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做主的人,永远只能是皇帝,而非他们这些朝臣。他们能给予的只有证据、意见,却永远不能代替皇帝做任何决断。

    太子是废是留,太子属官是死是活,都在熙和帝的一念之间。

    “朕膝下唯有三子,大皇子如今出家,不入尘世,三皇子年y,天真烂漫,太子……太子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虽偶有放纵,却从未做出过失德之事。朕不信此事乃太子有意为之!”

    “如尚书令所言,大理寺呈送之证据,桩桩件件皆有太子宾客的踪影,此事必然是此人所为!东宫属官,乃是辅佐太子的要臣,太子一言一行,皆由东宫属官负责叮嘱教导,更由他们辅佐太子走上正道!太子宾客此番所作所为,实在令朕寒心!”

    “y祠一事,如今早已传遍京城,涉及此事的大小官员无数,朕知众卿当中不少人也曾是那深山y祠的常客。你们究竟将太子置于何地,又朕置于何地!将天下百姓置于何地?”

    熙和帝作势拂袖要走,吓住了一臣子。

    哗啦一下,满朝文武跪地高呼“请陛下三思”。熙和帝向来宽容仁厚,此时也是气得浑身发抖。

    有谏官出言苦谏,以额叩地,血流被面,仍是不得熙和帝一声叹息。

    从前朝堂之上,并非没有类似君臣博弈的情景。却是头一回,一向以仁君著称的熙和帝,不管不顾,要徐家为太子背锅。

    明知太子根本是个扶不上墙的,已经闹出了这般掳掠民nv,为自己享乐的事情,却还……

    被大理寺带进宫的人证越发俯下身子。

    荀娘子双手握拳,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咬紧了牙关。面摊的老汉已经忍不住流下眼泪。就连那写下血书的男子,此时此刻双肩紧绷,闭着眼睛,在痛苦中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权衡之下,群臣与熙和帝只好各退一步——

    太子宾客徐廉昌与佞宦共相朋结,谄事太子,以太子名义s设y祠,掳掠少nv,经营sj。通过y祠,勾结朝中大小官员,互通消息,结党营s。不仅如此,徐廉昌诱骗太子出入y祠,致使太子沉迷酒se。

    因而判徐家族灭,凡直系旁系三代以内满十四岁以上者,无论主仆,皆处死。十四岁以下者,无论男nv充军流放。

    太子谢彰因遭j臣蒙蔽,犯下失德行径,禁足东宫,未得传召,不得离开东宫半步。

    当圣旨下来的时候,朝堂内外的人都哑了。

    这哪是各退一步。分明就是太子占尽便宜,而徐家虽有过错,却是活生生成了替罪羔羊。

    y祠一事,早就闹得满城风雨。便是街头巷尾的y童,皆知近j年来附近各地常走失的小娘子多半被抓去了太子的y祠,好好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