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章 战前军议

第1章 战前军议

地推广占城稻,再加上对流民的安抚,再加上连续三年大获丰收,存粮极丰。只他们的储粮,足以应付二十万大军两年征战有余。”

    “此外,考虑史朝义可能会施行坚壁清野,以中原诸州百姓消耗我军粮食。臣保守估计,一年内粮草应不会出现短缺。如若今年各地收成良好,大军持续作战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粮草居然如此充裕?!”郭子仪微捋颔下的花白长髯,轻叹说道,“只知前几年陇右河西两道粮食大获丰收,却未想到竟会充足到如此程度。”

    “占城稻的广泛种植,加之各地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只要不是遇上大的旱涝天灾,丰收便可期盼。”杨错笑着解释道,“而且,为了应付战事和可能的天灾,我陇右河西这些年各州郡对粮食的储备做得极为充足。”

    听到这里,一众军中将领都自内心里微松了口气。

    一场战事的最终胜负,不仅取决于军卒的多寡、优劣,统军将领的素质,战略战术的实施等诸方面,粮草辎重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人是铁,饭是钢,粮草如果不足,则必然会对军中将士的军心士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尤其像即将进行的这场规模庞大的平叛之战。二十余万将士的辎重问题解决不好,所谓平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场的军中将领无一不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自然深明此理。

    在李光弼提出疑议时,马燧、李晟等将领也露出了深思之色。

    “先生……”代宗和声说道,“继续为众卿介绍此次平叛大战的战略部署!”

    皇帝一开口,殿内的议论声立刻停了下来。

    等彻底安静下来,李泌道:“此次的平叛之战,将以两路齐头并进。目的是为使叛军首尾难顾,无法集中力量形成防御或是反攻。”

    “第一路,由太尉李光弼为行军大总管,统领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等七万余人,自临淮北上。”

    李光弼立刻出列,“遵命。”

    叉手行了个礼,李泌接着和声道:“虽然可以进攻的方向很多,如果同时攻击徐州、兖州等地,兵力过于分散,是兵家大忌。若选择作为目标,相形之下,攻兖不如攻徐。兖州的向润客承袭的是能元皓的兵马,根基较为稳固。”

    “大军自陆路北上,江南水军自水路和海路,同时策应大军进攻徐州。如若战事进展顺利,成功夺取徐州之后,便留一部兵马,在水军的配合下对兖州方向形成防御。主力大军则乘胜势向西横扫,攻击兖州。”

    李光弼听明白了自己的用兵方向,认可的点了点头。

    随后,便退回坐席。

    以睿智的目光将厅中诸将扫视了一番后,李泌继续说道:“第二路,由雍王为主帅,驸马杨错为副帅,统领陇右、朔方、河东、安西四镇等九万余人,自长安向东进攻洛阳。”

    李适和杨错同时出列,“遵命。”

    以亲王表面统军是传统,实际上全是副帅指挥作战。如果是大臣负责统军,就称作是行军总管。像这样的大战,亲王不统军是不可能的。

    “夺取洛阳后,便以一部兵马据守河阴,以阻挡来自河北的叛军地反扑。主力则立即东向进入汴州,攻打陈留。”

    在众人的关注下,李泌悬挂在屏风上的巨大地图上,左手从左侧标注渑池的区域开始,向上经洛阳、河阴、管城等地虚划出一条半环形的轨迹,右手从右侧标注寿春、广陵的区域开始,向上经彭成、下邳……,随即向左进入兖州地界,同样虚划出一条半环形的轨迹,最终双手在地图上标注开封、陈留的位置上完成了合围。

    “以如此两翼合围之势,完成对都畿道、河南道等地的攻略,这便是第一步战略目标。将叛军彻底从中原驱逐出去,为进行第二步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知道此次的平叛之战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夺取一城一池,但此刻听到李泌说要“都畿道、河南道等地的攻略”时,还是有人不自禁地惊叹出声。

    而且,这还仅仅是第一步的战略目标!

    “如果这一战略目标能顺利完成,史朝义的势力便被彻底压制在河北道,到那时再行讨伐,就比现在容易得多。”那自信从容地表情,不由得令人对这个战略计划信心大增。

    众将无不欣然地点头,纷纷叫好。

    “长史,如果第一步战略完成后,是不是继续北上?”杨错斟酌着询问道。

    李泌笑道:“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一切都很顺利,我军能够成功平定都畿道和河南道,那我军就可以顺势北上完成平叛。如果带了相当巨大的损失,那就暂停进攻,以一到两年时间来恢复军力、积屯钱粮,并巩固中原诸州,为实施第二步的北伐积蓄实力。”

    众将面面相觑,没想到李泌会如此慎重。

    杨错却欣慰地点了点头。

    以往大唐统治者的战略,总是不懂轻重缓急。只要成功就急于求成,遭遇失败就颓丧不已。无论是哥舒翰的潼关大败,九节度的邺城大败,还是李光弼的怀州大败都是这样。

    现在看代宗完全认可的样子,杨错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