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锦衣夜行 > 锦衣夜行-第249部分

锦衣夜行-第249部分

倍。

    望山跑死马,两天之后,夏浔和刘玉珏终于赶到了那片山峦之下,看着半山腰上那皑皑的白雪,两个人热泪盈眶。

    经过十多天的颠沛流离,浴血转战,两个人都消瘦了一些,风尘仆仆,蓬头垢面,连一向好洁的刘玉珏都是胡子拉茬的。可是经过这么久的残酷征战,两个人却如受过粹炼的精钢,气势强烈起来。他们的衣袍污秽不堪,比叫化子还惨,可双眼却隐眨着冷厉的光芒,叫人不敢轻视。

    “上山!上面有雪有树,必有生物!可要是这山外还是沙漠,你我怕是要在这山上做对野人了,哈哈!”

    看见雪山,夏浔心情舒畅,居然有心开玩笑了。

    “若真的再无出路,便可与杨大哥潜于大漠,苍穹白雪,隐居一生么……”

    yuedu_text_c();

    想至此处,刘玉珏的目光忽地有些迷离起来……

    崇山峻岭,白雪皑皑,罡风呼啸。

    其实山下已经暖和多了,可是在这里,却仍是雪深三尺,风也硬得狠。

    他们不知道,此刻他们正在库鲁克塔格山脉的余脉处,翻过这座山再往前去,穿过一片戈壁滩,就是罗布淖尔。

    两个人艰难地爬上山,这里,似乎是更接近天的地方,洁白的云显得很低很低,似乎只要再攀登片刻就能站到云端里,天空湛蓝湛蓝,澄澈的好像透明的似的。这里是亘古无人来过的地方,难得的是那种古老苍茫的宁静,可是在现在的两人眼中,自然是无暇欣赏这般风光的。

    当他们看到他洁白的、毫无污染的白雪时,立即扑到上面,大口大口地吃着雪,润湿着自己干渴得冒烟的喉咙。幸好此时是冬季,否则,如果是炎炎夏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走到这儿来。等到大口吞下的雪化成水,顺着干渴的喉咙润湿了他们的肺,两个人又抓把雪洗了脸,这才带着一脸水珠站起来。

    这里是高原地区,似乎有些缺氧,两个人一系列的动作有些剧烈,所以喘息的厉害。再往前去是一片山崖,两个人扶着岩石,避过风口,绕过那片山崖,再向看去,不由惊呆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竟是一副如许惊人的自然风光。

    前边是一个山谷,山坡上一片雪白,山谷中却有片片青翠,溪流潺潺。这一抹绿、那一抹黄、又一抹白,交织出一副诗一般美丽的自然风光。数不清的野耗牛,就在眼前这个山谷里,仿佛一片片流动的乌云,大的小的、肥的瘦的,正在悠闲地吃草……

    一片水,烟波浩淼,仿佛无际的大海。

    鱼跃浪间,水鸟低翔,一声声鸟鸣,让这天地显得更加空旷而宁静。

    一艘卡盆(当地的独木小舟)划过如镜的水面,荡起丝绸般美丽柔和的波纹,撑篙的渔夫约有五旬上下,胡子已经有些花白,但是皮肤红润紧绷,眼睛所显出的活力如同一个三十岁的精壮汉子,他赤着双足站在独木舟上,正在快活地唱歌,古老的歌谣悠扬而豪放。

    岸边的芦苇丛中,野鸭、黄鸭等水禽因为歌声渐渐靠岸,而惊飞而起,扑愣愣地逃开。岸上,一排排胡杨、红柳,与这澄澈的碧水相映成趣,共同构造了一副仙境般美丽的画面。

    渔夫身边有一个鱼篓,里边五六尾肥美的大鱼,时而还在扑腾地一跳。

    生活在罗布泊的罗布人以捕鱼为生,他们不需要出售鱼,这里也没人会采买鱼类,因此只要捕足每日家里食用的数量就会荡舟返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是真正在享受人生。

    一个身材修长苗条、棕黄铯头发的少女,穿着一件罗布麻的筒裙,肩上披了一件用草汁树汁染成的颜色、花纹素朴的幔衫式毛巾,头上戴一顶俏皮可爱的毡帽,毡帽上还插着两根雁翎,脚下一双毛皮外翻的鞋子,提一只用香蒲草和芨芨草编成的提篓,在她肩上还挎着一张简单的猎弓,和一壶用红柳枝制成的弓箭,轻盈地走在芦苇和胡杨树间的一条道路上。

    “嗨!古再丽!”

    渔夫看见了少女,用罗布语笑眯眯地向她打招呼,少女也看见了他,她挪了挪弓箭,礼貌地应道:“苏莱曼大叔!”

    苏莱曼大笑:“不要这么叫,我家来了好多大方的客人,送给我几头牛羊,我还打算,回头就向你家提亲,娶你做我的女人呐!”

    在当地,人们不但长寿,而且八九十岁的老人依旧可以和年轻人一样跳舞唱歌、下海子捕鱼,做各种体力活儿,所以一百岁还做新郎的男人也不少见。这种风俗,哪怕到了近现代,罗布淖尔早已变成不毛之地,罗布人散居各地,以农牧为生了也未改变过。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当地还有过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一个老汉要娶一个年轻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到公社去登记,公社的人就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娶一个小妻子,我们怎么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呢?老汉娶少妻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啥关系,实在是无法理解,不过这种风俗可见一斑。

    听了他的话,古再丽带着一抹健康红晕的脸蛋便更红了,她向苏莱曼调皮地扮了个鬼脸,皱皱鼻子道:“不理你!”说完蹦蹦跳跳地就要跑开。这时,道路前边突然传来一阵急骤的蹄声,古再丽姑娘扭头一看,不由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两头野驴正轰隆隆地狂奔而来,每头野驴上面骑着一个汉子,被那野驴颠得如同迎风抖动的一块破布。大家应该见过骑斗牛的牛仔吧,眼下骑在野驴背上的两个人比那样子还要狼狈。

    很显然,他们看到站在前面的这位姑娘了,其中一个野驴骑士惊喜地勒缰,缰绳“啪”地一声很干脆地断掉了,于是这个人“啊”地一声大叫,便张牙舞爪地飞出来,越过古再丽姑娘的头顶,一头扑进湖水,正砸在苏莱曼船前,“砰”地激起一蓬湖水,溅了苏莱曼一脸一身,把苏莱曼吓得一个愣怔,独木舟急剧地晃动着,差点儿把他摔下去。

    第二十二部 侠客行

    第780章 世外桃源

    这时另一个骑士惊叫了一声:“大哥!”

    翻身就从驴背上滚下来,在芦苇丛中滚了几匝才停下,两头野驴骤得自由,“咴儿咴儿”地欢叫几声,突然离开道路,窜进了胡杨树林。

    从驴背上滚下来的汉子挺身想要站起,可他被那野驴颠得七荤八素,头昏脑胀,只一挺身,就“呕呕”地干呕起来。

    一头栽进水里那个人从水面上冒出头来,叫道:“好苦、好咸!怎么跟海水似的?”

    yuedu_text_c();

    紧接着又叫:“好冷,好冷!快拉我上去!”

    船上一个苏莱曼,岸上一个古再丽,都是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人,除了偶尔经过在此歇脚的西域商人,他们和外界几乎不打任何交道,何曾见过如此古怪的一幕?他们呆呆地看着这对奇模怪样的人,已经完全反应不过来了。

    这两位驴骑士自然就是夏浔和刘玉珏。

    他们在山上终于找到了水源和大量的野生动物,用两天的时间恢复了体力并且猎取了一些动物,积攒了一些肉干,当他们一切准备停当的时候,又灌足了水袋,决定离开山区。

    翻过山峦虽然不再是沙漠,却是大片的戈壁,至少目力所及还不能看到边缘,两人不知能否徒步走出去,于是就想捉两头牦牛代步,可那野牦牛力大无穷,两个人摔得鼻青脸肿也无法降服,正无可奈何的当口儿,他们又看见了一群野驴。

    两人顿时改了主意,在他们的想法里,驴比牛应该力气小些,跑得也快些。可两个人降服野驴的过程也是惨不忍睹。野驴比起家养的小毛驴来说,可算是高头骏驴了,成年的野驴体长两米多,重达八百斤,而且野驴胆子小,所以警觉性特别的高。

    幸赖那座山谷地形特殊,两人几经周折,终于成功地抓住了两头野驴,可是驴性执犟,再加上野性难驯,两个人骑驴离开山谷一路的过程,真可以说是比帖木儿骑兵追杀的过程还要凄惨,好歹强烈的求生欲望叫他们坚持了下来。

    戈壁比起沙漠的不毛之地,开始出现了一些低矮的植物以及水源,两个人朝着一个方向奔跑了几天,渐渐能看见一些胡杨树和芦苇、红柳,却还是不见人烟,正感觉绝望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了一座烽火台。

    虽说这烽火台遭风霜侵袭,已经渐渐失却了它的本来面目,但是依稀还能辨认出来,那座用夯土夹红柳、胡杨枝层筑成的烽火台虽然半倒塌了,可是还能认出这是人类建筑,紧接着细心的夏浔又发现这里的胡杨树无论是枯死的还是存活的,其株距、行距都基本相等,成排成行,非常有规律,这明显是人工营造的树林。

    夏浔登时精神大振,虽然看这模样,这儿也不知被弃置多久了,不过既然几百上千年前的先民能够在这里屯兵驻扎,那么左近一定会有人类聚居的地方。即便因为这里环境有所恶化,或者其它缘故被弃置,至少宜于人类居住的地区应该不远了。

    夏浔的推判基本正确,这里已经接近罗布淖尔了,他看到胡杨树林和烽火台是汉朝时候朝廷大军于此修筑的,当时在这里实际上还有一道汉城墙,只是千年风霜侵蚀,残存的城墙上面早就埋满了沙土,那道城墙如今泯然如同一道沙土坡了,他们没有看出来。

    两个人顺着这明显是人工栽植的胡杨树林一路跑下来,直到见到这水源,见到古再丽姑娘,两人终于确信:他们见到人了!独行大漠,四望无人的环境,几乎能把人折磨疯了,相信他们现在即便是见到欲置他们于死地的追兵,心里也会有一种轻松和欢喜的感觉,更别提是见到这些罗布淖尔的原住民了。

    夏浔也被那野驴颠得头晕眼花,原本极好的水性,落到盐水湖里后头重脚轻的竟然游不出去,这才大声呼救。清醒过来的苏莱曼忙把竹篙顺到水里,让夏浔抓着竹篙,把他提上船来。

    这卡盆是用一整棵胡杨树制成的,中间掏空、略加修饰,就是一具独木舟,夏浔骑在船头,双手牢牢抓着船舷,还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小船驶到岸边,古再丽姑娘茫然地看着他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夏浔和刘玉珏稍稍清醒了些,不过这位古再丽姑娘的罗布方言,他们一句也听不懂。夏浔反问道:“这里是哪儿,请问姑娘,你们是什么人?”

    古再丽“哦”了一声,对苏莱曼道:“听他们的口音,应该是从沙州那边过来的人吧,他们的话我说不好,苏来曼大叔,你跟他说。”

    苏莱曼已经跳上岸来,动作果然矫健的像一个年轻人,夏浔的话他已经听到了,便对古再丽道:“这是两个汉人!”说着用稍显生硬的汉语对夏浔和刘玉珏打招呼道:“两位年轻人,你们好啊!我叫苏来曼,这位姑娘叫古再丽,我们这里是罗布淖尔,你们是从沙州来的么?”

    “罗布淖尔?”

    夏浔此番西行,认真研究过一番西域地理,自然知道罗布淖尔,听了心中不禁骇然:“我们这一路盲人瞎马的,居然跑到罗布淖尔来了?南辕北辙,莫过于此!”

    心中想着,口中便道:“是啊大叔,我们是沙州商旅,本来是往别失八里做生意的,路上遇到了马贼,货物都丢了,仓惶逃命,好不容易才逃到这儿来!”

    苏莱曼呵呵地笑起来,上下打量他们几眼,友善地说道:“原来如此,看你们的样子,是头一回出门做买卖吧?往来做生意的商人,也常有经过我们这儿的,老汉年轻时候,也曾给人做过向导带过路呢,到过你们那儿。别人出门做生意,那都是集结好几支大商队,兵强马壮的这才上路,看你们的样子,可不像个惯走商道的。”

    夏浔连连点头道:“是啊,就是因为不太明白,这才吃了大亏。大叔,您能带我们回去,让我们歇息一下,给弄口饭吃么,我的货物虽然都被劫了,身上还有点玉饰、金饰等值钱的东西,可以用来报答你!”

    这一番对答,再看这一男一女的表情目光,夏浔已确定他们的确是纯朴善良的当地百姓,不会陡起歹心摇身一变成了打劫的,再说真要打劫的话,凭他二人的本事,还真不是特别担心,所以便大胆地向对方求助,并透露身上还是携带着财物的。

    苏莱曼听了有些生气地撅起了大胡子,说道:“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们就可以有幸福的生活,你们是落难人,帮助你们是应该的,我怎么可以向你们索要报酬呢,这会受到天地的惩罚的!跟我走吧,到我家里去,我先给你们弄些吃的!”

    夏浔和刘玉珏连声表示感谢,随着苏莱曼和古再丽向他们的村落走去。

    古再丽对这两个以异常搞笑的姿态出现的两个汉人男子很感兴趣,一双因为深凹而显得深邃的大眼睛总是好奇地瞟着他们,叽里咕噜地向苏莱曼问些什么,苏莱曼有时会直接用罗布语回答她几句,有时会笑着向夏浔问起。夏浔那心眼儿,一个屁都能蹦出八个谎的主儿,要对付这毫无心机的苏莱曼老人自然轻而易举。

    村子在一片胡杨林中,很幽静、很美丽的小村庄,基本所有的房屋都是红柳编制的篱笆墙,芦苇扎起的茅草棚,胡杨树干支撑起四个角落。如果是在中原,这样简陋的村庄只会叫人觉得贫穷,可是在这里,似乎这种简单、天然的村居才是与这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最佳建筑,只会叫人感觉到那种安闲,宛如天上人间。

    一进村子,就看见几个小孩子正在追逐玩耍,地上还有几只鸡,在咕咕地叫,还有些人家院子里拴着奶牛。由此看来,在外人的理解中,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鱼为食。很显然是有点以讹传讹,他们固然是以鱼为主食,可是适当的肉食和其它食物还是有的。

    看见苏莱曼和古再丽带回两个陌生人,小孩子都好奇地围上来看热闹。

    yuedu_text_c();

    “去去去,一边玩儿去!”

    苏莱曼一边哄赶着孩童,一边对夏浔笑道:“这儿就是我们居住的村落,离我们村子不远,还有一片房舍,不过那儿是用来招待过往客商的,我的大儿子买买提正在那边招待客人。现在那儿住了不少客商呢,可惜都是从沙州来往别失八里去的,你就先在我的家里住下吧,等有返回沙州的商旅经过时,我再替你们说说,叫他们把你们带回去。”

    苏莱曼这么说乃是一番好意,因为夏浔他们纵然在那沙州来的商旅中找到熟识的人,借上两匹骆驼,人单势孤的又没向导,想要返回沙州也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

    可夏浔哪肯等到有商旅返回沙州时再走,他的失踪,怕早在西域引起轩然大波了吧,越早回去越好,一听苏莱曼的介绍,他顿时动起了脑筋:“我该去见见那些商贾,说不定能借由他们的帮助,尽快返回沙州!”

    可是夏浔此时绝对没有想到,他在这里会见到谁的!

    第781章 夜宴

    夏浔一路都在观察这村子里的人,他们大多是眼窝深、鼻梁尖高的长相,头发则有黑有黄。再往前去,成年人多起来,有正在晒鱼网的妇人、有正在用胡杨木削制家具的男人……他们日常使用的器具除了锅,几乎全部都是用胡杨木制成的,因此每个人从小就学会了削制木头家什。

    看这些成年男女,衣着同样朴素,但是容貌都很周正俊俏,只是成年的女人身材也很高大壮实,中原那种体态娇若杨柳的美人儿在这儿是看不到的。

    这些成年人大概是因为经常见到过往行旅的原因,对这两个陌生汉客并没有孩子那么大的好奇心,他们热情地向苏莱曼打着招呼,有的只是随口问上一句,并没有人上来围观。通过这些人的言谈和态度,夏浔感觉到,这个苏莱曼在这个村子里还是很有地位的。

    再往前走片刻,古再丽的家到了,便向两位客人有礼貌地告辞,苏莱曼笑着替她翻译了告辞的话,又对她打趣道:“记着啊,等我送走了远来的行旅,就要去你家提亲的。”

    古再丽红着脸蛋“逃”掉了,苏莱曼便哈哈地笑着,引着夏浔和刘玉珏继续往前走。

    苏莱曼的家到了,同样是红柳编制的篱笆墙,只是他家的房子是很漂亮的木板房,比起大多数只用芦苇扎起,在中原只好做柴草屋的房子显然要高级一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