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070章 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0070章 轻松愉快的氛围

   见此,季布只心下一喜,面上却依旧是一副客套性质的温笑,望向端坐于御阶中段的萧何。

    “丞相以郑国渠整修之事,相问于百官朝臣,然臣私以为,朝中诸公卿曹,多出于草莽,长于军政。”

    “纵有讳知政务者,于水工之事,恐亦知之无多?”

    说着,季布不忘面带歉意的转过身,对两侧的百官朝臣稍一拱手,以表自己并无恶意。

    待殿内忠臣面带善意的点点头,季布才又重新正过身,望向上首的萧何。

    “既如此,郑国渠整修之法,恐当少府精熟水工之人献策。”

    “臣等当议者,当乃修渠所需之钱粮、力役者,及抚民、防贼之事。”

    听闻此言,纵是对季布此人好感报缺,萧何也不由赞同的点了点头。

    就见季布稍直起身,面带笑意的扫视一圈殿内众人,语调轻松道:“故某以为,诸公卿曹所当议者,乃整修郑国渠之钱粮、力役,从何而来。”

    “于整修郑国渠一事,诸公当可为何事,以为助力。”

    言罢,季布便又对上首的刘盈、萧何二人分别一拜,便面带温笑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忘对殿内朝臣百官又是一拱手。

    看着季布这一番作态,回味着季布口中所言之话语,刘盈不由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下也不由暗自思虑起来。

    “还以为中郎将季布,只是个举止豪爽的武人,不曾想,竟连内政参赞之事,也能有如此见解?”

    刘盈正思虑间,就见萧何稍一思虑,终是起身对刘盈一拜,才来到御阶中间,正面向百官朝臣。

    “中郎将所言,确有理。”

    “郑国渠整护之方略,恐当少府水工之匠为之。”

    “吾等当议者,乃各司属衙所能为之事,及郑国渠整修之钱粮、力役,当从何而得。”

    说着,萧何便低头稍一沉吟,抬起头时,气质中便猛然迸发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势。

    “陛下御驾亲征,以伐陈豨不臣,今长安八部校尉,留守长安者只两部。”

    “故老夫之意:陛下班师之前,备盗贼都尉倍发役卒,以防宵小作乱于长安左近。”

    “另,中郎将所布于长乐、未央两宫之禁卒守备,亦当倍之!”

    听闻萧何此言,季布和身旁一位同样腰系银印、青绶1的官员赶忙起身,对萧何拱手一拜。

    “臣等,谨遵萧相之令!”

    ·

    ·

    ·

    ·

    ps:印绶制度,关系到秦汉官制,但有一点容易混淆:印绶不单单与官职秩禄等级关联,同样也与爵位关联。

    目前能查到最权威的资料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记载——

    爵位:诸侯王金玺赤绶,彻侯金印紫绶,关内侯银印青绶。

    官秩:丞相、太尉位比彻侯,金印紫绶;比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比六百石以上,铜印墨(黑)绶;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

    有个问题需要交代一下:丞相金印紫绶,和彻侯对应,但丞相并不是位比彻侯,而是位比诸侯王。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丞相属于彻侯级干部,但享受诸侯王级别的待遇。

    至于文中,九卿大都金印紫绶,不是因为九卿应该金印紫绶,而是因为这个时间点的九卿,大都是彻侯的爵位,所以能金印紫绶;阳城延、叔孙通等没有彻侯爵位的九卿,仍然是银印青绶。

    文中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当银印青绶。

    备盗贼都尉算是西汉比较特殊的一个官职,隶属内史,在汉初秩比二千石,职责是长安周边地区治安,也就是‘备盗贼’。

    但随着刘汉政权逐步稳定,关中地区的治安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备盗贼都尉的作用逐渐下降,在文帝年间,备盗贼都尉降格为千石,景帝降为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