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天墓棺咒 > 第177章 平静生活,尤忆童稚

第177章 平静生活,尤忆童稚

也算是一门巫术,在以前,这门术法只是专门掌握在女人手里的,养蛊的男人极少。

    二叔说过,我身上的诅咒来源于傩,想要完全解开,还得了解傩。

    一般说来呢,傩的根本目的是驱逐疫鬼,因为疫鬼使人生病、致人死亡。在先民们看来,童婴是最容易生病、夭折的,因而为童婴驱逐疫鬼早在上古已成为傩的基本目的之一。

    同时,妇女不能生育或不生男婴,也被看成是疫鬼作祟,所以傩中包含着生殖崇拜的旨义是不奇怪的。

    早在汉代,宫中大傩便使用120个10岁到12岁的童子,而江苏南通一带流行的傩戏至今被称为“僮子戏”,反映出人们延续后代的强烈愿望。

    要说我解除傩的话,其实是比较早的了,黔州和四川接壤,我们这一是接壤边界,各族混杂聚居,经常有四川的少数民族表演傩戏,我比较有印象的是一出叫《送蚕丝》的,只是,那时候并不知道这就是傩戏而已。

    在四川民间傩戏里,有一出《送丝蚕》的剧目。剧中主角傩傩面戴一个没有下巴的面具,在土地与陪同下,挨家挨户送丝蚕贺春,祈祝人们四季兴旺,家境富强。可是,傩傩为什么没有下巴?为什么要挨家挨户送丝蚕,说来故事颇为传奇、生动。

    话说,傩傩自幼失去双亲,七岁即上财主家当马童牧马。傩傩主家,家境豪富,膝下只有一女,伶俐可爱,远近闻名。可是年已二十,仍不出嫁。远近宦官子弟、富豪人家,相媒求婚,概不应允。

    一天,又有一官宦大户前来提亲,员外见年轻人彬彬有礼,又门当户对,当即应下聘礼,可是小姐誓死不嫁。员外大怒立即究问原因,若说不清原因便立即许人成亲。无奈之下,小姐实话禀告自身已许他人。

    员外大惊追问许与何人,由何人媒证?小姐说,身许家中白马,马童傩傩为媒。并说白马乃神灵投胎,不久即可变人成亲。员外气极召来傩傩盘问,傩傩说,是梦中白马相托,小姐应允。员外怒不可遏狠狠打了傩傩一巴掌,把傩傩打倒在地,打掉了傩傩的下巴,并将傩傩赶出家门。接着,杀死了白马,把马肉喂狗,把马皮绷在树上,让白马永世不得变成人身。

    傩傩被逐出家门,又没有了下巴,无以为亲只好整天围着马皮痛哭。不想,过了几天马皮流出了不少黄水,马皮上长出了不少小虫。小虫爬到树上蚕吞树叶。不久,竟结成茧。茧又抽出长长的茧丝,茧丝可织布成衣。傩傩大喜决心养殖小虫,用虫茧之丝织成绸缎制衣暖体。茧蛹又可充饥,给人温饱。

    但面对大量茧虫、茧丝,个人受用不了,便想起邻里乡亲和与他同样苦命的弟兄们,决定将此分赠给大家共同享用,使大家生活都能得到温饱而家庭和美。于是,每到年初,傩傩便背着茧丝、蚕茧挨家挨户地进行赠送。让邻里乡亲开拓种麻、养蚕的活路,使年年获得好收成,过上好生活。

    以后,人们为纪念傩傩送丝茧的恩惠,便编制了《送丝蚕》的节目。每年开春,只见一个戴着没有下巴面具的傩傩,在土地、春官的陪同下,挨家挨户贺春送茧,祈祝人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财源茂盛。人们也把傩傩的到来,视为吉星高照而倍受尊重和欢迎。久而久之,此戏便成为贺春的传统节目在乡间流传。

    九几年的时候,大山里还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视可以看,那时候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样的节目,百看不厌,而且每一次看,都会为这个“傩傩”的遭遇唏嘘不已,甚至抱头痛哭。

    现在,电视里有万千的节目,但能吸引我的却几乎没有了,这也许就是文明发展所留下的暗疾吧,那些本来的,原始的快乐,已经渐行渐远,甚至消失不见了。

    我想,事实幸运的,比较有一个相对美好的童年,不用做如山的作业,也没有人逼着报各种兴趣培训班,更不用在小小的年纪就面对那复杂的奥数题目什么的。

    放学后,书包一扔,就开始溜出去玩了,捕鱼,找石蚌,养蝌蚪,亲眼观察从蝌蚪变成青蛙的全部过程,或者就是上山打蛇来烤着吃,以及晚上一群人去掏蜂窝,何其乐哉!

    我看了看书房里,我想,完成这件事情之后,我一定得带阿幼朵去村子里,体验一下乡村最原始的童年生活,我不希望她那单纯的性格被城市的高楼大厦所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