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娇妻如云 > 娇妻如云-第246部分

娇妻如云-第246部分

胆子,这么大的事,朕居然毫不知情,被你们这样蒙蔽,你这门下令是怎么当的?”

    李邦彦只好磕头,道:“微臣万死”

    赵佶冷哼,道:“万死倒不必,可因为这个耽误了进剿,让贼势坐大,你李邦彦难辞其咎,来人,传旨意,李邦彦玩忽职守,扰乱圣听,回府面壁思过,这门下省,暂时由……”赵佶沉默了一下,在群臣中扫了一下,颇有些心烦意躁地道:“暂由礼部尚书杨真代任。”

    谁也不曾想到,这门下令说思过就思过,更没有想到,平素一向不太讨赵佶喜欢的杨真居然大受青睐,一跃从尚书跳到了门下省。说是代任,其实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但凡是在徽宗朝里做过事的人都知道,李邦彦完了。

    李邦彦整个人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气若游丝地道:“老臣谢主隆恩。”

    杨真站出来,中规中矩地行了个礼,道:“老臣年迈,只怕……”

    赵佶打断他道:“你不必辞谢,好好地做事吧。”

    沈傲看了赵佶一眼,心里的一块大石落地,李邦彦果然完了,其实从一开始,李邦彦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他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和太子混在一起,可是要知道,和太子厮混本就是天子眼中的大忌,原本不暴露倒也罢了,可是沈傲这一连串的手段使出来,李邦彦居然去做太子的马前卒,做开路先锋,以赵佶的智慧,难道会看不透?

    yuedu_text_c();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称颂太子的贤德,这也触犯了赵佶的忌讳,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赵佶当然不会觊觎对赵桓动手,可是这些太子的余党,赵佶会毫不犹豫地清除掉,李邦彦既然做了开路先锋,赵佶第一个要收拾的,当然也就是他。

    至于突然选择杨真来做这首辅,只怕赵佶心中也早有考量,太子的党羽当然是没份的,旧党这边现在声势本来就浩大得很,不可能将门下、中书全部交在旧党手里。唯有杨真从不结党,办事的能力虽然平平,且最喜欢指指点点,甚至几次当着赵佶的面顶撞,可是有一点却是最重要的,他既不是旧党,也不是太子的党羽,这样的人在朝中已经很难得了。

    就这么个倔老头儿,居然稀里糊涂地一跃到了天花板上,沈傲心里想,不知多少人要妒忌呢,大家辛苦专营,傍大腿的傍大腿,曲意讨好的曲意讨好,结果好事居然给杨真占了,这还有没有天理?

    杨真见赵佶态度坚决,也端正了态度,正色道:“陛下委以重任,老臣纵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赵佶宽慰了几句,再不去看那失魂落魄的李邦彦,继续道:“朕还有一件事要议。”

    听到还有一件事,许多人心里禁不住又是害怕又是激动,害怕下一个倒霉的是自己,又希望自己能顶了哪个倒霉家伙的空缺,眼睛都巴巴地看着赵佶,连呼吸都有点儿急促了。

    赵佶徐徐道:“前咨议郎中蓝温,贪渎无能,这样的人,居然从京兆府提到了咨议局,此后这蓝温在咨议局又横行无忌,最后被士子们打死,这件事,朕现在思量起来,和吏部脱不开干系。”

    吏部两个字像是一根针,狠狠的扎得程江一下子萎顿下去,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站出来,道:“陛下,微臣也因为这件事,将吏部好好肃清了一番,吏部鱼龙混杂,某些官员欺上瞒下也是有的,就比如那前功考郎中刘著,便是提拔蓝温的罪魁祸首,只是现在刘著已经致仕,微臣只能作罢,吏部将来一定尽心竭力,再不敢出这等事了。”

    赵佶怒道:“这么说,你这吏部尚书是一点干系都没有了?难道功考郎中刘著当时不是你的属官?蓝温升调到咨议局,你难道就没有核实?这倒是奇了,朕的吏部尚书难道一下子成了摆设?有功时有你的份,如今有了罪责,你倒是推脱得一干二净了?”

    程江连忙拜倒在地:“微臣失察,请陛下降罪。”

    ……………………………………………………………………………………………………………………………………………………

    第三章送到,同学们,月票吃紧,拉兄弟一把。

    正文 第七百三十八章:东宫

    第七百三十八章:东宫

    程江大气不敢出,匍匐在地上,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官家话锋一转,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李邦彦和自己?

    yuedu_text_c();

    赵佶沉默了一下,道:“你知罪就好。”

    程江面如死灰,听赵佶继续道:“既然知罪,程爱卿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程江如鲠在喉,好不容易地挤出四个字:“臣知道了。”他顿了一下,艰难地道:“老臣年迈,近日又犯了旧疾,恳请陛下拟准老臣致仕还乡,颐养天年。”

    赵佶淡淡地敲了敲御案,道:“程爱卿有功于国,朕实在是舍不得爱卿离朝,可是话说回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国事不是儿戏,那就恩准了吧,明日门下省就放出旨意,准允程爱卿锦衣还乡,当地官员要小心迎候,不可懈怠。”

    程江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重重叩首道:“陛下恩德,老臣无以为报。”

    赵桓完全呆住了,转眼之间,他的左右臂膀一个革职待罪,一个致仕还乡,原以为自己的羽翼已经丰满,谁知道赵佶只是三言两语,就将他这太子一下子变成了孤家寡人。赵桓心里已经畏惧到了极点,方才赵佶褒奖了他几句,他还当赵佶已经听信了书生之言,很是欣慰。现在看来,才发现不太对头。

    赵桓万念俱灰,噗通一下跪倒在地,朝赵佶磕头道:“父皇……儿臣有罪。”

    赵佶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淡淡地道:“我大宋历代先帝皆以贤明通达而闻名,朕即位以来,宿夜难寐,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何也?不愿蒙羞社稷而已……”

    “父皇……”赵桓泪流满面,赵佶越是不理他,他才越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现在当着文武百官的跟前,他宁愿赵佶狠狠的臭骂他一顿,也不想时刻提心吊胆,他带着哭腔道:“儿臣万死,请父皇治罪。”

    赵佶继续道:“可是朕今日才知道……”他从御椅上站起来,负着手,眼中闪动着怒火,带着高昂的声音道:“原来朕在天下人看来不过是个声色犬马,笃信黄白之术,妒贤用j的昏君,我大宋的升平天下,原来竟是民生凋零,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能果腹,满目疮痍,宛若危楼累卵。”

    “儿臣……儿臣请辞太子,请陛下另择……”赵桓鼓足了极大的勇气,这时候才明白,他已经满盘皆输了,赵佶对他的态度,让他的心底生出彻骨的寒意,现在若是识相,还不失做一个风流王爷,若是再耽误,只怕便是想做普通百姓也不可得了。

    “住口”赵佶的眼眸如刀锋一样扫在赵桓的脸上,声若轰雷,将赵桓的话生生打断。赵佶的语气放慢了一些,幽幽道:“东宫如此贤明,为何还要请辞?朕若是废黜了你,这大宋的社稷还要不要?祖宗之法,朕敢不遵守吗?万民的浮望,朕敢无动于衷吗?你再说这种话,岂不是将朕置于不仁不义的地位,是一定要朕坐实了这昏君?大宋的国本,还指望你来巩固呢,朕怎么会废黜于你?”

    这一连串的反问,吓得赵桓的衣襟都湿透了,他大气不敢出,整个人匍匐在殿上,显得无比的萧索。

    赵佶淡淡道:“平西王何在?”

    沈傲信步出来,拱手道:“臣在。”

    yuedu_text_c();

    赵佶道:“太子天资聪慧,异日必是圣明的天子,从今往后,就在东宫读书吧,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建立一番伟业,我大宋中兴,全都寄望在他的身上,从今往后,你来督促太子读书,不要懈怠了。”

    沈傲仿佛听到的话是:好好收拾太子,不要懈怠了。心里不禁想,这皇帝老子一向好大喜功,沉浸在自己意yin中的太平盛世、丰亨豫大里,突然被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戳破了他的皮球,生出一肚子的暗火可想而知。如今太子贤明,他昏聩,赵佶心里虽然已经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可是在这个时期,却是绝不肯付诸行动的,毕竟大家才刚刚众口一词地说了太子的好话,现在行动,等于是顶风作案。

    在赵佶看来,赵桓的罪过并不是贤明,从本心上,赵佶对赵桓早已不满意,说聪明也不聪明,说能干也不见能干,实在不太像是他赵佶的儿子?赵佶是谁?何等聪慧的人物,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一不是精通无比,寻常人就是有一项能达到他的造诣,就足以名扬天下,而赵佶却是无一不达到了宗师的境界,不说这个,就是经义、蹴鞠、断玉这些赵佶的兴趣,对大多数人来说,他都是登峰造极的人物。

    就这么一个人,居然被人说得一钱不值,反而大肆去热捧那个平庸的太子。赵佶是个极端自负的人,碰到这种情况,他的第一个反应并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太子散布言论,在为自己造势。而太子因何而造势,这背后有什么居心,其实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太子,居然敢四处鼓噪,去贬低自己的父皇,从而来为自己挣取名誉,这样的儿子,赵佶还肯将天下交给他?

    沈傲郑重其事的道:“臣遵旨。”

    ………………………………………………………………………………………………………………………………………………………………………………

    一场朝议,不欢而散,整个朝廷只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又开始重新洗牌,李邦彦黯然收场,程江还乡,好不容易能接触到政务的太子又要回到东宫读书,真正的得利者是平西王,同时还有杨真。

    杨真这么个平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甚至大家都拿他当做粪坑里的硬石头一样的人物,这时候居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朝议刚刚散去,便有许多平素连见面都不太大招呼的朝廷大佬过来向杨真道贺。

    杨真却是板着个脸,道了一句:“老夫受陛下所托,不敢懈怠,今日既然做了这门下令,就不该尸位素餐,从明日起,从门下省开始,彻底核查各级官吏,平素做事竭力的,留下继续任用,若是有疏忽懈怠的,直接开革吧。”

    杨真说得轻巧,却把大家吓得面如土色,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这位杨大人的第一板斧就是拿满朝的官员开刀,果然不愧是茅坑中的石头,又臭又硬。在大宋做官在历朝历代都是最舒服的,没有廷杖、没有杀头、开革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家都不容易,好不容易端上个金饭碗,谁砸了大家吃饭的家伙还不要和你拼命?偏偏杨真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让所有人石化了。

    开革……你以为你是谁?

    许多人的心里勃然大怒,尤其是几个尚书、侍郎,脸色都变得不太好了,先从门下省开始,接着就是三省,再就是六部,和京中各衙门,作为朝中大佬,大家当然不必怕杨真,可是谁家没有几个亲近的子弟和门生,到时候把火烧到他们头上,这可如何是好?

    杨真见众人不说话,恬然道:“此事老夫会向陛下陈情,只要旨意一下,大家就都做好准备吧,这汴京城的冗员太多,上行下效,可想而知下头是什么样子?”他负着手,眼睛落到要从殿中出去的沈傲身上,朝沈傲道:“平西王留步。”

    沈傲笑呵呵地驻足,回头走过来,道:“杨大人,恭喜了。”

    yuedu_text_c();

    杨真板着脸道:“恭喜的话就不必说了,老夫要清理京中的冗员,不知殿下可支持吗?”

    沈傲两眼一瞪,真以为自己听错了,冗员的事历朝历代都有,到了徽宗朝的时候更是到了顶峰,原因无他,每年都有恩科,现在读书的又这么多,可谓是书生多如狗,朝廷先是弄出一个进士及第,后来觉得科举的人这么多,于是又扩招了一下,添了一个进士出身,再后来还有个赐同进士出身,这些人说白了都是官,而且大宋做官,基本上没有退休一说,老爷们都有一颗火热的悬壶济世之心,不工作到瘫痪在床或是撒手西还的时候是绝不肯挪窝的,请辞致仕那只是倒霉蛋的事,大多数人还是活到老,干到老,一定要干到油尽灯枯,一定要干到儿子生了孙子,孙子生了曾孙不可。

    可是现在,这位莫名其妙进了门下的杨大人突然要清除冗员,这就等于是让一部人提早休假,休假这东西,身为大宋的官儿,作为这些读了圣贤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侮辱,人家还年轻气旺,还要为朝廷做贡献,怎么能说走就走?

    沈傲不禁感叹道:“杨大人实在太有魄力了。”

    魄力这个词,对古今中外的政客官员来说都是一个忌讳的词句,魄力就意味着要得罪人,得罪人就意味着要被人反攻倒算,遭人反对,在后世,反对或许不过是轰你下台,可是在这个时代,说不定人家是要往死里整的。商鞅车裂了,张居正被人挖了祖坟,杨真的下场会怎么样,恐怕只有天知道。、

    杨真看向沈傲,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道:“殿下认可老夫的提议吗?”

    许多人的眼睛朝沈傲这边看过来,沈傲沉吟了一下,从本心上,沈傲也不太喜欢官员们没事去发挥什么余热,可是他当然知道,支持杨真的后果会是什么。

    沈傲犹豫了一下,淡淡地道:“杨大人若是写好了奏疏,便送到本王的府邸来,本王署个名吧,这件事做得好了,也是利在千秋的事。”

    沈傲这时候心里想,他娘的,杨真敢做,我这愣子为什么不敢?反对?谁来反对试试看,本王一巴掌扇死他。

    ………………………………………………………………………………………………………………………………………………

    第一章送到,还有三天了,最关键的三天,老虎埋头码字,大家能支持的就支持吧。

    正文 第七百三十九章:生命在于折腾

    第七百三十九章:生命在于折腾

    沈傲旗帜鲜明地站到了杨真一边,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可是谁也没说什么,大宋上下已经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千万别惹煞星,他要折腾……那就随他折腾去吧。

    春雨绵绵,宫外仍是阴霾一片,许多人冒雨从讲武殿走到正德门,外头的轿子都已经停满了,原本坐轿子来宫里,各家大人都会吩咐轿夫们将轿子停得远一些,现在下了雨,大家都是金贵人,所以不少的轿夫都自作主张,尽量地靠近了停放。

    yuedu_text_c();

    诸位大人们钻进轿子,轿子抬起,分道扬镳。

    沈傲到了宫门的时候,看到太子的马车就在不远处,太子失魂落魄地要上车,沈傲呵呵一笑,朝赵桓叫道:“太子殿下……”

    赵桓回眸,怨恨地看了沈傲一眼,最终还是乖乖地冒雨过来,道:“殿下叫本宫来,有什么吩咐?”

    赵桓的姿态放到了最低,他这时就是再蠢,也知道这架子端不起来了,如今这太子,实在是落地凤凰连鸡不如。

    沈傲和蔼可亲地道:“陛下令本王督导太子功课,不知太子的学业如何?”他撇撇嘴,随即笑起来:“罢罢罢,你先抄十遍四书五经送到本王这里来吧,殿下可不许请人代笔,殿下的笔迹,本王是记得的。”

    十遍……

    十遍四书五经,便是写一个月也未必能写完,沈傲的教导方法,实在太偷懒了一些。

    赵桓恶狠狠地看了沈傲一眼,想要发作,最后还是忍住了这口气,道:“本宫知道了。”

    沈傲不再理会他,叫人牵了马,冒雨打马回府。回到府上的时候,浑身已经湿透了,刘胜满是埋怨,道:“殿下怎么能这样不爱惜自己?这雨儿虽然不大,可是冒着雨回来,若是坏了身子怎么办?叫王妃们知道又要担心了。”

    沈傲呵呵笑道:“那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去放了水,给本王沐浴吧,拿几件干净的衣衫来。”

    刘胜应了一声,安排去了。

    等到沈傲洗完了澡,这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他泡在浴桶里的时候还在想朝议的事,突然一个杨真做了大宋的首辅,实在让他接受不了。杨真是什么人?那真是冥顽不化,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主儿。原本沈傲的打算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