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23章 真的吗?

第23章 真的吗?

    李未来感觉自己亏了。

    但是好像也没亏。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学习,他得到了高端商用芯片的技术,但其实……又没完全得到。

    时间图书馆一次学习可以得到的“明年”高端芯片制造技术不是商用3纳米,依旧是商用5纳米,只不过制造成本下降了,而且技术还多种多样。

    不仅有光刻方式,还有微影印压、极致蚀刻、水刻和印刷等方式。

    光刻不用说,是目前人类使用的主流方式,虽然时间图书馆推演出来的技术能规避人类的专利路线,但是李未来发现了光刻的不少弊端,所以选来选去选了印刷技术。

    印刷,这个技术繁星国的人再熟悉不过了,是繁星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没想到这个古老的技术竟然可以发展到印刷纳米芯片的地步,而且因为其特性,还能印刷柔性芯片。

    时间图书馆给出的印刷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制造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印刷电子”,利用精密印刷技术来制作电子器件或电路。

    将表达颜色的油墨换成具有电子功能的油墨,印刷出来的图形就具有了电子功能。

    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各种电子设备,它们中的集成电路芯片ic都是通过复杂的光刻、显影、刻蚀等一系列加工步骤实现的,同样是将一种功能材料在平面基底上制作成图形结构,传统集成电路芯片的加工方法要经过从镀膜到去胶等8个步骤,而印刷加工只需要两步。

    精密的印刷方法可以直接将功能材料以图形化的方式沉积到基底表面,只需要额外的烧结工艺,将“墨水”材料烧结成固体材料,就形成了与传统工艺需要8步才能实现的相同图形结构。

    不同于光刻的做“减法”,印刷电子技术跟3d打印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增材“加法”制造技术,所以印刷可以在任何材料表面沉积功能材料,比如塑料、纸张、布料等大量低成本柔性材料。

    而且根据信息提示,印刷技术还能继续用在更精密的石墨烯芯片制造上。

    在时间图书馆的技术脉络中,5纳米就是硅基芯片的绝唱了,3纳米直接开始使用碳基材料。

    李未来之所以知道这些制造技术以外的东西,那是因为今天他得到的芯片印刷技术更类似于“总纲”,而不是具体的制造技术。

    要想得到纳米印刷机,他得继续学习其他方面的技术,然后用那些技术制作的零件组装纳米印刷机。

    就像他现在造手机一样,都是从其他技术入手,然后制造零件组装成新手机。

    不过因为目前的世界主流是光刻技术,印刷技术的发展并不好,要想制造出可以印刷5纳米芯片的设备,李未来得学习大量的相关技术,然后把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上去。

    这跟他之前想的“一天时间”换“机票”方案不一样,不仅没拿有直接拿到技术,好像难度还更大了,所以他觉得亏了。

    倒是他最先看的光刻技术不错,虽然局限多,但是很适合当前情况。

    光刻技术不仅是国际主流,繁星这边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只是无法制造顶尖的光刻机而已。

    按照“木桶理论”的短板来说,繁星可以制造28纳米的国产光刻机,而比较长的板子,也有一半是14纳米的,最长的已经触摸到了5纳米。

    所以,如果李未来想用光刻机来牵线搭桥,只需要几个“一天”的功夫,很快就能得到全5纳米的技术。

    并且以繁星的相关产业底蕴来说,也能很快消化那些技术,或许等到明年人们就可以用上国产的5纳米芯片了。

    有5纳米芯片做后盾,李未来也可以放心的去建设纳米印刷产业链。

    毕竟3纳米可没那么容易量产,所以5纳米肯定会在移动设备领域活跃很长一段时间。

    就像现在5纳米出现了,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性,7纳米依然是移动端的中流砥柱。

    而在其他领域,10纳米以上的芯片也比比皆是。

    从这方面来说,李未来又觉得今天没亏。

    思考了一中午的芯片制造技术,他晕晕乎乎的回到了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