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204章 代父出征× 返乡祭祖√

第0204章 代父出征× 返乡祭祖√

自彭城一战后,便未曾再至丰沛龙兴之所,而祭刘氏先祖?”

    听闻萧何突而发出这么一问,刘盈只稍一思虑,便也回过神来。

    略带敬佩的瞥了眼身侧的老爹,刘盈终是敛回面上迷茫之色,淡笑着对萧何拱手一回礼。

    “确如丞相所言。”

    刘盈话音刚落,就见萧何又是屡须一笑,旋即面带感怀的摇了摇头。

    “彭城之战,家上年不过五岁,尚未至入祠祭祖之年。”

    “彭城之后,家上又奉陛下之令,入函谷而常驻栎阳宫;后汉室立,家上亦久居未央,未曾出关返乡,而往祭先祖······”

    说到这里,萧何终是淡笑着抬起头,同刘邦默契的一对视。

    “陛下。”

    “家上今,已年至十五;虽不及弱冠,亦已足往祭先祖之岁。”

    “又家上身社稷之后,太子储君之贵!”

    “陛下册立储君之时,便忙于奔走关东,而平异姓诸侯之乱;社稷有后之事,尚未及告与刘氏先祖。”

    “即今,陛下圣躬有恙,纵英布反亦不能亲征,又英布尚未明反,陛下不便遣将帅出关······”

    “臣意:陛下何不令家上即发,往丰沛而祭祖,以社稷之后事,面告与刘氏先祖?”

    满是深意的发出一问,不待刘邦做出反应,便见萧何自顾自又是一笑。

    “家上身太子储君之贵,即欲返乡祭祖,便当有可信之大将、足用之锐士随护。”

    “又储君远行,自当有傍身之国器;陛下可与兵符于家上,留诏曰:事有轻重缓急,许太子便宜行事。”

    “如此,若英布本无反意,家上亦不过返乡祭祖;纵有人言‘陛下逼反淮南’,亦不过无据之蜚语。”

    “然若英布确反无疑,家上自可于丰沛誓师,持陛下所与之兵符、诏书,尽发邯郸之关中兵南下,合长沙、齐、楚、荆乃至梁之郡国兵,合英布叛军而尽围困于淮南!”

    说到这里,萧何也不由略带激动的将手握成拳,在面前的矮几之上轻轻一砸!

    “如此,无论英布反否,陛下,皆可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萧何的语调缓缓落下,刘盈的面容之上,终于涌上一抹了然之色。

    “原来如此······”

    暗自思虑着,刘盈也不由将满含敬佩的目光,偷偷注视向身侧,已全然直起身,负手淡笑着的老爹刘邦身上。

    与刘盈的恍然大悟有所不同,待萧何将这个计谋尽数道出,殿内众人面色之上,无不流露出一抹惊诧。

    这······

    ——没听说过萧丞相,还有谋士的天赋啊?

    短暂的诧异之后,众人便又纷纷回过神,旋即将试探的目光,齐齐移向御阶中段,正面无表情端坐于筵席之上的皇后吕雉身上。

    太子携兵符、诏书返乡祭祖,带几名镇国大将作为保镖,这个计划,几乎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虽然方才,无论是御阶上的刘邦,还是朝拜前列的丞相萧何,口中说的都是‘英布反了怎么办,不反又怎么办’,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第二种结果。

    ——英布,必反无虞!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英布,究竟是莫名其妙的主动反叛,还是扯起一块遮羞布,佯装‘被动’的起兵。

    毫无疑问:只要不是英布脑子里,灌进了整条大河的水,那无论如何,英布都会扯起一块遮羞布。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块遮羞布就很可能是:陛下把彭越剁成肉酱送来,可吓死寡人了······

    为了不沦落到彭越那样的悲惨地步,寡人即便没有野心,也只好‘无奈’起兵,聊做自保。

    而在‘英布必反’的这个前提下,如果长安朝堂先一步有动作,如调兵聚集于淮南国附近。那英布的遮羞布,成色就要立刻上身好几个档次。

    ——寡人就说吧?

    ——再不反,寡人也要和彭越一样,变成告诫诸侯不要造反的肉酱了!

    而这样一面‘人证物证确凿’的遮羞布,在如今这个通讯技术极度落后、信息流动急速缓慢的时代,其战略意义,完全不亚于二十万大军从天而降!

    毕竟再怎么说,如今的天下百姓,也都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户。

    让这些一辈子没出过乡,甚至没出过村、里,幻想着‘天子用金锄头种地’的农户,去理解什么叫‘异姓诸侯对封建王朝的威胁’,无疑有些太为难人了。

    而萧何的这个计划,便将‘英布被逼反’的风险降到了接近于无。

    ——太子长这么大,还没进过老刘家的祠堂,回丰沛老乡,去跟祖宗汇报一下自己当太子的事儿,谁能挑的出错?

    既然是太子,那有个三五千南军禁卒随行、七八个诸国大将护卫左右,自也是正常。

    丰沛龙兴之所,又恰好在楚国境内,太子都到楚国了,总不能不见一下楚王叔叔吧?

    叔叔都见了,那齐王长兄、荆王表兄,自然也得见一面,反正离得又不远。

    至于虎符、诏书,也完全可以解释为:为了保证太子的人生安全,留此后手,以备不测。

    结合此间种种,毫不夸张的说:萧何的这个计谋,颇有一些昔日,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风姿!

    而这个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最后的一个难点在于:皇后,会答应太子披着‘返乡祭祖’的马甲,以行平定淮南叛乱之实吗?

    一时间,殿内百官公卿的心,不由纷纷悬起!

    在众人看来,接下来的长信殿,将迎来又一场由皇后吕雉兴起的狂风暴雨!

    不知是不是猜透了众人心中所想,天子刘邦也适时低下头,将平淡的目光,停在了跪坐于御阶中段的皇后吕雉身上。

    “皇后以为:丞相所献之策,可为朕用否?”

    轻声发出一问,又见刘邦面带唏嘘得侧过头,再次将粗糙的手,扶上刘盈的后脑勺。

    “太子,确已至祭祖之年。”

    “又朕年老抱恙,不知何时,便当岁太上皇而去······”

    “若非丞相提及,朕竟还不知:太子得立为储一事,竟还未告与吾刘氏先祖知······”

    随着刘邦满是哀伤的话语,殿内众人望向吕雉的目光,只愈发复杂了起来。

    也正是在这万众瞩目之下,皇后吕雉终是侧过身,对御阶下的萧何笑着一点头,旋即回过身,对御阶上的刘邦微启朱唇。

    “妾不过后宫主,宫外之事,自皆当由陛下所决。”

    “若陛下以为善,妾这便为太子打点行装,备待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