的话颇有些不以为然。

    沈傲摇头:“没有错,商鞅和王莽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字——简。法不在繁复,而在于简易。就如律法一样,当年汉高祖入咸阳,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从此关中迅速安定。而恰恰相反,隋炀帝即位之后,立即叫人重修大隋律,简单的律令变得复杂,结果却是群盗四起,这是为什么?”

    赵佶沉默,心里想:“方才这家伙还说微臣不能议论,可是议论起来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过对沈傲的宏论,赵佶却不得不服气,人家引经据典,说辞一套一套,赵佶就算不以为然,也不得不佩服的口舌厉害。

    沈傲继续道:“微臣在做县尉的时候,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律法过于复杂,且又模棱两可,诉讼和被状告之人往往产生纠纷,不得不去请讼师。须知这讼师是要花钱请的,于是富人往往有讼师去为他们辩护,而穷人却连一份状纸都递不上。那么敢问陛下,穷人与富人的官司是富人的胜算大呢,还是穷人的胜算大呢?”

    赵佶沉吟道:“自然是富人。”

    沈傲笑呵呵地继续问:“这就是了,讼师精通宋律,口舌又厉害,就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推官也不一定能分辨,如此一来,穷人自然就倒霉了。此外,宋律之中有一项罪叫通j,律法中判决是轻则刺配,重则问斩。只是这罪名的轻重该由谁去判断?当然是推官,于是又有一个现象,富人犯了事,暗中使了银子,那么推官往往就会选择轻判,而若是穷人犯了事,因为没有门路最后往往量刑最重。”

    赵佶第一次听说这些门道,失笑道:“听你这般说,律法越繁复,反而越不公正?”

    沈傲断然道:“国体也是如此,就如那王莽,虽然设计的新法繁复无比,可是有一样他却忘了,豪强是可以钻空子的,而普通的百姓又去哪里钻空子?所以他的新法虽然看似完美,结果却是漏洞百出,可笑之极。反而商鞅的变法条理简单,最终成就了秦人的霸业。所以在微臣看来,陛下变法,实在是缘木求鱼,与其如此,倒不如简法。”

    “简法?”

    “就是把现有的法度尽量删减,使百姓通俗易懂,只要让讼师消亡,才是最大的公正。这就是为什么历朝以来,国家初创时国体明明简陋,其国力却是不断增强。等到法度越来越完善,反而弊病重生的原因。”

    沈傲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对是错,他不过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至于赵佶愿意不愿意接受,他是不管的。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天下兴亡并不是一个穿越者的智慧就能左右,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兴衰的一日,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他要做的,不过是顾着眼前,尽量地做好自己的事,至于五百年后的事,他自认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管,那是动感超人和空想家们的事,不在他的范畴之内。

    赵佶深思了片刻,道:“朕要好好斟酌一二。”

    这一路来,沈傲和赵佶的对话不知凡几,有时论书谈画,有时谈古论今,偶尔板着脸看着邸报谈些朝廷中的国政,直到半月之后,銮驾终于抵达汴京,从舢板里下来,便看到码头处黑压压的迎驾人群,一下子望不到尽头。

    赵佶不禁苦笑,对沈傲道:“走下这舢板,朕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触,这才想起,原来朕是天子,并不是个浪迹天涯的旅客。”

    沈傲咳嗽一声,很单纯地道:“陛下,安宁的事该抓紧办了。”

    yuedu_text_c();

    赵佶板着脸:“刚刚下船你催问个什么?朕已经说过,此事朕是不管了,你要问,就问太后去。”

    沈傲脸皮厚,立即打蛇随棍上:“那我现在就随陛下入宫,去给太后问安。”

    赵佶无奈地摇头,负着手当先步入栈桥,拿这个家伙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

    ……………………………………………………………………………………………………

    今天废话有点多,汗,难道老虎也文青了?嗯,要遏制这种念头,文青是病,得治

    正文 第四百二十章:两份懿旨

    第四百二十章:两份懿旨

    直入宫中,先是进了文景阁,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