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74章 乌蛮

第174章 乌蛮

    绵州,地盘!

    乌蛮,兵源!

    当日晚上,兰州,节度使府。

    杨错将李倓、杨天佑、李泌三人招至书房之中,进行机要密议。

    “乌蛮诸族大部居绵州,亦有部分居住梓州、汉州,与居住在南诏国拓东节度使麾下的乌蛮族同宗同脉。族人多居山中,以谷为食,能自铸兵器,好武习战。”

    李泌和声向众人解释着乌蛮异族的基本情况。

    他以前四处游学之时,对乌蛮族的情况了解得不少。

    “郭英乂自担任剑南节度使开始,经年累月征伐乌蛮,一则为取土地,二则更可获取人丁,强者为兵,身体差的补户。乌蛮族虽果勇善斗,但不通兵法谋略,几州乌蛮族又互不往来,累战累败,失却人丁无数。”

    “如此说来,若能取乌蛮族为我所用,岂非可增丁添户,扩充军力?”杨错眼睛一亮,沉声说道。

    “正是!”李泌点头道。

    “得乌蛮为用,非但可增兵添户,更可引其为援、助我军平定绵州!”李泌考虑得更深远,“夺下绵州,就意味着孤立了剑州。”

    “话虽如此。”杨错点了点头,沉吟着说道,“但乌蛮被郭英乂征伐过甚,乌蛮与汉之间积怨已深。今日他虽然想借助我军之力、抗衡郭英乂,未必会轻意为我所用。”

    “要使乌蛮为我军所用,说易不易,说难却也不难。”李泌淡淡一笑,从容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杨错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询问道。

    “欲平乌蛮为我所用,无非就是这三步。”李泌淡然说道,“第一,摄其志;第二,服其心;第三,使向汉!”

    “请先生细言。”

    “异族之人,敬勇士,尚武力。故而,想要收服他们为我所用,通常第一步便是以武力震慑其志,使他们不敢妄生异心,摄其志;但是仅以武力慑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加剧汉夷矛盾,进而导致更为激烈的反抗。”

    “所以,更为关键的下一步,攻心!以恩、惠、情等诸般手段,服其心。而今,那乌蛮族长之子向我军求援,正是一个绝佳的,施恩予惠、动之以情的良机,反正我军将来也是要进袭绵州的,答应了乌蛮的要求,其实正是一举两得。”

    李泌从容不迫地和声分析道。

    “至于第三步‘使向汉’。”

    “同化!”杨错笑着接口说道。

    “同化?”李泌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略感讶异地将杨错的话低喃了几遍后,方始恍然,点头说道,“大帅这个词倒是颇为贴切。”

    “殿下,先生所言极是,这三策如果施行得力,当可收奇效!”杨错点了点头,认可了李泌的方案。

    不得不承认,李泌的“三管齐下”之策,正是收服乌蛮、甚至是其他异族的最好方法。

    当然,真正施行起来,难度肯定是有的,前面两步还好说,第三步没有一、二十年恐怕是难以奏效的。

    “殿下,先生之言可行!”杨天佑也点头说道。

    “恩。”李倓微微颔首,转头对杨错说道,“就照先生之策行事,妹夫,此事就要交于你了!”

    “殿下放心!”杨错笑着点头应道,“暂时恐怕还不能对绵州动手。一是因为吐蕃威胁的缘故。二则龙州、扶州两战中,军力折损不轻,需要休整补充兵员。”

    龙州、扶州两战之中,陇右军折损了七千,比起剑南军虽要少得多,但对精锐被抽干的陇右军而言,却也是相当大的损失。

    此时,九路节度使兵败邺郡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妹夫,需不需从兰州调拨些士卒与你?”李倓关切地询问道。

    “殿下,兰州的兵力本不雄厚,又临吐蕃军的威胁,不宜再外调兵马。”杨错摇头拒绝。

    接着,杨错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准备在剑南三州募兵,训练出精兵。”

    “剑南三州初平,民心未复,若强行征召百姓入军,恐于安定不利。”李泌斟酌着提醒说道,“不知大帅有何妙法?”

    李倓、杨天佑亦知李泌之言在理,皆将目光转向杨错。

    “非是征,而是‘募’!”杨错笑了笑,回答说道,“我要让百姓主动入军!”

    “妹夫想怎么做?”李倓感兴趣地问道。

    “其实很简单,四个字可以概括,以利驱之。”

    “这怎么办?”

    “我想颁布一道募兵令,凡户有青壮两人者,出一人入伍,则免赋税三年;凡户有青壮三人者,出一人入伍,则免赋税一年,出两人入伍,免赋税三年……以此类推,但每户必得留青壮一人在家。若家中只有一青壮,则不得入伍,以免绝嗣。”

    “豪族大户,凡出青壮家兵两百,赋税三年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任军司马或是县尉;凡出青壮家兵五百,赋税五年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任军都尉或是郡中椽吏。”

    “大帅此策既可募到兵员,又不妨对当地的治理,确是良谋。”李泌点头赞同,随即又提到了一个弊端:“但这样一来,剑南三州将来几年的税赋必然几乎为零。”

    “若无兵员拱卫土地,又谈何赋税?”杨错笑着和声说道,“当务之急,是征募兵员以抗吐蕃、郭英乂、南诏,钱粮等物依靠其余州郡的赋税、库存以及公南商会的臂助,应当还支撑得住。”

    “好!”李倓点头,“我也会写上奏朝廷,希望能从朝廷要些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