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31章 声张虚势下的逼迫【第三章】

第131章 声张虚势下的逼迫【第三章】

部义从,或是想让小公主出意外,趁机砍董卓、董虎以及一干内廷宦官们的脑袋。

    埋怨了一句,看向一干无语的老混蛋,董虎将整理的报表送到郭胜面前,看着小公主微倾着身子看向纸张,感觉嘴里又苦了一分。

    “报表上的数字是大秦人所用的数字,只因为他们的笔画稍微复杂,咱给改简单了些,就如之前秦人所用篆书,因笔画圆润不易在竹片上书写,逐渐变成了平直,变成了现在的隶书,咱也对大秦人的数字稍微更改了样貌。”

    董虎稍微解释了下,但没有解释他为何会书写大秦人的数字,相信马车内几人对他的过往也一定知道些。

    董虎指着纸张上的数字。

    “我军五个营自成皋县至陇城一字排开,一万兵马控制一百里范围向南推进了百里,方圆百里一共有成皋、荥阳、京县三县,另有虢亭、陇城、管城,所清理村寨超过数百座……”

    “成皋、荥阳、京县三县上报给朝廷的贼人是多少?”

    “十六万余众。”

    “实际上有多少?”

    “万卒横扫方圆百里,仅抓了两千被贼人蛊惑的百姓,是那种三五百骑就能赶着两千人乱跑的贼人。”

    董虎指了指纸张上三县上抓捕的从贼百姓报表。

    “两千俘虏并不是聚集在一个地方,而是散落在三县百里内,最大的一处是管城,可即便如此,管城的贼人也仅有五百二十七人,次者是京县外三百贼人,余者顶多也就百十人,是贼人用来惊扰百姓的游兵散勇。”

    “如此之少且散贼人,三县难道连临时招募五百民壮都拿不出来吗?百十贼人竟还能把他们堵在城内不敢出来,显然是被贼人吓怕了,用篦子似的扫荡,更大的是增强一些人的信心,告诉他们,咱们已经清理了百里内贼人。”

    董虎叹气道:“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一个个被贼人吓得全躲在城内,城外仅百十贼人不时跑过来,就以为城外到处都是敌人,官吏、兵卒都如此,百姓又当如何?”

    “今时已是临近五月,眼瞅着麦子就要收割了,栽种秋粮时节眼瞅着就快过去了,若不能让百姓尽快恢复些信心,不能给他们安全感,人口众多的河南就会因粮食无法收割、无法耕种而陷入饥荒。”

    董虎见几人点头,又说道:“我军虽有五千步卒,但他们也是骑乘战马前来的,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即便遭受大规模贼人,也足以迅速脱离战场,或是仅一日内聚起两到三个营精锐围攻贼人。”

    “公公说的危险性不是没有,但这种危险性很低,用很低的风险来换取几十近百万人的生计口粮,这是很合算的事情。”

    “民心稳则国安,没有粮食,即便平定了贼人,民心也难以安稳。”

    说着,董虎又从一堆杂乱中拿出大汉朝简易地图,当着众人一阵比划……

    “我军五个营共计万人,控制了从成皋至荥阳一线百里,五个营横线控制百里,如此大的截面向南推进,若贼人是毫不知兵的人或许不会觉得如何,可若知兵的人,看到如此之大的横截面向前大肆推进,他们就会觉得,咱们前来不是一万兵卒,而是十万大军,正如督公所担忧的,他们同样会觉得……咱们人少时,是不可能如此自大的控制百里向前推进!”

    “这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他们会恐慌,会觉得他们的兵力不足以抵挡咱们‘十万’大军,叛军蛊惑的一些百姓就会犹豫、害怕,就会冷静下来逃散。”

    “第二,他们会撤军。叛军并未拿下颍川郡境内任何一座县城,‘十万’朝廷大军与只有棍棒、木叉的十五万的他们厮杀,但凡明眼人都知道最后结果,没人会明知道必死还要等死,所以他们会从阳翟、颍阴、长社撤军,撤向汝南郡,避免咱们前来时,遭受皇甫将军、朱将军和叔父三位将军与咱们前后夹击。”

    郭胜、高望、王谦三人精神大振,董虎又指向颍川郡所属各县,继续开口。

    “颍川郡不仅是我朝文风鼎盛之地,更可从阳城过轘辕关杀入帝都雒阳,一旦让贼人夺下颍川郡,贼人可以直接威胁帝都京畿,让整个天下震动,这也是为何皇甫将军、朱将军领兵率先攻打波才、彭脱的原因。”

    “两位将军都是知兵宿将,但两位将军却只能困守城内坚守,尽管敌我双方兵力相差较大,但也可以看出波才、彭脱两人并非真的不知兵,当两人得知我军占据百里横截面向前推进,在不知道我军具体有多少兵马时,他们会怎么做?”

    “他们最稳妥的法子就只有凝聚在一起后撤,撤入汝南境内,或往南阳宛城奔逃,而他们一旦后撤,雒阳帝都危机顿解,与此同时,敌我在气势上也分出了胜负,一两个月内即能平定波才、彭脱这一路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