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99章 故人相见

第199章 故人相见

    油绛县,城外。

    杨错亲自主持了阵亡将士的殓葬,并请乔琳诵读了一篇由他自己所写的声情并茂的祭文。

    随后,杨错将祭文将诸阵亡将士冢前焚化。

    而在一片白色中,赫然出现了一个杨错很熟悉的人。

    安思霖!

    县衙内院,杨错见她。

    时隔数年未见,两人都有些感慨万千。

    身着圆领袍、一派男装打扮的安思霖主动开了口:“这么久不见,感觉你都成了闷葫芦。”

    “长年累月的征伐,让我已经惜字如金。”杨错打趣道。

    “是吗?”安思霖望着窗外白云,“别看史思明现在气焰正盛,再过一段时间必定败亡。”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杨错反问。

    “哼!一旦逆贼被浇灭,你们这些忠犬就麻烦了。”

    杨错微微一怔,张口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

    安思霖也微微一笑,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半响后,杨错突然开口:“你会留下来吗?”

    “嗯?”安思霖沉吟了片刻后,“好呀。”

    也是在这一日,田神功的捷报传来。

    在田神功和乌蛮联军的围堵下,走投无路的贺文百般无奈之下,最终率部投降!

    由于未得到郭英乂的准许,贺文实不敢擅自撤出绵州,只能一面等待派往成都使者的回信,一面与田神功大军纠缠。

    虽身处逆境,但贺文仍心存一丝期冀。

    贺文错误的认为,尽管敌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世居绵州的自己却拥有地利和人和因素。

    只要战略运用得当,说不定仍有可能将敌军击败,进而挽回绵州战局。

    如此一来,既可对郭英乂有所交代,也可以拯救出自己的亲眷家人。

    打定主意之后,贺文一面派遣细作打探情报,一面竭尽全力从附近筹集粮草以备军用。

    同时,贺文还广派人手联络绵州各大宗族,意欲寻求臂助。

    贺文的筹谋计划可谓相当出色,但可惜,他的对手也不是寻常角色。

    没有几天的时间,有关州治失陷、吕贲被擒的流言蜚语便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传了过来,并广为军中士卒所知。

    这一消息立时在军中引起渲然大波,军心由此大乱。

    屋漏偏逢连夜雨!

    贺文军四千士卒中,有近一千五百人是向绵州城几大宗族所借调而来的私兵,而偏偏这几大宗族皆先后倒戈。

    为表示对大唐的效忠之心,几大宗族皆以其特有的途径方式,联络上贺文军中的族中私兵,令他等寻机脱离。

    尽管贺文察觉了此事,并果断采取手段,软硬兼施将反乱镇压了下去,但亦造成了近千人的死伤逃亡。

    经此一事,军中将士士气更加低落。

    随后,贺文再遭沉重打击。

    绵州郡中,竟无几家宗族愿向贺文提供帮助。

    客气些的,便是婉言相拒;不客气的,甚至直接将贺文的使者绑送绵州。

    绵州的局势已明显倾斜于大唐一方,而且龙州刺史严波已通过严族的门路,向各大宗族承诺。

    一旦各宗族归顺大唐,非但其族中利益不会受损,更可获大唐的厚待。

    权衡得失之后,各大宗族自然是明智地选择了倒戈相向。

    至此,贺文才意识到对手中必然有“善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奇才。

    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胜负便将欲分晓……

    先分化瓦解自己的军力,继而断绝自己地后援。

    如此下去,不消几日,剩余的兵马也必将土崩瓦解。

    在情急无奈之下,贺文只得放弃了自己先前的计划,命士兵加紧从附近几县中搜刮粮草,准备向西撤退。

    但粮草的筹集尚未完成,又是一个惊天噩耗传来。

    陇右军马燧部在向导的指引下,奇袭攻克涪江县最南的镇子,将贺文南退的道路截断。

    而在这时,田神功又兵分两路,成钳形之势进袭而来。

    贺文自知以军中目前状况,根本无法与优势敌军交战,只能率军后撤松镇。

    在田神功步步进逼、紧追不放的情况下,乌蛮军竟也自北面攻来。

    贺文殚精竭虑、意欲率军脱困,但东躲西藏数日之后,最终仍被田神功、乌蛮联军两万余人包围于松山。

    随后,联军以近十倍兵力围攻两日,却皆被贺文所阻。

    此时,马燧向田神功献“四面蜀歌”之计。

    令绵州及附近户籍的士卒在山下四周唱起民歌,再将贺文等人地家眷从绵州城火速接到山下,以家眷劝说贺文军中将士投降。

    马燧的“四面吴歌”之计效果非常显著,将贺文军最后的士气彻底瓦解。

    最后,麾下将士竟一起跪下,恳求贺文下山投降。

    心灰意冷的贺文仰天长叹之后,派人下山请降。

    贺文残军归降之后,绵州郡内再无抵抗之军,田神功异常轻松地收降了剩余几县后,立即派遣快马前往平武郡报捷。

    览毕田神功详尽的战报之后,杨错对绵州攻略的结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