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53章 悬羊击鼓

第553章 悬羊击鼓

于关宁军而言,就比较尴尬了,他们即不忠于汉家道统,又不忠于满清,吴三桂又不是皇帝,他们之间只存在利益关系,不能说落入敌手,然后为了利益,让敌人活刮,那不有病么?

    关宁诸将,将心比心一想,都觉得吴三桂说的有道理,还是要小心为上。

    当下众人行礼退下,回去打点行装,可是明军就在城外,两万多人要怎么走,才能不会被发觉,吴三桂早有对策。

    他的计策也是有典故可寻,曰“悬羊击鼓,饿马提铃”,齐桓公、宋将毕再遇都曾以此计脱身,是条金蝉脱壳的妙计。

    不过但凡计策,都要看着场合来,齐桓公首次用自然没问题,宋将毕再遇的对手是没文化的金人,而王彦却是饱读诗书的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用在他身上就有点悬乎了。

    这时吴三桂已经决定,那就只能希望王彦不要过早看破,只要他遁入山中与明军拉开距离,便大功告成。

    此时清军在城里还真找到了十多头山羊,于是他们又找来几十面铜鼓,在几十面铜鼓的正上方,把公羊掉起来,公羊时不时的就会挣扎一下,后蹄蹬在铜鼓上便会发出“咚咚咚”的声响,若非亲眼所见,绝对会误以为是有人在击鼓。

    清兵又在靠近城门处,栓着几十匹劣马,在这几十匹劣马的不远处,则分别摆放着满满一槽干草,这些劣马能看到干草却又吃不到,便不断发出悲凄的马嘶声,脖子上挂着的铃铛也时时作响。

    清军在城内的布置,明军似乎没有意识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对于万县城内时不时的就会传来密集的锣鼓声,隐隐还有马嘶声,并未注意。

    吴三桂这是照搬照抄,但很快就有手下将领给他提意见,人家齐桓公、毕再遇那是野外遇敌,我们这是在城中,城上空荡荡的不行啊,而且大军一走,什么“悬羊击鼓,饿马提铃”,估计羊儿、马儿立刻就被百姓迁回家了。

    这还不是羊儿、马儿的问题,大军一撤,城内的士绅肯定立即通知明军,这夔州的大山里,关宁军可不是明军的对手,一旦被明军缠上,再有善于山林作战的土兵追击,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部人马断后,可关宁诸将谁敢接这个活儿?就算吴三桂强令一部断后,结果怕是和城中的百姓差不多,大军一走,便直接开城投降。因为他们是靠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忠心。

    城上的难题,吴三桂可以命人扎些草人,勉强撑一下,可城中的问题,要怎么解决?

    吴三桂皱眉在堂内来回走了几步,思考了一阵,却似乎只有一个办法了。

    这时他看着堂上诸将,吩咐道:“胡国柱,你带人把城中百姓,集中起来,然后屠了,不要有漏网之鱼,也不要弄出太大动静!”

    胡国柱听了,为难起来,吴三桂可是为他出了个难题,不要有漏网之鱼,还不能有大动静,怎么可能嘛!

    感谢王大拿的四百书币,感谢亲们加油的四百书币,感谢r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