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之董卓布武 > 第 6 部分

第 6 部分

门,深意道:“以后要擦亮了眼睛,使劲的盯着,到底谁才是大汉的忠臣。”

    刘辩到底是年幼,这话说的实在太明显,李旁边的李儒冷声道:“弘农王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皇弟保重。”刘辩最后说的凄凉,似乎是再也见不找刘协似的。

    也是啊,历来废帝能得到善终的有多少?何况是被董卓这匹夫废的。

    “嗯。”使劲的点了点头,刘协眼中的两行清泪,终于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

    董卓看的有点不耐烦,要是再让他们如此下去,就是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了。

    想着,向李儒使了个眼色。李儒会意强行牵着刘辩往外走去。

    “陛下莫哭,这位置可不是人人都能坐,该高兴。”董卓用袖子为刘协擦了擦眼泪,指了指御座,笑道。

    “来。”笑呵呵的抱起刘协,董卓就这么大马金刀的坐在御座上,缓缓的扫视了眼,除了杨彪这些人外全都一脸愤色的大臣们,笑道:“皇帝年幼,还不能理政,董卓不才,欲从新设丞相一职,代管朝政,诸位以为如何?”这话说的漂亮,但却没有交代还政的日期,明显是空头支票而已。

    董卓这一连翻的动作可以说是无法无天,彻底的把大臣的脾气给整没了,皇帝都废了,他们还有什么能反对的?

    由太傅袁隗、司空杨彪、司徒黄婉等三人带头,诸大臣们一起朝拜刘协。

    一场可以说是简陋之极的登基就这么落幕了,其后依旧是一些没营养的事情,大臣们无精打采,刘协则依旧满脸苍白,到是董卓难得的细细听取了大臣们的一些政事上的问题,并一一代小皇帝决断。可谓是意气风发。

    这相位的地下虽然有刀有剑,但毕竟是坐下了,就算是被刺的鲜血淋漓,他也得坐着,而且要坐的稳当。

    不管世人怎么看,也不管累累的骂名,就是理直气壮的坐了,谁能把他怎么样,哈哈哈………。

    因为大多数人心都不在此,所以这次早朝只是捡一些重要的事情说,没多久,就在太监的一声吆喝声中结束了。

    看着大臣们陆陆续续的退去,董卓的脸也微微的沉了下来,向门外唤了一声,找来一个西凉小校,让他带刘协下去。根本就没有朝堂上的亲热劲。

    你废了人家哥哥,一心一意的想篡夺汉室江山,就算是脸皮上的功夫,董卓都懒得做了。

    “主公,弘农王与何太后那边如何处理?”正当董卓坐在御座上沉思,李儒快不走到董卓跟前问道。

    “在洛阳找间不错的府邸,再派重兵把守,软禁着就是。”董卓想也不想道。

    “主公为何心软?当斩草除根哪。”李儒疑惑的看了眼董卓,劝道。

    “身为臣子,废了自己主君已经够落人口实了,要是再杀了,实在是不吉利,左右不过一个小王爷,养着就是了。”董卓皱了皱眉头,深深的看了眼李儒,意味深长道:“有的事可以做绝,做狠,但有事却要留点余地,这不是本……本相心不狠,而是没有这个必要。”

    刚刚才做了丞相,董卓对自己的自称一时还不适应。

    有点冒冷汗,又有点欣慰。李儒这些天越发觉得董卓有人君之象了,既信他,又不全信他,作为君主,是正确的。

    作为臣子的他却又有点冒汗,董卓是怪他做事太狠?

    见李儒这幅表情,董卓到是也能猜上几分,呵呵一笑道:“文宣也不必多想,本相也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董卓不想在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顿了顿,于是问道:“洛阳城的防事可不值妥当了?”

    “嗯,依主公之言紧闭十二门,决不出战。不过,全守也不利于战事,儒举荐都尉华雄暂且掌管西凉铁骑,随时出城奔袭丁原。”李儒回道。

    华雄?罗贯中吹嘘他是个猛将,但史上却是不显,不过既然李儒举荐那就应该有几分真本事的。

    虽然对所谓的出击不置可否,但董卓还是点了点头,算是呐了李儒的意见。

    第三十章 西凉贾诩(冲榜求票票)

    洛阳本是繁华之都,却被一连翻的混乱搅和的乱七八糟,不仅街上行人稀少,连那些本门庭若市的高门大族门前都稍嫌冷清。

    往日那些走街斗狗的浮夸子弟更是一个个不见了踪影。

    倒不是洛阳城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而是董卓那个魔王显威了,没看见城东那座车骑将军府中那个凄惨样吗?

    血都流出了府门,惨叫声几乎响了一夜,可怜何苗也算是大汉朝有数的高官,硬生生的被人剥皮拆骨,全家j犬不留。

    不仅如此,死后的头颅更是当猪头用。由董卓亲自主持,在何进的大将军府内,大摆祭坛,来祭奠那个死的冤枉的屠夫,大将军何进。

    啧啧啧,又是祭酒,又是礼乐,那个热闹啊,让整座洛阳城的百姓硬是不敢入睡,怕这一睡,就会稀里糊涂的被勇悍的西凉兵给杀死在梦中。

    不过,董卓纵兵杀何苗,大肆祭拜何进却是利大于弊,不仅震慑了满朝文武,也大收原何进部下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百姓永远都是这个时代的最下层,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人,等到董卓彻底的稳定下司隶的局势,使得民生丰足,还可能会得到歌功颂德呢。

    而城外的丁原在董卓全城紧闭之下,望城墙而欲穿,无计可施,就是现造攻城器械也得几日功夫。

    因此这些天的董卓可谓是春风得意时,偶尔处理下紧要之事,或读书,或观歌舞。端端的轻松惬意。

    但今早却的一件坏消息却让董卓的眉头拧成一团,李儒病了,虽然关键时刻可以说是过了。

    李儒也算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用计使得他的地位得以稳固,并且稳步上升,但却并不代表李儒再也没了可压榨的能力。

    李儒是女婿是心腹,也算是他手下的一个半文人中的一个,不仅要出谋划策,还要监视那些朝臣们的一举一动,以防备那些人的偶尔小动作,做用不可谓不大。

    另半个自然是允文允武但都是半吊子的李肃了。除了勉强能带带兵,偶尔处理下一些政务,压根就没太大用处。

    李儒这一病,算是把董卓在朝中的眼线一网打尽,到了今天,董卓才得以正视这个问题,他手下的文人实在是太少了。

    他能以兵势震慑满朝文武,但却不能加以控制,使的他的统治就像是建立在河水上的堤坝,随时都可能崩溃决堤。

    这么一想,眼前歌舞雅乐都变得无趣起来,或许,没事该请那个人出山了,也看看他能不能为我所用。

    贾诩。董卓的脑中出现这么一个名字,这人是这个时代西凉董氏中活得最久,最有智计,同时也是能爬到仅次于董卓位置的牛人。

    一生历经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最终在魏文帝时期爬到了太尉的位置,身处在乱世,不仅保住性命不死,而且周旋于八方不倒,是位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妙人。

    是董卓作为现代人时,最为佩服的一位人。

    但就是这么一丝佩服让他犹豫不决,尽管在和河东时早已打听出贾诩在李傕手下任职,而此时历史也已然有些许改变,所以贾诩随了李傕入洛阳,而没有在他大女婿牛辅手下任职。

    但你一见人家的面就说什么,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得先生可比十万精兵。

    董卓相信贾诩立刻会以为他是疯了,然后第二天就带着家小逃遁。

    而且保管你一辈子都别想再抓住他。

    到底该咋办呢,贾诩啊。

    算了,反正这个人性情他了解,为他效命的几率很大,他自己再说几句大话来忽悠一下,没准还能忽悠出一个明君的形象来呢。

    定了定神,董卓抛开一切忐忑,挥退了满殿的歌姬,朝殿外大叫道:“来人。”

    “主公。”做为嫡系西凉兵,门口的守着的小卒自然是口称主公。

    “去找李校尉,就说本相要借用他手下一个叫贾诩的小吏。”董卓口语出奇的郑重,道。虽然李傕是董卓手下的五大将领之一,但职位却只是校尉,远不是什么将军。

    而以董卓现在的地位,还是李傕所属的贾诩也确实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诺。”西凉兵干脆利落的应声而去。

    在经历了半个时辰焦虑等待后,贾诩才在西凉兵的带领下,进入了扶摇殿内。

    老实说,先不说贾诩的智计,但是说卖相就是极好,面容不仅俊伟,而且还带点让人亲近的微笑,虽然面白无须,年龄轻轻,但人看起来却有一股沉稳之气。

    在董卓细细打量贾诩时,贾诩朝董卓一鞠到底,口中称拜道:“主公。”

    声音正常,并且极为洪亮,但怎么董卓一听到耳朵里就觉得如遇春风,心里不可止仰的升起一股豪气呢,这可不是什么路人甲,这可是贾诩啊。

    虽然如此想,俺贾诩这一声“主公”却也彻底的打乱了董卓的所思,先前想大谈天下局势以收贾诩之心的话硬是给卡在了喉咙里。

    贾诩还是贾诩,只要你能用他,他就能尽九成的心力为你谋划,而留一分余地给自己。

    虽然贾诩是李傕的所属,但毕竟大家不认识,应该先称董卓为丞相,这一声“主公”叫的确实高明。

    来时贾诩也曾深深的思索过董卓见他的用意,他一个小人物,虽然有点名声,但还不在董卓这人的眼里,董卓找他的理由本就极少,而最近李儒染病在西凉集团中也不是秘密,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想让他做官,但他纳闷的却是董卓怎么会想到他。

    不过这并不能打断他的思虑,以他了解的董卓,是个好大喜功,心有城府的y险之人,见面时恭维一声绝对没错,但也不能太亲近,太亲近容易引董卓猜忌,一声“主公”则恰到好处。

    这不,董卓脸上掩不住的笑容,让他一阵心定,看来董卓是真的想用他。

    第三十一章 献策(求票票)

    在各位大大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上了首页了,但后面追的凶啊,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俺啊……

    ……

    有人要他做官,但贾诩心中却无悲无喜,反而有点淡淡的抗拒。

    以他犀利的眼光那看不出董卓现在的处境,虽然起兵河东、入主洛阳,疑兵成功,行废立大事,自称丞相,大权独揽,算得上是一路凯歌了。

    但根基毕竟不稳,而且朝着几乎没一个盟友,加之天下诸侯拥兵自重的不在少数,不服的人多了去了。

    目前处境看似风光无限,但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一般身处这个位置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董卓招他做官,非但不是福,反而可能是祸。但贾诩还是那个贾诩,从来不会抗拒一个强势的主君,所以他来了,并没有卷铺盖走人。

    “呵呵,先生不必多礼。”董卓笑得像弥勒佛,但却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双手虚扶道。

    不是每个人都要拿出刘备三顾茅庐那种诚意的,刘备是走投无路,他董卓却不需要那么r麻。

    “不知主公百忙中召唤诩前来有何要事?”贾诩睁着眼说瞎话道。

    “文和以为本相目前的局势如何?”董卓避而不答,反而问起了当前局势。

    董卓是现代人,知道一些事情,但他也不可能以为自己就神人,能避凶迎吉,现在见到了这时代最顶尖的谋臣之一,当然得趁机问问。

    “主公行废立之事,威播海内,加之西凉兵众多,正是鼎盛之时,为何有此一问?”贾诩极尽的夸赞着董卓,反问道。

    “呃。”董卓无言,这人是跟自己灌迷汤呢,尽捡好的说。

    虽然心中有几分恼怒,但仍有三分窃喜在其中回荡,他兵势强大和历史上的那位一样,但他却不善杀百姓,也不穷凶极恶,做做一方霸主应该没问题的。

    “文和这是匡本相呢?本相知你乃西凉名士,智计无双,虽然本相看似风光无限,权能通天,但毕竟根基在西凉,而非洛阳,要是一步走错,落得个万世骂名那是轻的。”由于心中有喜有怒,董卓这句活说的分不出喜怒,极有气势。

    一阵抢言后,董卓开门见山道:“本相才干有限,这才想起文和来。难道文和不愿为本相解惑?”说完,董卓还孤疑的望了眼贾诩,眼中似杀机四s。

    贾诩有些发呆,这是董卓吗,与他心目中那个好大喜功的莽夫完全不一样了,居然还知道自己处境艰难。

    不过,贾诩也不是个无能的人,对董卓的利弊也有一些见解,董卓既然想要,自己给了就是。

    “武势太强,文势太弱,威名太重。”贾诩一字一句,并且紧盯着董卓的双眼,道。

    “何解?”贾诩说的有些深奥,董卓不解道。

    “主公以西凉兵得天下权柄,但却不能以西凉兵治理天下,武强文弱可为一时雄霸,却不能成一世之雄。”

    “废立之事,虽然使主公威名大震,但却埋下祸根,天下诸侯无数,并不是人人都能服气,要是有声望极高之人登高一呼,来个诛j佞,到时何等局面呀。”见董卓虽然有些不解,却没有丝毫不悦,贾诩这才继续道。

    西凉人大多好武,是优点也是缺点,贾诩所知道的董卓就是西凉人的典范,以为凭借手中有兵就可以无法无天,纵横无忌,但却大多会死于y谋,董卓是这样的人,同时西凉马腾与韩遂也是,做为西凉人,贾诩深深的知晓西凉人的优点与缺陷。

    有勇无谋,凶狠而无仁义。

    “这些本相也略有所知,但奈何本相头顶上的那个名声,不会有贤良之人投奔的。”董卓指了指脑袋,苦笑道。顿了顿,董卓诚恳道:“请文和解惑。”

    眼神一凝,贾诩看了眼董卓,发现他眼中尽是诚恳,而没有j诈,“既然主公抬举,那诩就畅所欲言了。”

    沉默了下,贾诩细细的整理了往常所思,这才答道:“诩有两策,一为解锢党人,大肆收党人之心为主公所用,并可选一些贤良之人先压服,而后学燕昭王千金买千里马骨,不管这些人是否忠心,主公各个都赐予高官厚禄,以做表率。”

    党人?这是什么东西,虽然有些脸红,董卓还是以疑惑的眼神望向贾诩。

    “这。”贾诩哑然,难得董卓真的得了失忆症?那日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本来对于董卓所谓的失忆症不屑非常,没想到居然确有其事。

    贾诩只得细细的为董卓解释了下所谓的党人。

    所谓党人是汉恒帝时期,士大夫之流与宦官抗争所形成的产物,后来失败,这些党人死的死,逃的逃,闹到最后,活着的人永远也不能为官,史称“党锢之祸”。

    董卓听着听着还不时点头,这就是所谓的拉一批人,打压另一批人,说到底还是董卓对这个时代不了解,还真不知道居然有这么一批人,要不然他早就干了。

    “还有一策呢?”犯愁的事经过贾诩这么一说,居然迎刃而解,董卓有些迫不及待道。

    “搬出南宫,尊汉帝,以扫平j佞。”贾诩多年未被人重视,难得有人问计于他,而且董卓也听的认真,心里不免的升起一点激动,声音略微拔高道:“齐桓公以扶周氏,大力打压身边各诸侯而位列春秋五霸之首,主公今日虽然威望极高,但夜宿皇宫却不免太过张扬,就算不能尊敬汉帝,也要给天下忠诚与汉室的诸侯一个脸面,是以,主公当学齐桓公。”

    这个时代还没有曹c挟天子以令不臣,所以贾诩拿春秋时的齐桓公来举例子。

    虽然没有说出挟天子以令不臣这句政治上的名言,但也相差不远。

    董卓佩服的同时又是悚然一惊,确实,刚入洛阳时因为哪里也不安全,所以住在了皇宫,上了宫女。

    但现在局势勉强还算稳定,要是还是住在皇宫就不免落人口实了,挟天子,也得挟持一个勉强还能有威严的天子才行。

    要是挟持一个连自己后宫都管不住的窝囊废,他怎么能狐假虎威的命令天下人呢。

    董卓一惊的同时却是一喜,亲自走下来,在贾诩惊讶的眼神中,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笑问道:“朝中正缺少文和这样的年轻俊杰,不知文和愿意担任何职?”董卓这句话说的极为大气。

    “诩愿在主公府上为一长史。”虽然董卓表现的极好,但贾诩却仍有所保留,婉拒道。

    虽然不想太过高调,但贾诩却也不会完全拒绝董卓,而董卓是丞相,绝对有开府的资格,做将来相府的长史,还能补贴家用,却也便宜。

    “好。”董卓哈哈一笑,爽快道,既然入了行,那就逃不出他的手心了。

    贾诩微微一笑,报以回应。

    第三十二章 并州军士

    距洛阳城东几里的地方有一片青翠碧绿的树林,此时正有数千士卒,在这里热火朝天的砍伐树木,而后一架架云梯被制造出来。

    自从董卓废了刘辩改立刘协,并自称丞相代管朝政后,拂袖而去的丁原立马回营,下令制造攻城器械,但由于军中没有工匠,是以进度缓慢。

    一旁的空地上,一位年约弱冠的青年赤着膀子,一下一下的据着木头。

    粗壮的臂膀如弹簧板一跳一跳,三两下就能把一颗碗口粗大的小树锯成两段。

    干着粗活,却没给他坚毅的脸上添加哪怕一丝的不满,炯炯有神的双眼,肃然的面孔,给人以就算是锯木头也当行军打仗,极认真的感觉。

    “嗨,文远啊,不过就是锯木头嘛,哪用得着如此认真,交给手下人去做不就成了?有时间还不如喝喝酒,睡个觉呢。”身着深黑色汉袍的侯成走到张辽的身边,笑道。

    张辽闻言放下锯子,伸手狠狠的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叹道:“时不待我啊,拖得越久对主公等越不利,你又不是不知道。”

    长叹了一口气,侯成道:“你小子还是这么无趣,我找奉先喝酒去,好壮胆杀敌。”

    说完,遗憾的看了眼张辽,反身朝另一个方向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