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娇妻如云 > 娇妻如云-第239部分

娇妻如云-第239部分

乐子,也算他今年流年不利了。这府尹乖乖地过来,正犹豫着是先给太子行礼还是先给平西王行礼,太子尊贵自然不用说,可是架不住平西王脾气更大一些,他犹豫了一下,灵机一动,却是跪在两辆马车的正中,朝宫城方向下拜,正色道:“下官京兆府府尹见过两位殿下。”

    yuedu_text_c();

    马车的里的人也懒得理他。这府尹这时候又犯难了,不理也就罢了,他还巴不得不理,可是自己跪在这街上,他们又不说起来,这不是要人命吗?虽是暖春,可是一到夜里,在这空旷的街道,又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冷风嗖嗖吹来,真真是要了人的命。

    正僵持着,总算又来了一队人,却是东宫那边的,原来东宫那边左等右等不见太子殿下回来,便派人寻找,后来听了消息,东宫身边的主事太监二话不说,立即带着一干人杀气腾腾的来了,平素太子一向低调,可是也不代表好欺负,做奴才的才不管对方是谁,至少要在太子爷面前显露自己的忠心才好。

    太子这边突然多了这么多人,却也无济于事,真要让他们去动平西王的车驾,他们也没这个胆子,只能再这儿干瞪着眼。倒是赵桓听到有人来了,便叫他的主事太监的名儿:“陈瑞,带了酒来吗?”赵桓身子骨本来就有点弱,坐在马车里虽然能避风,却还是觉得冷冰冰的,再加上没吃晚饭,心里便巴望着能有口酒和,驱驱寒气。

    主事太监陈瑞愕然,道:“殿下,奴才这就回去取如何?”

    赵桓一时也是气闷,只好道:“罢了,在边上候着。”

    陈瑞犹豫了一下,道:“要不要和平西王交涉一下?”

    赵桓拉下脸,在马车中冷声道:“哪有东宫给亲王交涉的道理,要交涉,也是他平西王来。”

    正文 第七百一十六章:很傻很暴力

    第七百一十六章:很傻很暴力

    出大事了

    好端端的,平西王居然和太子卯足了劲的在街道上对峙,为的不过是争个车马道,这在许多人看来,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其实但凡是朝中的大佬,心里却都明白,他们争得哪里是个车道,是摆明自己的态度,太子和平西王不和睦的传闻早就有,许多官员也都蛇鼠两端,一面想巴结未来的国君,一面又不愿意得罪如日中天的平西王。现在态度摆出来,最着急的反而是那些左右摇摆的墙头草。

    其他的朝官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可是李邦彦这边听到了音信,他还在宅子里喝茶,眼下这个时候李邦彦生出了避避风头的心思,因此闭门谢客,除了去门下省那边坐值,大多数时候还在府里头蹲着。

    浪子宰相一下子变成了宅男宰相,这倒是令人没有想到。不过眼下风平浪静,李邦彦也就松了口气。等到消息传到府上,他整个人犹如受惊的山猫,不禁霍然而起,道:“什么时候的事?”

    “一个时辰之前,现在还在对峙,京兆府那边去了人,结果无济于事,宫里也递不进消息。”

    yuedu_text_c();

    李邦彦捋着须,愁眉不展,换做是从前,他或许还会忍不住有几分看好戏的闲心,可是这时候,他反倒为难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若是自己躲在府里,不说朝廷里交代不过去,太子那边只怕也会滋生怨恨。如今的李邦彦成了孤家寡人,早就有了投靠太子的心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已经再三向太子示好过了。可是示好没有用,眼下若是没有行动,人家就算这时候利用你,等有朝一日太子登基,照样还是收拾你。

    可要是去了,又要直面平西王,如今李邦彦见了沈傲犹如老鼠见了猫,一想到待会儿要去和沈傲对峙,他心里头就有些发虚。

    李邦彦摇摇头,长叹口气,问:“吏部尚书程江为什么没有消息?他是太子的心腹,难道这时候在一边看热闹吗?”

    “程大人已经出了门……”

    李邦彦一脸严肃的靠在椅上,用手指拍打着桌几,陷入沉思,程江去了没有用。吏部尚书在别人看来了不得,可是在平西王眼里屁都不是,更何况吏部尚书都去了,他这个门下令若是不去,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他吁了口气,沉着脸道:“卫郡公那些人呢?”

    “卫郡公那边也坐轿子出来,连晋王那边也有动静。”

    李邦彦霍然而起,道:“去,现在就去,立即叫人准备轿子,选最好的轿夫,不要耽误。”

    果然没有料错,这太子和平西王表面上是因为小事而争执,其实真实的目的和郑家斗富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要让一些左右摇摆的人浮出水面来,让人知道,汴京两宫之争,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了。

    他快步从厅中出去,几乎是跑着到门房这边的,心里还在想,可是这时候摊牌出来,却又为了什么?太子如今好不容易搬到了东宫,也备齐了东宫的官员,开始尝试接触国政,应当说,这个时节,太子应当低调才是。太子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时间拖得越久,对太子越有利,若是有朝一日……

    这天下将来还不是太子的?可是这时候,与平西王撕破脸,对太子有什么好处?

    李邦彦心乱如麻的上了轿,思路也豁然开朗起来。方才他想的也对也不对,按常理,太子确实有这时间,可是眼下却不同,平西王的权势太大了,大到连太子的储位都到了朝夕难保的地步,若是再不遏制,所谓的时间都是空话,将来定鼎天下的,未必就是东宫。

    所以他一定要闹,不闹是死,闹还有火中取栗的机会。

    而且……

    坐在轿子里李邦彦仿佛一下子洞悉到了太子的想法,平西王与太子在街道对峙,清议会如何?天下会怎么议论?堂堂东宫,居然被平西王这般折辱,清流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太子这边,太子代表的是名正言顺,平西王代表的是权势,太子这是要引起满朝和天下人的同情。

    yuedu_text_c();

    李邦彦心里不由叹了口气,太子果然老练了许多。

    不过李邦彦这时候又有些疑惑,平西王所图的又是什么?他如今如日中天,就算是要暗中易储,也不必将这事儿摆到前台来,当街与太子对峙,难道他就真的不怕天下人的非议?

    李邦彦一头雾水,捉摸不透平西王的想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趟,赵佶一定带有目的,要嘛是早有预谋,要嘛就是心血来潮,不管怎么说,一定有所图。

    轿子飞快的到了事发的地点,这里已经空旷了许多,却也有不少官轿停落下来,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人,李邦彦下轿时,便看到了程江,程江只和他使了个眼色,李邦彦走近,看着两辆密不透风的马车,低声道:“太子殿下受委屈了,平西王这般大胆包天,实在令人没有想到,程大人,眼下还是僵持不下吗?”

    程江眼睛一动不动的看向太子的车驾,慢悠悠的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今连天潢贵胄,储君都可以任人奚落了。”

    李邦彦看到对面卫郡公几个人的身影,道:“我上去说话。”

    程江轻轻扯扯他:“先看看再说。”

    李邦彦方才之所以自告奋勇,就已经猜测出了太子的居心,太子这是故意要找点苦头吃,要让人看到太子的落魄。所以才要上去,做出一个姿态,这时候程江怕李邦彦不明就里,将他拦住,李邦彦便顺势叹口气:“事情怎么会糟糕到这个地步,只可惜老夫不过是个门下令,看上去光鲜,却不能为太子排忧,实在汗颜的很。”

    程江低声道:“这场官司打定了,李门下,明**肯联名上奏吗?”

    李邦彦心里发虚,却正色道:“有何不敢”

    二人说了几句闲话,突然发觉,对面的马车里沈傲掀开帘子从车辕处下来,沈傲今日穿着的是便服,丝绸蓝彩的儒衫,在灯火之下,显得很是醒悟,他俊俏的脸上保持着一股捉摸不定的笑容,负着手,爽朗一笑:“月色如勾,难得太子殿下有这雅兴。”

    夜风吹的沈傲的袖摆猎猎作响,他声音还算中气十足,语气之中没有不悦,像是和太子叙说家常一样。

    程江见状,立即快步到了太子的马车边上去,李邦彦快步赶上,太子掀了帘子出来,脸色有些铁青,可是精神尚好,由程江、李邦彦扶着下了车,淡淡道:“平西王,你好大的威风。”

    沈傲保持着笑容,不以为忤的撇撇嘴,目光却落在李邦彦身上,惊奇道:“连李门下也来了?”

    李邦彦道:“君臣有别,太子是储君,储君遭人戏弄,身为人臣自然该来。”

    yuedu_text_c();

    沈傲听出李邦彦拐着弯骂自己不是人臣的意思,哂然一笑,道:“本王心里只有一个君,那便是当今皇上,倒是想问问,李门下心中有几个君?”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大宋朝当然只有一个君,储君虽然有个君字,可是这区别实在太大,李邦彦总不能说自己效忠储君,只好道:“天下只有一个陛下,可是储君与陛下同出一体,身体发肤皆是一脉……”

    “闭嘴”沈傲没有闲工夫和他辩论,在他要长篇大论的时候大喝一声。

    李邦彦脸色一变,沈傲今日实在是嚣张到了极点,居然在太子面前对当朝首辅大声呵斥,他满肚子的怒火升起来,道:“殿下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赵桓冷哼道:“平西王,你太放肆了。”程江接口道:“明日本官一定禀明圣上,倒要看看平西王在御前是否还有今日这般咄咄逼人。”

    石英、姜敏、曾文、周正几个也已经靠近过来,石英捋须呵呵笑道:“是什么事还要闹到陛下那边去,臣下之间有些吵闹是常有的事,闹到御前,岂不是令君父着恼?”

    石英的话谁都听得出来,意思是不管是太子还是平西王都是臣下,谁也别来摆谱。

    赵桓听了,气的眼睛都红了,这太子实在太憋屈。石英次女是三皇子的王妃,早就和三皇子穿了一条裤子,宫中对赵桓这太子的态度又一向不冷不热,这三皇子和石英早就同谋,如今拉了平西王,才让他的地位越来越加窘迫,可是石英的话他又不能反驳,他赵桓也确实是臣下,就算地位再尊贵,也是人臣,他今日若说一个不字,明日说不定就要传入宫去。因此赵桓拼命忍住怒火,只是微不可闻的冷哼一声。

    沈傲皱眉道:“说这么多做什么,路只有一条,本王要回家,太子是让还是不让”

    赵桓冷笑:“本宫若是让了,这天潢贵胄四个字岂不是变得一钱不值?”

    沈傲按住了腰间的御剑,道:“尚方宝剑在此,殿下也不让吗?”

    李邦彦道:“太子殿下是天潢贵胄,尚方宝剑又如何?”

    沈傲绷着脸,冷笑道:“不能如何,不过陛下曾经说过,见此剑者,如朕亲临而已。”

    赵桓脸色微微有些色变,不禁朝程江看了一眼,程江漫不经心的道:“平西王这是假传圣意了来欺负太子殿下了?”

    沈傲毫不客气的口吻道:“你猜对了,就是欺负你的主子”

    yuedu_text_c();

    程江从前吃过沈傲的亏,一看沈傲又露出凶相,知道眼下骑虎难下,只好拂袖冷哼道:“好一个平西王,明日本官定要参你”

    李邦彦附和道:“殿下明日听参吧。”

    沈傲露出狰狞之色,道:“少在本王耳边鼓噪,快快让开,若是不让,可莫怪本王无礼了。”

    “一……”沈傲报出了一个数字,手已经搭在了尚方宝剑的剑柄上。

    赵桓的脸色骤变,不禁道:“你……你放肆……”

    “二……”

    沈傲冰冷的声音从口中出来,这时候也空气都紧张了。李邦彦毕竟是个圆滑透顶的人,心知这平西王做事一向不计后果,便朝赵桓道:“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今日且避一避,看他张狂到几时。”

    赵桓还拿不定主意,见李邦彦这么说,也打起了退堂鼓,平西王可是杀过皇子的,真要动起强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他咬牙切齿的道:“好,平西王,本宫谨记你今夜的教诲了”拂袖回到马车,道:“走”

    马车轰隆隆的朝道路的侧边过去,王府的侍卫们一脸铁青,灰溜溜的打马跟上前,程江和李邦彦也各自上了轿子,尾随过去。

    沈傲伫立在这空荡荡的街上,周正在旁苦笑道:“这个时节,和太子闹这么一出做什么,今夜这件事,只怕不会善了。”

    沈傲毫不在意的撇撇嘴,笑道:“就是不能善了才好,今日月色不错,不如到王府来小酌几杯如何?”

    石英无奈的点点头,道:“罢罢罢……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沈傲不禁笑起来:“倒像是明日没有酒一样。”眼睛落向曾文:“曾大人的酒量一向好的很,敢不敢和本王拼一拼。”

    曾文道:“就怕殿下吃不消”

    沈傲哈哈一笑,回到车上去,大家也各自回轿,沈傲的声音在皎洁的月色下传开:“回家”

    yuedu_text_c();

    ………………………………………………………………………………………………………………………………………………………………

    以后每天只求一次月票,省的大家看的麻烦,这是今天的求票,先等老虎清清嗓子……咳咳……求票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月票的快投啊,不投的弹小**到死。

    正文 第七百一十七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七百一十七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子夜的东宫,出奇的灯火通明,宫女内侍们这时都不敢睡,脚不沾地的掌灯、递水,太子妃那边也是坐卧不安的样子,幸赖太子的车驾总算回来,刚要出去相迎,才知道不止是太子回来,身为女眷,又不得不回到后苑去。

    赵桓气呼呼的穿过中门,一路到了养德殿,一个内侍给递来了铜盆,请太子净手,赵桓双手一扬,将这铜盆打翻在地,盆里的水泼的到处都是。吓得这内侍脸色惨白的立即跪下,口里求饶。

    随即追来的东宫主事陈瑞扯着嗓子道:“你先下去,太子有事要和两位大人商量。”

    内侍如蒙大赦,飞快去了。

    程江和李邦彦二人也追了上来,二人脚步匆匆,神色也不太好,脚步还未停稳,就听赵桓怒气冲冲的道:“听到姓沈的怎么说吗?他居然敢拿剑威胁本宫,本宫是陛下嫡亲血脉,天潢贵胄,贵不可言,如今却要给一个外姓让道,哼……人间何世,难道是要变天了?”

    这程江和李邦彦都是面面相觑,太子的心情不是不是不了解,可是这时候发脾气也无济于事,程江道:“沈傲骄横惯了,仗着宫中宠幸,实在是太放肆了一些。”

    李邦彦道:“不能再姑息养j了,不过平西王深得圣眷,又权势滔天,只怕便是太子,也不是他的对手。”

    赵桓冷笑道:“本宫会怕他?”

    李邦彦淡淡笑道:“并不是说殿下怕他,只是眼下殿下还是潜龙,当务之急,还是以静待变要紧。”

    程江却是若有所思,道:“不能再等了,这般等下去,天下只知有平西王,不知有东宫,陛下信任他,若是他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对陛下进谗,陛下偏听偏信,东宫能否保全都是未知之数。如今东宫与平西王已经撕破了面皮,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还能指望他平西王大发善心,不从中作梗?东宫在一日,就不能与平西王共存,这个道理,李门下难道会不知道?”

    李邦彦默然,程江的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脸皮既然已经撕破,他就不信沈傲不会怕,将来有一日,东宫继承大统,第一个要杀头的就是平西王。沈傲不是乡野樵夫,当然知道决不能让东宫继承大统的道理。

    yuedu_text_c();

    赵桓脸色又青又白,道:“可有办法吗?”

    程江沉默了一下,道:“惊动天下,朝廷才会知道殿下的冤屈,不如……”

    赵桓抬起眸来,喉结滚动了几下,显得有些紧张,道:“就怕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