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35章 北上

第35章 北上

人马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抵达新平郡。

    新平郡太守薛羽因唐军没有旗号,误以为是叛军到了,竟然弃城逃走。李亨大怒,要求杨错追击薛羽,并杀了他。

    杨错领命,带骑兵追上薛羽,杀之回报太子。

    当晚众人夜宿新平郡。

    次日一早,大队人马不顾疲劳继续北行。不过为了避开叛军,选择往西北方向前进。过安定,见安定太守弃城逃走,立刻斩之。再往北行,到了六月十九日的时候,终于抵达彭原。

    彭原太守李遵出城相迎,并且资助太子一行人衣服和食物。太子一行人,这个时候才真正意义上稍微安顿下来。

    到此时,柳博的飞龙禁军只剩下千余人,损失大半。

    李倓的左龙武军几乎没了。

    而负责保护太子及随行家眷的中军禁军,也只剩下百余人。

    李静忠率领的殿后兵马,则全部没了。

    这些人马不是战死就是在奔跑过程中彻底脱离了大部队,还有逃走的士卒。

    太子没办法只得在彭原募兵五百余人,交给李倓率领。

    稍微休整两日,等兵马募集过后,大队人马继续往西北而行,抵达平凉。

    平凉郡,在历史名气似乎不大。

    但是在杨错看来,此地将是唐军重整旗鼓的开始。因为这里有马匹万余,足以让唐军装备一支骑兵。

    唐代盛行官营的监牧制度,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天下有监牧五十。也就是说有五十个大的牧场,平凉郡属其中之一。

    平凉郡是唐代最早的牧场,良马众多,真是上天资助太子。

    到了平凉后,李亨即刻接管牧场,同时招募士兵。

    当李亨准备继续北上的时候,杨错却劝李亨不要立刻北上。

    众人都觉得奇怪。

    李亨更是问道:“贤婿当初劝我前往朔方,如今为何阻止我继续北上呢?”

    杨错答道:“此一时彼一时,需要适时变通。如今末将等已经远离叛军,生命无虞。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让这支朔方军心甘情愿拥立殿下。”

    李亨恍然大悟,忙问道:“贤婿以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杨错道:“殿下可在此逗留数日,继续招募兵士。末将派人潜入灵武,散布殿下到平凉之事。末将听闻朔方节度留后杜鸿渐是忠良之后,当他得知殿下到了平凉自会来信劝殿下北上,此时殿下再北上,就可以了。”

    李亨大喜,于是从杨错的谋略。

    于是乎李亨等人安心待在平凉郡,招募士兵。杨错派出细作,以最快的速度潜入灵州,散布消息,说太子奉皇命抵达了平凉。

    杜鸿渐得知此事后,立刻联合下属共同起草表章,文中详尽的写明了朔方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讨伐逆胡安禄山的看法,同时恳请太子前来朔方。

    表文写好后,交给李涵,请他快马加鞭送到了平凉郡。

    李涵是唐朝宗室子弟,高平王李道立的曾孙,暂居关内道盐池判官。

    “逆胡安禄山叛唐,两京陷入贼军,海内倾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幸天不绝大唐,太子抵达平凉。臣杜鸿渐率僚属顿首进言:平凉并非用兵之地,恳请太子屈驾前来朔方。收拢河朔兵马,联结回纥,召北方劲卒,南下讨贼,则两京得以收复。诚如是,天下幸甚,百姓幸甚。臣等顿首再拜,朝夕期盼。”

    李俶念完杜鸿渐上奏的表文,站到一旁。

    李亨问李涵道:“小王与公同属宗室,还请公直言相告。朔方诸将当真愿意迎驾吗?”

    李涵回道:“朔方上下盼望殿下前往,如婴儿之盼父母。请殿下无忧,若是有异心,臣愿亲手搏贼,不会独生。”

    李亨喜道:“公之忠义,小王知道了。”

    次日,李亨带领休整过的大队人马,开始北上。

    一路上风声鹤唳,到处是流寇横行。杨错和李倓身先士卒,遇敌则先,也不追击穷寇,终于有惊无险的抵达了百草军驻地。

    朔方节度留后杜鸿渐率府中僚属,在百草军驻地迎候太子人马。

    杨错提前知道杜鸿渐在百草军迎候,为了彰显威仪,奏请太子在抵达百草军之前休息一日。当晚连夜赶制旗号,次日快要抵达百草军营地的时候,大展旌旗以此示威。

    杜鸿渐等百官远远望见太子旌旗,又见打头的禁军军势雄壮,原本心存轻视之心,也荡然无存。

    李亨下车见杜鸿渐。

    杜鸿渐趁机进言道:“朔方拥有天下劲卒,现在吐蕃请和,回纥内附,四方郡县都坚守拒叛军等待复兴。如果殿下能抵达灵武,然后传檄四方,收揽忠义之士,则天下可立定也。”

    李亨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