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暗界神使 > 第十七章:凶兽之力

第十七章:凶兽之力

要成为『灵御神使』吗?别擅作主张好吗!”

    “呵呵……『试炼』的点子可不是我出的,等你见到了灵御台首领,你可以亲自去质问他。”九牙哈哈一笑,轻轻松松地甩了锅。

    “你……”姜爻刚想说些什么,随即便注意到了云澜那杀人般的眼神,也就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腹诽又咽了下去。

    三人继续行进着,而知晓了自己处境的姜爻心情可谓五味杂陈,看着九牙那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姜爻总觉得对方还有事瞒着他。

    一路无语。

    偌大的议事厅终于走到了尽头,而在穿过最后那道拱门之后,一面巨大的铁门顿时出现在三人面前。

    “您好,九牙大人。” 铁门两旁的两名卫兵在看到九牙一行人后,立即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首领稍后就到,请您先进去稍等一会。”

    “好的。”九牙点点头,随即看向云澜。“我带他进去就行,辛苦你了。”

    说完,九牙便独自带领着姜爻,跨入了铁门。

    “吱嘎——”

    沉重的铁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致的小型会议厅。只见厅内的桌椅整齐,但似乎空无一人;而四周的装修风格则与议事厅相似,墙上依然流淌着动态壁画,只是其中的内容却与先前大相径庭。

    “这里的壁画记录的……好像不是上古战争?”

    少了云澜那“杀人目光”的压力,姜爻总算得以再次开口,对着不远处的一块动态壁画问道。

    与议事厅中那些气势磅礴的战争壁画不同,这块壁画中的画面却颇为微妙,只见画面中一群人正攻击着一头年幼的妖兽,像是在围猎一般。

    “那是……在围杀『凶兽』——饕餮。”九牙注视着那血腥的画面,轻轻叹息。

    “饕餮?就是和梼杌,穷奇,混沌一起并称上古『四凶兽』的饕餮?”姜爻惊讶道。“可是,他不是在上古战争中已经被羿所斩杀了吗?”

    “『四凶兽』的确在上古战争中被斩杀了,但这并不代表着『四凶兽』已经‘死去’,或者说,他们根本无法死去。” 九牙移开视线,摇了摇头。

    “上古凶兽为天地灵气所集结而成,本身没有三魂七魄,也因此不入轮回,每当一次肉身被消灭,就会在天地某处重新集结,从幼体开始重新生长并继承前代的记忆。也正因为它们的这种特性,即便在上古战争结束后,每到一定年限,便会发生重生的『四凶兽』作乱事件,成为人类长久以来的连续不断的噩梦。再后来,人们便开始主动搜寻幼年凶兽,趁着他们尚未长成进行剿杀,也就是你所看到的这幅画面。”

    “……也就是说,凶兽们生生世世都只能是被人围杀的命运,不得救赎么……”姜爻看着壁画中那只满身是血的幼小妖兽,心情忽然有些复杂。

    “不过,这种血腥的剿杀行动现在已经不会有了,因为人们找到了一个更好解决凶兽作乱的办法。”九牙看着姜爻的表情,忽然说道。

    “什么办法?”

    “驯服。”九牙道出了答案。

    “经过协商,灵御台和妖神府方面达成了共识,与其消耗人力物力陷入不断追杀四凶兽的轮回,倒不如想办法驯化他们成为人类的同伴。”

    “驯化上古『四凶兽』,这种事真的能办到吗?”姜爻质疑道。

    “呵,虽然不容易,但还是能做到的。在驯化过程中,为了让凶兽不对人类造成威胁,他们首先便拔掉了他们的‘利爪’。”

    九牙说着,指向了另一幅壁画,只见那幅壁画上似乎正在进行一个仪式,一头妖兽被困在法阵之中不断咆哮。

    “人们将凶兽的妖力封印,迫使妖兽自身无法使用,但同时却又渴望凶兽体内那强大的『凶兽之力』能为人们所用,于是便尝试着用【注灵】的方式,将凶兽的妖力灌注给灵御神使,以期间接驱使强大的『凶兽之力』。”

    “那……结果呢?”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还搭上了不少灵御神使的性命,因为没人能接纳如此凶煞属性的力量,一旦强行融入便会五脏俱裂,除了……某类‘特殊人群’。”九牙回过头,看了眼姜爻。

    “刚才也介绍过了,一般人身上都有固定的五行属性,比如木属性、火属性等等,而能借用的妖神之力也必须与自身属性相同或相生才行。然而天下间有一种‘无色属性’之人,不但能天生兼容所有五行属性,还能容纳超脱五行之外的‘凶属性’妖力,即『凶兽之力』。而此种人在这百年间都没有过一例……直到你的出现。”

    “我!?”姜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是说,我是‘无色属性’之人?没搞错吧?”

    “呵呵,这点我很确信。”

    一个陌生的声音冷不丁地从身边响起,把姜爻吓了一大跳,他这才发现自己身边不知何时突然多了一个身着深蓝色制服的陌生中年男子。

    “什么人……!?”姜爻条件反射地闪身与男子拉开了距离,却见这名制服笔挺的中年男子有些好笑地看着自己,伸手扶了扶脸上的单片眼镜。

    “听说,你在找我?”中年男子看着一脸警惕的姜爻,微笑着说道。

    “初次见面,我就是『灵御台』现任首领,陆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