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148 部分

第 148 部分

是油墨,而非松烟墨,据本国公所知,因为油墨书写字墨润有光,比较漂亮,所以京师人士,大多使用油墨。京城里只有一个地方,因为需要书写的东西较多,且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保存价值,过后就没了用处,所以必用较便宜的松烟墨,那就如……各级衙门专门传抄朝廷邸报的抄报书手!”

    夏浔这番话,在公堂上立即又引起一片s动,夏浔目光微微一扫,看了看众人神态各异的脸色,淡然笑道:“当然,依着这太仓卫小校所言,恐怕又是许浒来京师时顺道买回去的了,所以虽然令人起疑,依旧不能做为确凿证据。不过……“

    夏浔又去翻那账簿,任剑心惊r跳:“他又看出甚么来了?”

    其实这些专业知识夏浔当然不懂,不过对于证物真伪的分析,甄辨的角度和方向,这方面他却是个行家,所以他只要指出方向,自然有人去给他查办具体的资料,把这些有关字体、纸墨笔砚各个方面的差异告诉他。而这些,仅仅是为了瓦解对方的意志。

    瓦解他的意志、扰乱他的心神,真正足以将帐本这个至关重要的证物彻底推翻的有力证据才会拿出来。夏浔走到主审官案前,将那账簿往桌上一放,说道:“主审大人请看看,这账簿儿记载了多长时间的内容,给本国公送礼是甚么时候,中间隔了多长的时候,再看看账簿前面后面、里面外面的纸张和墨迹,可有什么变化?”

    龙飞按照他的提示左看右看,不得其解,不禁求助似的看向夏浔。

    夏浔道:“他们造假,倒也知道把这账簿儿弄得旧一些,翻得烂一些。可惜有些东西他们没有注意到,纵然注意到,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改变,那就是空气的湿度和岁月的侵蚀!双屿岛是孤悬于海上的一处岛屿,空气潮湿,尤甚于陆地,会对纸张和墨迹产生极大的影响。

    你看这账簿上下两面的纸张与中间夹着的纸张有什么不同?同一张纸的边缘与中间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几年前的账目和现在的账目的墨迹有什么不同?”

    龙飞的眼睛亮了,兴奋地道:“我发现了,没有不同!”

    夏浔“啪“地打了个响指,笑道:“答对了!纸张会因为年代的久远和水气的浸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记载账目的墨迹也会因为水汽浸润时间的不同而逐渐弥散,然而诸位大人看看,这本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在这个方面,可有任何不同?没有!没有即是伪证!伪证即是栽脏!”

    夏浔慢慢转过身,淡淡地道:“构陷一等公爵,朝廷命官!这事,会是谁干的呢?”

    任剑已经无力辩驳了,夏浔先从纸张产地、墨的使用以及字体方面逐一发难,将他的情绪调动到了最紧张最高亢的阶段,然后突然发出致命一击,他脑子里那根弦绷得太紧,断了,此时意识一团混乱,根本想不出如何狡辩了。

    任命脸色惨白,眸中一片绝望,脑海中只有一个轰鸣的声音:“完了,完了,这回完了!”

    朱高煦目光微冷,轻轻垂下眼睑,抿了。已经放凉了的酽茶,眼皮久久不曾抬起。

    龙飞目瞪口呆:“原来案子还可以这样审的?原来一些不言不动的死物,真的可以告诉人这么多的秘密!”他是头一回看见这样审案子的。今天,虽然他只是一个貌似主角的小配角,可是亲眼见证的这一切,对这个法司系统的官员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许多年后,他成了大明有名的公门高手,破获过许多奇案、要案。

    “休庭”了。

    这桩案子审了一个多时辰,基本上是夏浔一个人的独角戏,可那些貌似悠闲的皇子、官员们哪个不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这场官司?现在都有些疲劳了。再加上,午饭时间也快到了,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审案,于是,顺理成章的,许浒的案子便压到午后再审了。

    这边一退堂,大皇子朱高炽马上兴冲冲地进宫去了,他急着把整桩案子的审理经过源源本本汇报与父皇。而夏浔由于身份特殊,虽然龙断事已然依照律法当场宣布他无罪开释,还是被郑赐和薛品给请到了二堂,在那里喝茶暂候。他这么高的爵位,当初被捕是皇帝亲自下的旨,如今虽然宣布无罪,也得由皇上亲自下一道旨意才成。

    而朱高煦只一退堂,立即赶到了淇国公邱福署理公务的签押房。皇上特旨必保杨旭这样的消息,通过一个下人传口讯儿是不妥当的,朱高煦已趁着出恭的机会去见了趟邱福,把这事告诉了他。邱福虽知这一番绝对整治不了杨旭,还是派了耳目在场旁听,朱高煦还没到,他已经知道了全部经过。

    这样一来,等朱高煦赶到倒无须多费唇舌了,两人商量一番……一筹莫展,这时终于想起读书人的好处来了,要论花花肠子,什么人绕得过他们,朱高煦立即使人把陈瑛找来。陈瑛和纪纲正候在外面,两人并未参与“扣黑锅”的举动,直到案发才知道朱高煦想利用这一案件打击大殿下一派和摇摆不定的杨旭。

    因为这种事干系实在重大,少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安全,所以如非得已,哪怕是自己心腹,他们也不愿让更多人知道,眼下实在是计无所出,才把陈瑛找进来,纪纲未得传唤,还得候在外面。陈瑛进了房内,朱高煦便把事情向他合盘托出,求问办法。

    陈瑛听说飞龙秘谍并未解散纳入锦衣卫,而是依旧独立存在,不禁暗自吃惊,又听说推功揽过找替死鬼竟是二殿下和邱福所为,不由顿足痛声道:“殿下,殿下呀,此事你该先与臣商量才是,怎么……怎么闹到这般境地!”

    朱高煦道:“事先说与你听,又能如何?”

    陈瑛道:“若由臣来设计,不说滴水不漏,也不致于如此漏d百出!洛宇那战报上只消改称事先便有耳目探得消息,那么许浒入观海卫便可称作是将计就计引他入彀,太仓卫的纪文贺提前知道消息,兵发双屿岛,便也无懈可击!”

    朱高煦张口结舌半晌,顿足悔恨道:“着哇,只消改上这一笔,便毫无破绽了,洛宇这匹夫全无心机,只晓得动武,坏了本王的大事,如今……如今怎么办才好?”

    陈瑛虽然恼恨,可是自投靠朱高煦以来,一肚子坏水的他为了帮朱高煦招揽朝臣,给他出过不少暗招,时至今日,朱高煦如果倒了,他也要跟着倒霉,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蜢蚱,无奈之下,还得打起精神帮他揩p股。

    陈瑛干的就是整人的差事,对这种事儿根本不用想就是一身的坏心眼,他思索片刻,便断然说道:“殿下,这时间,是个极大的破绽,如果上头没有人盯着,以殿下您的身份,想要遮掩,就没人敢追查。奈何现在皇上和大殿下都在盯着,就算有殿下您压阵,也是无法搪塞了。只要有人去查,这是涉及成干上万人的事,绝无可能遮掩的。“

    朱高煦脸上掠过一抹狠色,说道:“既然如此,纪文贺是留不得了,否则本王必定引火烧身,除掉他,把事情都推到他的身上。”

    陈瑛苦笑道:“殿下,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纪文贺的事了,纪文贺就算能擅自调兵攻占双屿,那观海卫之事又怎么说?那可是洛宇一手安排。”

    朱高煦吃惊地看着陈瑛道:“你……不是要本王连洛宇也杀了吧?他可是浙江都指挥使呀,一品大员,这……“

    邱福吃惊地看向陈瑛,心道:“他娘的,连一省大员都杀了?他还真敢说,这读书人比我这带了一辈子兵的人都狠!”

    陈瑛平静地道:“如果没有纪文贺栽脏杨旭的事情,那么纪文贺是可以保下的,如今么,他们两个必须的死,除非……殿下有把握,他们肯背起全部责任,抄家灭族,也不供出淇国公来。”

    朱高煦想都不想,马上摇了摇头,这案子性质太严重了,如果只是杀他们一人,或还有可能说服他们,反正都是一死,不如给家人挣下一份家当,抄家灭族之罪,他们两个岂肯担待。

    朱高煦也是敢作敢当、杀伐立断的主儿,便狠狠点头道:“好,那就把他们两个都干掉!”

    邱福担心地道:“洛宇、纪文贺一军将领,官职不低呀。尤其是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已是关键人物,若骤然暴死,岂不令人生疑?”

    陈瑛淡淡地道:“淇国公,令人生疑又如何?朝廷自有法度,皇上也不能不教而诛!没有证据,谁奈我何?”

    “再说……”他又转向朱高煦道:“殿下,许浒等人中计被抓之后,双屿岛的盗众必然恨洛宇、纪文贺等人入骨,所以咱们只要手段巧妙些,把洛宇调去双屿,权作视察,暗使心腹之人趁夜把他们两个干掉,就可以把这事儿推到双屿岛的人身上,说他们是挟怨报复,趁夜行刺,这死无对证的事儿谁能查得明白?”

    邱福听了转忧为喜,连声道:“使得,使得,若是这么做,倒是行得通。都御使真是殿下智囊,比那鬼使神差的贾诩也不遑稍让,我的心腹萧梦正在浙东,老夫这就派人去知会于他,密行其事!”

    朱高煦不放心地嘱咐道:“此番可再出不得差迟了,定要派出心腹可信之人,火速赶往浙东。”

    邱福道:“殿下放心,老臣省得。”

    “且慢!”

    陈瑛目光突然y鹫起来,仿佛一头秃鹰似的侧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不对劲儿,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这件事,是给咱们提醒么?恐怕……他就是为了让咱们自乱阵脚,露出破绽!此等机密,无论是口信儿还是文书,一旦落到他的手中……”

    朱高煦恍然大悟,又惊又怒地道:“好一个杨旭!他在公堂上嘻笑怒骂,打得竟是这般y险主意!”

    陈瑛yy笑道:“无妨!杨旭再精,他在官场上才消磨过几年?哼!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岂能遂了他的意!”

    第495章 铁索横大江

    朱高煦一派的人真的紧张起来。

    夏浔现在已经套上了金光罩,刀枪不入了,不过他能脱险,对朱高煦打击并不大。朱高煦的本来目的只在于保住自己的军中势力。

    一切的诱因起于浙东剿匪不利,而浙东战局是由邱福指挥的,邱福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淇国公、靖难功臣中武将序列三巨头之一。靖难功臣中有三大巨头,在武将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他们都有许许多多的部属,在军中担任着各个级别的官职。

    这三大巨头是张玉、朱能、邱福,其他山头比起这三个人差了不止一筹半筹,虽然不能忽略不计,却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而这三个人中,张玉已经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张辅虽然袭了父爵,但是还没有太大的威望,不足以对张玉派系的力量绝对控制,他现在得维护好本派系的大佬,只能守成,不能扩张。

    剩下的就只有朱能和邱福,如今邱福已经被他争取过来,这就是他争天下的本钱,所以他绝不能让浙东危机影响到邱福的地位,否则就等于削去了自己最大的一股力量。嫁祸双屿卫就是为此,而双屿卫背后站着杨旭,要拿双屿卫开刀,就不能不对杨旭动手。

    这样做倒不是他们断定杨旭为了双屿卫一定敢与他们为敌,而是他们不敢冒这个险。军事上的事,动辄涉及成千上万的人,你想把事情做得滴水漏,叫人完全找不出破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关键是,背黑锅的人在朝里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那么他们纵有天大的委曲,也没有能力把冤屈上达天听。

    所以,要拿双屿卫开刀,杨旭就必须得搞下去,至少在“通倭案”盖棺论定前,让杨旭丧失能够干预的能力。

    事情计划“的非常好,却因为三个意外而功亏一篑。这第一个意外,是意外给他们送上门的更有力证据:通番。

    一俟发现这件事,他们如获至宝,想都不想便把它也纳入打击杨旭的计划“之中,结果怎么也没有想到,杨旭还有一个极机密的身份,执行着一项大明最高级别机密任务。结果“通番罪“不但不成立,反而助长了杨旭的气焰,让他在“受贿罪”这方面,也陡然强势起来。

    第二个意外,是他们没有想到夏浔居然是个公门高手,比一个出身捕快巡检世家的子弟经验还要老到。那账本儿可比后世整治别人的举报信要有力的多,后世说“一封信八分钱至少恶心你半年……”,因为你说不清道不明,得让人反反复复的调查核实,牵扯你绝大部分精力无暇他顾。可杨旭居然能敏锐地发现这么多问题,就凭账本儿本身,就把账本儿推翻了。

    第三个意外,是在这两个意外之上建立起来的,杨旭无罪了,就有能力干预案件的审理。更糟糕的是,他以前没借口,只能用迂回的方式为双屿卫撑腰,可他现在牵扯其中了,而且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就可以以受害人的身份,堂再皇之地c手其中,打着还我公道的借口,直接干预此事。

    同时,杨旭掌握着飞龙秘谍,这表明他能动用的力量,不仅仅限于原本对他的估量,而且很可能他早就开始行动了,他现在手中掌握着多少有力证据,谁也不知道。这是一种绝大的威慑力,你不知道,才会恐惧,才会不惮于把事情考虑到最严重的地步。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如此了。

    因此,陈瑛果断作出了决定:“壁虎断尾,弃卒保帅!”

    只不过,邱福本来是要派心腹秘密赶赴浙东,老谋深算的陈瑛却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通倭案”的绝大漏d的动机,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话赶话儿,与任剑辩驳时顺嘴提到了这一点,可是陈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安知杨旭不是故意打草惊蛇呢?

    可陈瑛也不是易与之辈,他浸y官场多少年?权谋术数、智略经验,那是积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沉淀下来的,这些经验知识可不是看两本权谋智略的书籍,或者坐在家里一拍脑门就能拥有的。夏浔虽然顶着一个“穿越者”的称号,却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无师自通,一步就超越这些宦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政客。

    夏浔在公堂上刻意提起此事,确实是想打草惊蛇,迫他们自乱阵脚,以便捉到更多的证据。他动用的实际上不是飞龙,而是潜龙,潜龙的人早已把这五军都督府盯得风雨不透,就等着他们派人赶赴浙东报信了。

    而陈瑛像一只狡猾警惕的狐狸,一俟嗅到其中危险的味道,立即给朱高煦又出了个主意:无需秘密派人,而是堂而皇之地派人去。五军都督府正管着浙东军事,这些日子因为调整剿倭部署再加上双屿卫通倭事件,每日来来往往的公函信书无数。大可以把他们的人夹杂在这些公人当中,公开赶赴浙东,事情摆到明面上,对方反而无从施展了。

    朱高煦和邱福依计行事,立即找了心腹,嘱咐明白,同时随意找了一桩公务,安排了一些往浙东公干的人员,把这心腹安c其中,一切准备停当,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等候升堂了。

    如果这“通倭案”能定下来,便可高枕无忧了,虽然希望渺茫,可是但有一线希望在,他们还是不愿轻易自斩手足的。

    这一中午,朱高煦、邱福、陈瑛等人好一通忙碌,匆匆准备,忙着应变

    而夏浔则在二堂,和郑赐、薛品谈笑风生,悠然自若。

    忽尔,有人走入,悄悄走到夏浔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夏浔微微一怔,轻笑道:“倒沉得住气,呵呵,由他去吧!”

    上午审讯结束,他就料定朱高煦那边必有反应,但是对方居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思。五军都督府马上就有一行人要往浙东公干,这事儿他已经打听到了,马上便猜到对方要把私谋挟杂在这公事中进行,这样一来他的确不便出手了。

    对名正言顺赴浙东公干的军务人员掳人搜身么?他的特务还没有那么张狂,为了别人非法的事,自己再干一件非法的事,这证据就算拿到了手,也无法公布。何况,他原也没指望凭这一件事,便能直捣敌人腹心,彻底瓦解对方全部的势力甚至把朱高煦拉下马,如果对方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全无还手之力那倒奇怪了。

    他在公堂上故意先行说出双屿通倭案的最大疑点,本就是y谋与阳谋并举的一招。

    如果对方上当,遣派密使赶赴浙东,那就实施抓捕,掌握五军都督府直接参与构陷双屿卫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对方不上当,对方还是得想办法自剪羽翼,以绝后患。通过对手的手,削弱对手的实力,刀不染血,敌人自除,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

    这是铁索大江,无避无逃的杀招。

    眼看就到下午了,夏浔同郑赐、薛品简单地吃了些点心,喝着茶正靠时间,朱高炽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夏浔等人一见连忙起身相迎:“臣等见过大殿下!”

    再一抬头,瞧见朱高炽身旁还站着一人,夏浔不由一怔:“郑公公?”

    郑和微微一笑,将手中黄绫金龙的卷轴轻轻一举,说道:“皇上谕旨,杨旭接旨!”

    夏浔一听是谕旨,那就是令出中宫,未经内阁,不需要跪接的,忙退后一步,长揖梨地,恭声道:“臣,听旨!”

    郑赐、薛品连着皇子朱高炽也都退到一边,双手拱揖静立。

    皇上这道中旨未经内阁润色,依旧是朱棣惯常的风格,全是些口语,而且压根就不是直接对夏浔说的语气,而是朱棣对郑和说的话,因为事情重大,不能只捎个口信儿过来,内书房就一字不落全抄在旨意上了:“你去跟杨旭说,既然无罪,着即释放了吧。他既涉入通倭一案,叫他留下与两位皇子一起听审,你莫急着回来,一块儿听听,回来告诉俺知道。”

    这倒不是朱棣不客气,他是皇帝,是君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需要对谁客气?前些天朝鲜国王派使节来大明朝觐天子慕谒天颜,朱棣令人随该国使节回访的时候,旨意也是这么下的:“此去朝鲜你跟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