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160章 人类……命运

第160章 人类……命运

    《sls火箭已经准备完毕!》

    《sls火箭可以起飞!》

    《人类将再次登上月球!》

    《自由联邦50年后再登月!》

    《自由联邦将带领人类再次登月!》

    《自由联邦,人类之光!》

    吉塞尼里的战争刚刚结束,人们就立即找到了新的热点,或者说是这个热点主动贴到人们脸上的。

    当时很多人还在讨论“蜂群无人机”和“猎豹战甲”的事,突然间,社交平台、新媒体、传统媒体等等,好像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了sls火箭准备完毕,就要带领人类再次登陆月球的消息。

    一般人直接开始看热闹,而一些内行人则担忧了一下自由联邦利用其通行全世界的社交平台影响世界舆论的能力。

    没办法,有的国家甚至没有自己的网络和社交平台,全部都是用的自由联邦的东西,人家说什么是什么,让你看你什么你就看什么。

    甚至别说那些小国家了,连欧罗巴那些发达国家也是一样没有,它们只要是想搞自己的大互联网公司,铁定被自由联邦制裁。

    所以没办法,面对自由联邦互联网社交平台和巨型互联网公司的长驱直入,它们能做的就是罚罚款,然后继续让这些玩意胡言乱语。

    这好像是一个无解的东西。

    然后这些内行人才开始看热闹。

    而sls火箭这是,也有内行人搞科普。

    众所周知,sls火箭的研制已经严重拖期,即使按照联邦宇航局自己的进度表也超时了,不仅延期了好几次,甚至还有进一步延期的可能性。

    很多人觉得繁星这边努努力,搞不好两边能一块登月。

    现在怎么突然支棱了?

    老鸽王sls火箭是从20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提出的,甚至那时候名字和设计还不是现在这个。

    当时联邦宇航局决定放弃航天飞机的技术路线,转而发展“飞船”,并且提出重返月球、奔向火星的“星座计划”,其中的主要发射工具是一种基于航天飞机发动机的重型火箭“战神”。

    但是当初的马姓大统领上台之后立刻砍掉了“星座计划”,其中包括“战神”火箭,打算用商业公司来承担后续联邦航天发射服务。

    没办法,新的大统领上台总是喜欢否到上一届大统领的功绩和项目,这都成传统了。

    但是国会认为那样不妥,如果国家不支持的话,商业公司肯定会让产业基础流失,导致联邦再也造不出重型发射工具来。

    毕竟联邦要的登月不是单纯的登月,而是会顺带的带飞很多产业和技术。

    于是国会强令联邦宇航局必须研制一种重型火箭,经过国会、大统领和联邦宇航局的反复拉锯,10年前sls火箭才正式立项,成为继土星五号和航天飞机之后联邦唯一的国家级超重型航天发射运载工具项目。

    不过sls火箭立项归立项,依然躲不过商业公司,比如它的主要承包公司就是当初研发土星五号的坡音公司,于是很快,sls火箭项目就成了联邦宇航局的年度预算大户。

    联邦宇航局对它的总研制费用预算一再增加,到去年为止,据说已经快涨到了190亿联邦币了。

    研制一型超重型火箭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从零开始的话,那么10年的时间不算多,甚至还算快的。

    但sls火箭并不是从零开始研制的,而且它的起点还非常高,或者说相当完善。

    sls火箭的芯一级采用了4台氢氧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并非全新研制,甚至无需研制,它们就是从航天飞机上继承来的rs-25大推力氢氧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的研制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十年前,经过长期的研制和实际飞行,已经非常完善,这型发动机在航天飞机上使用了20多年,飞行了100多次,从来没出过问题。

    其实研制新火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新型发动机,如果一型火箭采用成熟的发动机,那么后续的研制工作进度可以非常快。

    比如联邦的“宇宙神-5”在露西亚成熟发动机的支撑下,很快从设计图变成了实际型号,而且发射的成功率很高。

    另外,sls火箭使用的助推器也来自航天飞机,只不过把两个固体助推火箭延长了25%而已,而且它还取消了重复使用的需求。

    变成了发射一次就扔之后,助推器就不用考虑之后重复利用的问题了,很多设计和材料可以能省则省。

    至于为rs-25发动机提供燃料的储罐,也就是一级火箭的框架与燃料箱,无论长度还是直径都远不如航天飞机的外储箱。

    它装在火箭内部,对结构强度的设计要求也简单了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坡音公司作为sls火箭的总承包方,所承担的技术压力并不算大,没有太多重大的技术难关。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坡音公司还是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把火箭的第一级造出来,这就不能不说是工程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了。

    或者说是……故意的。

    当然,也有可能坡音就是开始走下坡路了,毕竟它近些年出的安全事故确实越来越多。

    火箭研制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体型越大,动力、姿态控制、振动抑制就越难。

    除此之外,超重型火箭还有自己独特的困难。

    超重型火箭要将一个几千吨的物体从地球上拔地而起,让它在气流干扰下超音速飞行,然后一段一段地把级段抛掉,最后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

    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影响飞行的故障,价值连城的火箭就会坠回地面,变成一摊残骸,连迫降的机会都没有。

    试错机会太少是超重型火箭与其他超级工程的最大区别与最大难度。

    相比之下,航空母舰、大飞机和加速器都可以一边试验一边修修补补,哪怕宕机了也有修复的余地。

    如果是中小型火箭,早期可以多花点钱来完善设计,哪怕早期失败几次也可以承受,只要技术成熟,后期大规模生产就可以摊薄研发经费。

    但超重型火箭不是多花“一点钱”的问题,阿波罗计划时期的土星5号超重型火箭成本就非常高,被比喻成“一发就是扔掉一艘核动力航母”。

    没有几个国家能承受超重型火箭反复失败的成本,当初老毛子的n-1超重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