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275章大局已定

第1275章大局已定

些国家,不享有藩属国与明朝在贸易等各个方面的便宜。

    随着西方强国的崛起,殖民主义的盛行,弱小的国家,就只能联盟或者找靠山,不然只能灭亡。

    明朝的藩属和朝贡体系,将为这些国家提供一个很好的选择,先努力成为一个有资格朝贡的国家,然后再想办法成为藩臣,那么此国在大明朝庞大国力的加持下,仅仅是军事联盟一项,就能立马让一个不入流的国家,成为三流国家,甚至更强。

    在拿下巴达维亚之后,接下来,主要便是对马六甲和巴达维亚更改汉名,恢复两地的繁荣,并设立像占城一样的总督区域,保持明朝对此地的控制。

    这时李定国和南洋的陆师,剩下的任务,基本只剩下维持马六甲、巴达维亚、泗水等地的安定,没了作战任务。

    南洋的捷报,很快就被送到南京,王彦看到之后,立时大喜,兵部也觉得大势以定,内阁在折子上批注着的意见也是,“南洋两夷,今荷夷以败,所余者,惟西班牙盘踞于苏禄小岛,虽难骤拔,但除之不过早晚而已,监国大可安心。”

    这日王彦在议政堂内,看了详细的军报之后,笑道:“南洋战事于去岁起,直今已经大半载,终于快要结束,李定国这次做的还算不错,他报功的折子也上来了,该怎么赏,可以大度一些,毕竟据说缴获就在五百万两以上。这一战,我们是赚了的!”

    几位大学士也跟着笑了笑,方逢年笑着站起来行礼道:“奖赏的事情,内阁已经在议了,监国可以放心,必然让将士们满意。另外,内阁想给马六甲和巴达维亚更改个名字,还请殿下赐名!”

    这个名字是得改一改,没道理再用荷夷取的名字,不过王彦一时间也没有好主意,他沉吟一下后,开口笑道:“不如将此事登在邸报上,向天下才学之士征名,如何?”

    “朝廷扩海疆数万里,这是普天同庆的事情。监国之策,可以让百姓知道我朝之盛,让士子参与其中,乃是与民同乐。臣以为可行!”张肯堂笑着捋了捋胡子道。

    这确实也是王彦的一点小心思,做好事,做大事,就得留个名。扩海疆万里,他这样的功绩怎么能不让天下知道,不听一听百姓对他的吹捧哩。

    不过这事后来,虽然讨论激烈,但也并不是如王彦所想的那样,一片吹捧歌功之声,其中不少人便说王彦不务正业,不忙着统一天下,实现大一统,赶紧灭了金国,却舍本求末,去蛮荒之地,穷兵黩武,让人大失所望。

    当然这是后话,王彦当即笑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这时陈邦彦便起身道:“监国,如今荷夷以败,剩下就是西夷盘踞于苏禄,陆师以无太多作用,是不是可以将李都督调回南京呢?”

    王彦想了想,“李定国可以调回,不过军队暂时留在南洋,等水师击败了西班牙,局势稳定后,再将陆师抽调一批回来。另外,孤有个想法,南洋之地水师为主,但有时候难免遇上陆上之事要解决。孤准备从陆师之中,调拨一部精锐,也不须要太多,大概万人左右,交给水师指挥,诸位以为可行吗?”

    “这次南洋作战,我朝出动陆师三万人,但实际而言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人马。如果给水师一支万人的陆氏,那么许多问题,水师就能解决,不用再去调配陆师,临时拼凑人马,臣以为可行!”陈邦彦点了点头。

    这次南洋作战,明军抽调三万人,但马六甲战事一结束,就有近两万人,因为天气和水土不服的原因返回广州,为水师训练一支能够适应南洋气候的陆师,确实很有必要。

    南洋的利益关系到商会和五德号的利益,那也就关系到官绅的利益,众人都不会反对加强南洋水师的提议,当下王彦又与几人商议了南洋的贸易和藩属的问题。

    可以说,明朝这次与西方的交锋,基本已经大胜,而且将意义深远。

    之前明朝也与西方交手几次,但可以说只是小规模的交手,但这次却不同,算得上是一场正面的碰撞,而荷兰人的失败,必然给西方其他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明朝与西方在南洋激烈碰撞之时,其实在伏尔加河畔,另一场东西方的碰撞,也拉开了序幕······

    感谢都是兄弟的500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