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皇 > 第 37 部分

第 3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中你可以放心,这些大内侍卫都是以前东宫过来的人,都是少帝的亲信,有他们守住宫中,就算外面闹起来,我们也不会有事的。”

    大将军何进离开皇宫后,立即派人召集太傅蔡邕、太保陈耽、后将军袁隗、司徒王允等人,将太后的旨意告诉他们。

    董氏一脉如此的所作所为,确实已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少帝的权威,所以太傅蔡邕和太保陈耽等人,都决定一举搬倒董太后一脉。

    “那么大家说说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董太后自己交出兵权,退居后宫,不再c手朝廷之事?”

    “我看很难,从董太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她的权力非常强烈,恐怕是想要效仿先朝的吕太后、窦太后,轻易是无法让她自动退出的。”

    “这么说来,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她退出,必须要一举让她离开洛阳城才行。”

    “对呀,董太后本为河间王妃,只是因为后来先帝登基她才跟着入宫为太后,如今先帝已经驾崩了,按照规矩她已经不再适合留在宫中了,因此可以直接将她逐出洛阳城,回归河间府去养老。”

    “不错,如今正有一个机会,我们查到河间地方官员私收税赋,背后肯定有人给他们撑腰,而河间乃是董太后丈夫的封地,虽然如今继位的河间王只是她的二儿子,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是董太后在背后指使的,以此为由可以将其驱逐离开洛阳。”

    “正可如此,明天大家在朝廷之上弹劾董后,而大将军则率领军队围困董国舅府,免得他利用御林军作乱,也可以避免再生事端。”

    当下,几位朝廷重臣定下计策,各自分头行事,而何进更是与太傅蔡邕一起趁夜进宫面圣,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少帝刘辩听了他们的弹劾后,立即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本来大将军与太傅还生怕少帝不会同意,准备了许多的理由用来说服他,结果根本没有用到,让他们对少帝有些高深莫测起来。

    s

    208、弹劾风波

    光熹元年夏五月十六ri,洛阳城千秋万岁殿中,朝会例行进行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只是武官之列少了数人,不见了大将军何进及国舅董重等人,而玉帘之后,何太后竟然也没有出现。

    “无事启奏,无事退朝。”

    君臣参见少帝之后,司仪太监例行公事地唱道,而少帝似乎没有什么兴致,身体歪坐在龙椅之上,仿佛在打瞌睡一样。

    “老臣有事启奏。”

    此时,太保陈耽站了出来,他是昨天晚上商议后决定出面的人,而其他人则会随后附议,共同弹劾董太后。

    “太保大人有何事启奏,请讲。”

    少帝刘辩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挥了挥手,漫不经心地说道。

    “圣上,老臣要弹劾太皇太后董氏。”

    太保陈耽朗声说道,声音在千秋万岁殿之中回荡着,顿时震惊了群臣,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大殿之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个个屏息凝气,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什么?你要弹劾太皇太后?”

    少帝刘辩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指着太保陈耽大喝一声,似乎根本不知道会发现此事一样,令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人成分佩服少帝的演技。

    “不错,太皇太后虽然身价尊贵,但是有了错误,老臣仍然要弹劾她。”

    太保陈耽的脾气,朝廷之中的老臣们都知道,听到他朗声地回答后,都知道今天将会有大事发生了。

    “这个,皇祖母,太保大人要弹劾您老人家,不知道要不要听?”

    少帝刘辩似乎有些犹豫,考虑了一会儿都没有让陈耽启奏,而是转身面向后方玉帘,恭敬地问起了玉帘之中的董太后。

    董太后早就听到了太保陈耽的话,她心中冷哼着,但是表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一般,仿佛太保陈耽要弹劾的是别人而不是她一样。

    “哦,本宫也想听听,太保大人要弹劾本宫,都有些什么罪名?”

    虽然董太后的声音平静,但是大殿之中的众臣都听得出来,她心中压抑的愤怒,恐怕平静之后就会是火山爆发,一怒而大汉天下震恐。/

    “不可,老臣反对,圣上。”

    只是,陈耽还没有开口,旁边应当闪出了一人来,大家望去,正是官拜司空的丁宫丁大人,他在殿中跪了下来,叩头在地。

    “原来是丁大人,快快请起,爱卿的年纪也大了,千万不要闪了腰才好。丁大人有什么话就说,说完了大家还要听陈大人的奏章呢。”

    少帝对司家丁宫大人的语气非常客气,仿佛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样,让群臣之中的郭嘉、陈宫、荀彧、戏志才等人暗中偷笑。

    他们可以说是最为了解少帝刘辩的,当然知道圣上智谋无双,而今在朝廷上的表演,只不过是为了装拙而已,也是保护他自己的一种手段。

    “圣上,老臣要说之事,正是与太保陈大人的奏章有关。太皇太后贵为先帝之母,圣上之祖母,身份尊贵,臣子岂能弹劾她老人家,这不是犯上作乱吗?”。

    “圣上,丁大人言之成理呀,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这般高龄了,还为了大汉国事cao劳,却在朝廷之上被臣子弹劾,传扬出去岂不是令天下人耻笑吗?”。

    又一个老臣站了出来,少帝刘辩冷眼望去,正是太尉张温张大人,他自然也是董太后的支持者,此时也知道必须阻止今天的事情。

    “圣上,老臣等也反对。”

    中常侍张让、赵忠、郭胜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他们虽然是宦官,但是也有朝廷官职在身,所以也能够列于朝上,此时一下子站出来了十多人。

    刘辩一一看去,除了一些宦官之外,还有廷尉崔烈、河南尹许相、永乐少府樊陵等一批朝廷大臣,于是心中冷笑了起来。

    “皇祖母,这些大臣认为您老人家身份尊贵,大臣不能弹劾您,不知道您老人家有什么指示呢?”

    刘辩眼珠一转,再次转身向后面向董太后恭敬地问道,将这个问题交给了董太后自己来回答,看她怎么应对。

    “圣上,你是大汉天子,朝廷之上的事情由你做主。”

    “既然这样的话,那朕认为,绝不能让人诬蔑了太皇太后,所以朕倒是想听听你们有什么罪名弹劾皇祖母,若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体怪朕降下谋反改忤逆之罪。如今太皇太后大度无比,想必她老人家也很想弄清楚,你们到底想给她安个什么罪名,所以太保陈大人就说来大家一起听听评评。”

    少帝刘辩大声地严厉地喝斥道,不过虽然是喝斥太保陈耽等人,却是也同意了他弹劾董太后,将司空丁宫、太尉张温等人的反对意见彻底蔑视了,而且还推到了董太后自己的身上,更是流露出一幅要替她讨要尊严的意思,看不出来他究竟是支持哪一方的。

    “圣上,依照我大汉律例,太皇太后不应该留居宫中,甚至是不应该留居洛阳。”

    “放肆,太皇太后乃是我大汉的太皇太后,是朕的皇祖母,为何不能居于宫中?为何不能居于洛阳?陈大人你胡言乱语,这是对太皇太后大逆不道之罪。来人啦,给人拉下去送入天牢待审。”

    太保陈耽的话刚刚说完,整个朝廷轰然震动,玉帘之后的董太后更是勃然变se,不过少帝刘辩的反应更加激烈,一拍龙椅站了起来,指着太保陈耽怒斥了起来,更是要将他治罪。

    看到少帝刘辩的反应,太皇太后松了一口气,董氏的那些属臣也纷纷暗暗笑了起来,看来少帝确实还年轻识浅,竟然自毁长城,将支持他的太保大人打下天牢,基本上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以后又会少了一个劲敌呀。

    “圣上,老臣死不足惜,但是恳请臣上让老臣将话讲完,否则的话将来大汉天下会发生大乱的。”太保陈耽丝毫不惧,上前跪了下来,连连叩首,大声地直面少帝刘辩说道。

    “圣上,老臣认为,太保大人言之有理,应该让他把话说完。即使要定罪,也要等到他将话说完之后再定罪也不迟呀。大汉以仁义治天下,臣子们也有进谏的权力,所以还请圣上听听太保大人说些什么。”

    这时候,太傅蔡邕也站了出来,他一般在朝廷之上较少发言,但是为人却是端方正直的,所以对他的话少帝刘辩每次都是认真听取了的。

    “圣上,臣也认为大家应该听听太保大人的话,以臣对太保大人的了解,陈大人绝对不会在朝廷之上无端取闹的,他要说的必定是关系到大汉天下江山社稷的。何况,太保大人说了他是在依照大汉律例弹劾太皇太后,不管他说得有无道理,既然是符合大汉律例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听呢?”

    这次出面求情的是司徒王允,他是刘辩直接提拔起来的,一向公正廉明,心中颇有自己的主见,在众多朝臣之中个xg鲜明,但是只要是有关大汉天下百姓和江山社稷的事情,他都会支持的。

    “二位大人说得不错,老臣想太皇太后也希望能够还她清白,所以让太保大人把话说完,如果实在是对太皇太后无礼,老臣会第一个支持圣上严肃处理他的。太皇太后,有句话叫清者自清,相信太皇太后应该也想弄清楚事实,免得天下人议论纷纷?”

    随后,后将军袁隗也开口了,他的话似乎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但是却又暗中拿捏住了董太后,她原来想顺着少帝刘辩的话,不让太保陈耽继续说下去了。因为她素来知道陈耽不会无的放矢,万一真让他们找到了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地方,岂不是后悔莫及了。但是现在后将军袁隗几句话一说,让她无法再反对,所以故意沉吟了半响才开口道:

    “本宫没有任何意见,一切听从圣上的旨意。”

    “既然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都没有意见了,那么朕就给陈大人一个陈述的机会,但是请陈大人记住了,太皇太后是朕的皇祖母,也大汉的太皇太后,绝不容许任何言语上的不敬。”

    少帝哼了一声,然后脸上的怒气稍稍减弱,对着众位大臣挥了挥手,向着太保陈耽认真地说道,语气中有着jg告之意。

    “多谢圣上,老臣之所以认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如今不宜居于洛阳更不宜居于皇宫禁园之中,是根本大汉律例而言的。太皇太后虽然身份尊贵,但是她仅仅是先帝之母,而非我大汉正式的后妃,只是河间王妃。先帝健在之时,太皇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于禁宫,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先帝驾崩,新帝即位,说起来太皇太后虽然是新帝的祖母,但是仍然应该恢复河间王妃的身份。”

    太保陈耽一翻话下来,众多大臣都记得大汉先朝之时,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当时景帝之母曾经封过太后,后来景帝之子即位后,她又恢复了原来的汝南王妃身份,并且由皇宫之中搬回了汝南郡国,安享晚年。(未完待续

    s

    209、董后退场

    209、董后退场

    而后大汉就将此种情形做为律例记载了下来,只不过一直以来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所以也没有人提及,渐渐地大家也都忘记了。。

    如今太皇太后董后的情形,与当初景帝之母一模一样,如果没有人提及,那么她居于禁宫之中并无大碍,然而如今太保陈耽提出了此事,那么她确实不应该再留在皇宫之内了。

    “是呀,先朝确实有这样的例子。”

    “你们说的是先朝景帝之母,当时的黄太后吗?”。

    “是呀,而且当时还是黄太后自己提出来的,她儿子为帝时,她贵为太后可以留居禁宫,但是当景帝驾崩后新帝即位时,黄太后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再居住在禁宫之中,所以上新帝提出回到汝南郡国去。”

    “那这么说来的话,太皇太后的情况跟当初的黄太后是一样的,也不应该留在洛阳居于禁宫之中了。”

    “对,按照我们大汉的律例,太皇太后确实应该恢复她河间王妃的身份才是。”

    “真没想到,大汉还有这样的先例,恐怕大家都差不多忘了,却又让太保陈大人发现了,看来太保大人也是反对太皇太后专权的呀。”

    “既然在先例,这一下太皇太后肯定要被送回河间了。”

    “这可不一定呀,你们没见到圣上一直都很是维护太皇太后吗?要是圣上不同意的话,太皇太后应该不用回河间去了。”

    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整个千秋万岁殿中如同集市一般热闹了起来,轰然指向了董太后,对她来说极其不利。

    董太后身在玉帘之后,大臣们看不清楚她的表情,但是刘辩却可以,发现她脸se苍白了起来,浑身颤抖着,嘴唇也在发抖,显然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但是,太保陈耽确实是根据先朝的律例弹劾的她,她自己也熟知先朝的历史,对于黄太后的事迹知之甚详,因为她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她专门了解过这段历史。

    此时听到太保陈耽提起这段历史,加上太傅蔡邕、后将军袁隗,司徒王允等大臣的支持,她知道自己已经激怒了这些辅政大臣了,所以四个首辅大臣里面就有三个一起出面反对她。

    突然,董太后发现自己之前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将军何进今天居然没有上朝来,按理来说弹劾自己这么大的事情,他是最应该在场的呀,为什么他没有来呢?

    随后,董太后的脸se大变,因为她想到了最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她的兄弟国舅爷董重今天居然也没有来上朝,之前可是并没有告诉过她有什么事情的,难道他已经被何进牵制住了吗?

    “哦,先朝还有这样的律例,朕倒是没有听说过,太保大人能不能将这段历史讲给朕听一听呢?”

    少帝刘辩并没有做出决定,反倒是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兴致勃勃地向太保陈耽问了起来,而朝臣之中大多数人也只是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多,此时听到少帝问,都非常感兴趣地听了起来。

    “圣上,事情是这样的。”太保陈耽倒是有声有se地讲起了这段历史,然后感叹地说道,“至今想起黄太后的事迹来,老臣仍然觉得敬佩不已。她老人家一心向善,为了避免大汉天下动乱,为了避免禁宫混乱,自愿离开禁宫回到汝南郡去,最终得到了当世所有人的崇敬,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直到七十余岁方才离世。”

    董太后再次听到这些熟悉的历史,突然之间有种脸红的感觉,瞬间想到了自己如今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太过于追逐权力了,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思呢?

    “先祖的jg神风貌,果然让人景仰,看来我大汉能够绵延数百年,并不是侥幸得来的,完全靠的是先辈们的努力和奉献,靠的是一代代先辈臣工沤心沥血,才有了大汉的今天。如今大汉传到了我们这些人手中,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我们手中垮掉?如此又怎么对得起历代的先辈们呢?”

    少帝刘辩非常地激动,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他的身上再次出现了久违的威严气势,隐隐有着龙吟之声在咆哮,震动得大殿之中所有人,包括了董太后在内,全都被他的气势所慑,感受到了他身上充满的帝王之气。

    董太后此刻突然间对这个孙子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他将来必定比起他的父亲灵帝要强得多,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参与到朝廷的权力纷争中来。若是自己能够安份守已,他还能够容忍自己在禁宫之中住下去享受荣华尊崇的,但是偏偏自己却跑出来与他争权夺利,所以他是必定要让自己离开禁宫离开洛阳的。

    这一刻董太后竟然看懂了少帝刘辩,知道他才是整个事件幕后的推动者,没有他的同意这些大臣岂敢在朝廷上弹劾她呢。不过,她并没有感到难过,自己离开洛阳离开禁宫算不了什么,大汉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帝王才是她感到心中轻松的原因。

    “各位爱卿,虽然先朝曾经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年事已高,如何能够洛阳回到河间去呢?这千里迢迢的奔波,朕又于心何忍呢?”这时,刘辩低沉着声音对大家说道。

    “圣上不用为本宫考虑了,既然先朝已经有了这样的律例,那么本宫愿意按照规定回到河间郡国去,恢复河间王妃的身份。”董太后终于开口了。

    “不可呀,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万万不行呀。”

    那些旧臣和宦官们纷纷痛苦了起来,他们当然知道董太后一离开,他们就全部都得倒大霉了,所以此时不仅为董太后难过,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以后的遭遇而不安。

    “大家不必多说了,我大汉的律例才是至高无上的,我大汉天子的权威才是至高无上的。从此时起,本宫就把这大汉的天下完全交给圣上了,希望所有的大臣都要同心同德,共同辅助圣上,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我大汉永远辉煌不倒。”

    尽管董太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了,但是她并没有多少颓丧之气,反而是充满了激情地向众大臣大声地说道,众大臣都能够从她的声音中听出,她是真的在为大汉的未来着想的。

    s

    210、董重自杀

    210、董重自杀

    也许之前她确实有些迷恋大汉的权力,但是此时的她已经真正地醒悟了,真正地从整个大汉的角度来看问题了,所以她对刘辩的支持也是毫无保留的。(。)

    所以,太保陈耽也沉默了,原本他们还准备着将董太后指使人在河间及以外郡县暗中收取赋税的事情暴露出来,而此时却没有人再提此事了。

    “报——”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有大内侍卫高声通报,打破了大殿内的沉默气氛,刘辩宣上来人,一名带刀侍卫披挂整齐,在金銮殿下单腿跪地禀报道:

    “启禀圣上,骠骑将军、国舅爷董重私自招揽家兵,铸造兵器,私造皇袍,意图谋反,被其家臣告发,如今大将军已经率领羽林军围困了骠骑将军府,正与御林军对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