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弄潮 > 第三卷 开发区风云 第四十四节 前程(大更求月票!)

第三卷 开发区风云 第四十四节 前程(大更求月票!)

却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财政上的拮据制约着政府在交通设施上的投入,这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成渝高、柳桂高、长永高都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而西临高带动陕西经济展、武黄高带动湖北经济展的作用有目共睹,周邻几省的高公路建设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展阶段,而我们安原省地高公路却还在图纸上,堂堂偌大一个安都市竟然连一寸高公路都没有。想起来都令人羞愧。”

    赵国栋叹了一口气,“如果说铁路是一个地区经济展动脉,那高公路就是主神经,唯有高公路的展拓展才能真正让一个地区的商贸经济展起来,才能真正带动沿线经济的腾飞。蔡哥。如果你想要在交通上作出一点成绩,那就必须要在高公路建设上做文章。”

    “高公路?”蔡正阳怔了一怔。但是随即摇摇头,“高公路的建设主导权都是省交通厅在掌握着,我们安都市并没有什么言权。”

    “唉,我不这样认为。安原省高公路规划也不少,安桂高、安渝高以及安黔高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安桂高和安渝高,安桂高不但可以打通出海通道。而且可以将宾州和唐江两个地区一下子串通带动整个安西南地区的经济振兴。安渝高则可以把建阳和绵州两个目前安原经济仅次于安都的两个工业强市联系起来,打造安都——建阳——绵州——重庆经济走廊。”

    赵国栋目光悠远。“不过这都不是我们考虑地事情,要现实一点。安都市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建设机场高公路。从平康大道末端到太平堰,也就是二十五六公里的距离,按照现在高公路造价在一千二百万到一千八百万之间的造价,以这段公路的地质状况和拆迁费用来看,也就在四个亿之内,现在安都太平机场不是号称要打造中国内6第一流国际机场么?想必安都市拿出这样一个设想来足以打动安原省委和民航局的领导们吧?”

    “就算省交通厅可以将高公路建设经营权下放给我们市里,四个亿,呵呵,国栋你小子真是口气不小,安都市财政收入一年才多少,这四个亿砸进去,我们安都还搞不搞其他建设,干部教师还要不要吃饭?”蔡正阳苦笑着摇头。

    “市政府不愿意出钱,那就可以采取项目融资方式或者bot,现在国际通行地bot方式应该是最适合安都省情的了,机场高连通安原经济最达地县份华阳,又是机场必经要道,现在到机场的南延线道路破旧阻塞严重,我听说民航局已经就这个问题向安原省政府提出了交涉,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打破这个瓶颈。”赵国栋淡然道。

    “bot方式?”蔡正阳沉吟了一下,作为分管交通的副市长自然也清楚bot方式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一定年限的经营收费权来换取建设资金,并给于投资者一定收益。“目前我们国内好像还没有先例。”

    “怎么没有先例,广西来宾电厂不就是bot方式搞的?那还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只不过高公路用bot方式来建设经营还没有先例罢了,难道说我们安都市就不能创新开这个先例?”赵国栋满不在乎的道:“宁法书记从沿海达地区来,他地思想比我们想象地更前,我想这种方式来加快安都交通的展,他肯定会感兴趣。”

    如果说前面赵国栋地话只是让蔡正阳有些动心。那么最后两句话就真地让蔡正阳打定主意要试一试了。

    “嗯,这倒是,安都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全国开先例?要想树立起安都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地旗帜,那就得拿出一点破冰的勇气来。”蔡正阳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将身体靠在沙中,显然是想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件事情。

    “另外如果这件事情一时半刻弄不下来,蔡哥也可以搞一搞tot方式,像安蓝公路的收费权也可以转让出去。如果成功,也可以为市政府收回一笔投资吧?”赵国栋目光落到一个走进来的女孩子身上,这不是小鸥的同学童郁么?她怎么会到这里来?

    自打赵国栋批了假日花园咖啡厅的蓝山多半是假地之后,蔡正阳就再也不去那里了,改在了这家新建的蓝湾半岛酒店,22层的高楼虽然不算显眼,但是所处位置却相当不错,正好处于梅江与花溪交汇处。坐在十八楼的咖啡厅里透过落地玻璃正好可以将窗外秀丽的两江景色一览无余。

    二胡响起来时赵国栋才意识到原来童郁是在这里来弹琴打工的,赵国栋万万没有想到蓝湾半岛这个听起来名字挺洋的酒店,居然还能在茶坊里一些国人古韵的味道,实在有些令人意外。

    “怎么样?味道不一样吧,坐惯了咖啡厅。在这里来品品茶,也是一种意境。”见赵国栋似乎有些在意耳畔传来地二胡声。蔡正阳得意的一笑,“这也是一个朋友介绍让我来试试的,我来了两次,感觉还真不错,二胡、扬琴、琵琶,有时候还有马头琴,弹奏得都很不错。”

    “附庸风雅。”赵国栋似笑非笑得瞅了蔡正阳一眼。“除了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蔡哥你还能听懂几?”

    被赵国栋一句话噎得差点喘不过气来,蔡正阳狠狠的盯了对方一眼才道:“我是听不懂。那又怎么样?并不妨碍我欣赏我们民族音乐地精髓吧?”

    “嗯,蔡哥这话说得也是。赶明儿等我了财,也要投资修一家民族大剧院,专门来供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演出。”赵国栋笑了起来。

    童郁家境应该不是很好,不过赵国栋很欣赏这种自力更生的努力。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赵国栋倒是无意去多过问什么。

    “你就贫嘴吧,剧院这一类文化设施都是赔本赚吆喝地生意,连政府都不愿意在这方面耗费太多,民间投资修建那岂不是成了血本无归?”蔡正阳轻笑道。

    “生意人也好,企业家也好,不应该都只为了赚钱而赚钱,人总要有一点回报社会的心态,能够提升本地区文化艺术氛围的举措,我想并不是每个商人都会无视的。”赵国栋一字一句道:“我坚信随着社会的展,私营经济的壮大,总还是有那么一部分拥有这种襟怀的人。”

    被赵国栋有些突兀地感慨弄得半晌没有回过神来,蔡正阳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脑瓜子里究竟装地是什么,思维跳跃如此之大,举手投足间表露出来的气势还真有点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地味道,这种话恐怕就连现在能够出席全国两会的私营企业代表们都不敢轻易出口吧。

    最后两天了,还犹豫什么,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