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37章 大势

第37章 大势

打算立广平王为太子吗?”

    肃宗道:“当然要立李俶为太子。”

    杨错道:“陛下既然要立广平王为太子。臣就说一说太子的职责,太子出则统军,入则监国。陛下正值盛年,不需要太子监国。现在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统军,怎么能假手他人。”

    肃宗沉默不语。

    杨错继续道:“还有一句话,请陛下赦臣无罪,臣才敢说。”

    肃宗抬手道:“尽管讲来,朕赦你无罪。”

    杨错道:“我朝太宗、玄宗的旧事,陛下应该知道。玄宗长兄为何推辞太子之位,想必陛下心中有数。”

    肃宗听罢身体一颤,寒意陡生。

    杨错忙跪拜,恳求肃宗恕罪。

    肃宗道:“贤婿之言,是忠臣说的话,我都记下了。此去回纥路途遥远,贤婿需要快去快回,不要令朕悬心。”

    杨错跪谢陛下天恩,见肃宗没有别的话吩咐,于是缓步退出大殿。

    次日平明,杨错率领所部兵马离开了朔方。

    一行人刚离开不久,肃宗下诏敕封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为大元帅府长史。

    玄宗有些恼怒,但是没有当场发作,只推说身体不舒服,不便立即作出决定。

    使者不敢抗命,只得退到馆驿歇息,等候玄宗的处置。

    韦见素是自始至终扈从玄宗到蜀郡的宰相,也是唯一的大臣。当他看到玄宗因肃宗的事情,闷闷不乐。便进宫觐见玄宗。

    玄宗听说韦见素来了,在后花园召见他。

    韦见素道:“陛下似乎有些闷闷不乐,莫非是因为太子擅自登位的事情?”

    玄宗愤怒道:“竖子趁我在蜀郡的时候,竟然自立,枉费我的信任。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该废了他。”

    韦见素不搭腔。

    玄宗自知言语有失,咳簌一声缓解尴尬。随口问道:“韦卿以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韦见素道:“臣不说过去,只说未来。恕臣直言,若陛下想颐养天年,还是应该尽早传位比较好。不然君臣父子兵戎相见,祸福难料。”

    这样赤裸裸的话,只有韦见素能说。也只有韦见素说了,玄宗才能听得进去。

    玄宗叹息良久,最后决定逊位。

    次日,玄宗将国宝玉玺、冕服玉册等,交给韦见素、崔涣和房琯。由他们送到灵武城,并且叮嘱他们好生辅佐新帝。

    玄宗派给肃宗的三个人,我这里细说一下。

    韦见素在书的前面就提过此人,是杨国忠的走狗,唯唯诺诺一辈子。肃宗不喜欢他,等韦见素到了彭原后,被肃宗免相。

    崔涣,无足轻重,不提也罢。

    单说这个房琯。此人是河南郡人,唐朝宰相房融之子。因父亲的缘故,早年在弘文馆读书。此人以复兴天下为己任,可以说是胸怀大志的人。肃宗也因为房琯的盛名,倾心相交拜为宰相。

    房琯,这位志大才疏的宰相。将给大唐王朝一剂毒针,迫使唐王朝不得不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当然这是后话。

    至载元年八月初,洛阳,议事殿。

    安禄山迈着沉稳有力的步子从后堂步入殿内,来在厅中主位坐下。

    早已在厅中等候的一众武将文臣连忙站起身形,向安禄山屈身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

    “众卿免礼,都坐下吧!”安禄山将右手轻轻一摆,昂声说道。

    前不久崔乾佑在女儿安思霖的协助下在潼关大败唐军,让安禄山显加意气风发。

    待到众人坐定后,安禄山首先发问:“严庄,近日河北动向如何?”

    左侧文官列第五位的一名五十多岁,相貌平平无奇,惟独一双细眼中不时闪过一丝精光的儒士站起身形,向安禄山行了一礼,语气平和但清晰地回道:“回陛下,郭子仪和李光弼走后,史思明大举用兵,连连攻克九门、常山等郡,杀戮百姓士兵官吏无数。”

    安禄山语带豪情地说道:“如此甚好,河北平定,我便没有什么顾虑啦。就算李光弼来救,又能怎样!”

    “阿史那承庆在叶县打败鲁炅的山南兵马,迫使鲁炅退保南阳郡。但因为颍川郡的牵制,以及鲁炅虽然败退,但是扼守要道,使阿史那承庆没有机会扩大战果。只有东面,令狐潮所率领的兵马,却是遭逢惨败。”

    “江南乃唐军赋税重地,必须拿下。督促令狐潮,命他无论如何要拿下睢阳。”

    “是。”严庄话锋一转,“相较于这些地方,有一个人的动向更值得陛下关注。”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