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167章 新路子和太快的烦恼

第167章 新路子和太快的烦恼

    虽说这里说的“神秘侧”在几百年后也能用科学解释,但是在目前的人看来,它妥妥的就是神秘侧。

    好在这些神秘侧的东西李未来可以通过时间图书馆学习,但他也要付出大量的连续时间,很多东西的学习时间比商用可控核聚变的“50天”还长。

    比如【凌空飞行】,这种技术就是人类通过调节自己的身体磁场匹配星球磁场做到的肉体飞行状态。

    而且这事还不是普通人能干的,因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身体磁场,别说匹配星球磁场了,连感应就感应不到。

    所以【凌空飞行】还有一大堆的前置技术,大多都是个人身体增强的技术,需要增强到自己的个人磁场可以感应星球磁场的程度。

    事实上这一系列的技术综合起来说都是在提高【大脑开发进度】,李未来目前已经是走了捷径,达到了超越一般人的21%……

    哦,不,22%了!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9月底,距离他大学毕业已经过去了两个半月,就在刚才,他完成今天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连续不断512天的学习,达到了22%的大脑开发进度。

    就拿他走的这个节奏来说,他想要拿到【凌空飞行】的buff依然要等很多年,因为他只是自然增长,没有什么训练方法。

    他看过地球上的相关典籍和修炼功法,发现没什么卵用,并不能让他的大脑开发进度快速增长,倒是有些“法术”可以学,但有能学成的,有的就显示“条件不足”,可能跟他的大脑开发进度只有22%有关。

    这么垃圾,他很抱歉。

    所以他目前要找的东西就是能快速增加大脑开发进度的东西,既然在时间图书馆里找到了相关记录,那么“功法”应该能找到,只要跟图书馆死磕就行了。

    只是要不要彻底跨进神秘侧,李未来还有点顾虑,因为当前的地球环境并不是什么修仙或奇幻世界,他当个“神仙”有什么用?

    至于长生不死什么的,先不说能不能成,就是成了,能与天地同寿,但能与天地同寿的都是什么玩意?

    石头!

    还是挤压在地球内部看不见天日的石头,因为地表的石头会风化,同样扛不住时间的侵蚀。

    成了石头,感觉也没什么意义。

    当然,也可能会相当的丰富多彩,见识见识千年后的世界,看看那时候人类还会不会窝里斗……呃,好吧,估计会。

    虽然那种时代的人类应该是吃穿不愁,不会为了资源争斗,但总有那种想着整活的人。

    而且一般的吃穿资源不用争夺,其他的资源会不会争夺,比如“修仙资源”?

    毕竟真实的修仙不是唯心修仙,照样需要物质补给,甚至更需要物质补给,那么有的人想要进度更快或爬的更高,肯定会掠夺大量的资源。

    为了这些特殊的资源,人类照样会大打出手。

    而且他现在还不到25岁,年轻的很,想这些东西确实太远太远了。

    没有什么计划是可以从一千年前开始筹划的,就是真开始筹划了,一千年的时间里肯定会出各种幺蛾子。

    这事啊,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而他近期的小目标就是把繁星的人送上月球,最好是自己也上月球转转。

    上九天揽月上九天揽月,他想要靠【凌空飞行】自己飞上去,短时间内肯定是没机会了,但他可以靠科技装备。

    他之前就探讨过“就是仙人靠仙术移山填海和人类靠科技移山填海”的问题,到了上九天揽月的问题上同样能行。

    当然,“神秘侧”的东西该研究也得研究,毕竟科技侧登月这种事,他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搞了个差不多明白。

    而且花几天的功夫登月和一秒登月,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差距不大,没必要做的那么极致,所以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研究神秘侧的东西。

    等到了10月份,迎来国庆的同时繁星的首枚长征九号超重型火箭也组装完成了。

    接下来的就是一系列的测试。

    同时也该亮亮相了。

    这时候宁叔再次登场,带着大家看组装完成的长征九号。

    9月底的时候,长征九号的各部分零件在津港装船,足足装了10艘火箭运输船。

    经过7天的海上航行,船队抵达滨海发射场,当火箭零件从码头往发射场转移的时候,相关部门直接封路,长长的车队拉着巨大的集装箱缓慢行进。

    长征九号的芯级直径达到了10米,那么装它的集装箱肯定更大,所以拉它的车直接占了4个车道,不封路根本不行。

    事实上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长征九号制造的太快的,快到它的发射设备都来不及建造。

    在原先的规划中,滨海发射场要在旁边搞一座人工航天岛,而长征九号的发射场地就在岛上,到时候火箭运输船直接靠在岛上的码头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公路运输。

    那座岛目前还在规划中,并没有开始建设。

    但前几月长征九号的研发速度已经提速了,快到之前的规划完全来不及,所以只能重新规划建设。

    最新计划是在原先的发射场旁边建造一座长征九号的发射场,而且还是“临时”发射场。

    第一,原先的规划没了,这玩意确实属于临时的,第二,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长征九号只发射三发。

    发射场只用三次,要是按照长期使用的规格建设,太亏了。

    当然,快速建设“临时”发射场也有先例,哪怕是超重型火箭的发射场。

    这就又到了摸着鹰酱过河的时候。

    星际探索技术公司的老板埃玛隆是一个非常赶时间且非常大胆的人,于是他发明了“快速迭代法”。

    通过不停的炸火箭来快速迭代技术,把所有的问题都炸没了,那么好用的火箭自然就造出来了。

    他就大胆的用叠积木的方法,快速用一块一块的巨型钢结构拼接建造了一座星际飞船超级火箭的测试发射塔架,效果看起来相当不错。

    虽然不是整个发射场,还只是一个测试版的发射塔架,但好歹是个国际先例。

    既然有先例,那繁星这边自然也可以学,加上李未来添加的一些先进技术,长征九号的发射场也在快速建造着。

    很多人都觉得长征九号的最终发射时间不在火箭本身,而在于发射场地什么时候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