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逆流天下 > 逆流天下-第42部分

逆流天下-第42部分

厂,哪一家不曾参股海商,行商海外?

    有名的东林党大臣钱谦益,也是常州无锡县人,他的手里鼎盛时,就有七八条海船的股子,获利之丰厚,使得他可以随便拿出几万几万的银子来买官,买状元,江南之富,在明末时节已经是如烈火烹油一般,到了繁盛难继的地步了。

    如此地界,人口众多,繁华富裕,收上来的赋税到了此时也是有限的紧了。海税不收了,矿税收不得,商税向来是胡闹,只有一项地租国税,算是正项,东林的君子们也拿不出借口来让皇家不收,不过,士绅们不纳粮,可以没有顾忌的兼并百姓的土地,纳入自己名下,把原本属于国家的那份归在某个家族的利益之中,到了万历晚年,天启和崇祯年间,江南苏松等地的粮食正税已经不如国初之时,而实际上人口与土地却是比明初要多出很多!

    yuedu_text_c();

    这真是叫人笑出来的笑话儿。

    江盛世,在曾志国驻节后却是有点儿变了味道。小民们一样纳粮,不过不需要再经历几重手续,直接交粮就可,士绅地主们倒手余地没有了,少了不少收入。杀士绅,没收家财土地,听说天雄军在这一两个月内就捞了不少,不然的话,朝廷早就断了天雄军的供给,天雄军却没有一点捉襟见肘的样子,日子反而越来越好过,这其中的滋味,怕是只有江南士绅自己才明白了。

    这一次听说廷大军就要来讨伐,士绅自然不敢公然出头叫好,不过彼此间的走动却也是密集了许多,大家说话之时,都是掩不住的喜气。

    除此一贼,真是把各人身上戴的十斤重的大枷给除了,喘起气来都松快许多!

    不过事与愿违,朝廷的军还没有到,天雄军的主力却是到了。曾志国帅令迭下,驻在苏松各地平乱的军团全部开拔,先汇集苏州,再做打算。先是张威的万户团,然后是曹毅的勤毅团,接着是张云龙的刚锋团,然后是华远山的破军团、陈昱的骠骑团、王朔将军的骁骑团,再接着,就是唐羽的虎翼团。

    整整七个团,加上辅兵,夫子,整五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苏州城内,听说在松江那里,还有鹰扬与龙翔两个团六千战兵加一万辅兵,再有后勤与内卫的人一起,几万人在松江已经强令召集了二三十万夫子运粮,先头粮队已经动身,向着苏州方向一路行来,进了苏州府境之后,热水,草药,棉布等物,都由各地军司带同士绅富户一起商办。

    说是商办,其实就是强令捐助。天军有钱却不打算用在这等地方,运粮的夫子们还自己带了不少粮食,镇军只供应一部份,其余的要自己解决,不愿就道抗拒力役的,立斩不饶。

    在松江,杨副将足足杀了几百人,不然的话,哪来的这么多夫子在这种天气推着粮车上路!

    现在,苏州这里又是万大军压境,府境内的士绅不知道曾志国原本的安排,还以为这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为的就是赋税力役供给而来,想一想自己家中可能遭受的遭遇,各人就如同雷惊了的孩子一般,恨不得躲到床底去才好!更有人想,天雄军已经不成了,朝廷几十万大军压境,天雄军必定抵敌不住,今日资敌,明日就是朝廷拿自己开刀问斩的罪证,所以能躲则躲,千万不能在这种时候失了风,不然的话,来日大难必不可免。

    本府士绅如此,百姓也是四散哄逃,恨不得挖个洞躲将起来。待阎应元赶到苏州的时候,不但是街道上没人,就是开门开窗的人家,他也没见着几户,整个苏州繁盛之地,青天白日,竟是如同鬼蜮一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卷南方 第七十四章 乱

    第二卷南方 第七十五章 文武

    诸位将军正在议事,请大人这就进去。”

    没等一会,守门的百夫长笑嘻嘻的出来,向着阎应元随意行了一个军礼,便将自己手一伸,请阎应元进去。

    一个小小的百夫长,按理来说在阎应元这样的大吏面前连说话的资格也没有。如果按纯粹的大明军中的规矩,这样的小军官看到阎应远这样的文官只能跪在地上回话,连抬头的资格也没有!

    而一个和阎应元级别相同的文官只要在军中掌事,一句话下去,斩一个副将参将也并非不可能。

    这百夫长如此不把阎应元当回事,跟随在阎应元身边的大帅亲兵却是不乐。他们自然也不与文法吏们相与,不过此次奉公事出来,自然也不愿旁人把自己护卫的上司给看轻了。

    于是阎应元还没有什么动作,护卫他的亲兵百夫长却是仰起头来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然后向着左右吩咐道:“来,查查有没有j细,有没有刺客,肃清了关防之后,再请大人进去。”

    这里是整整五万天雄军在苏州的中枢,七个团的主将除了唐羽之外现在全部在里头议事,这里若是有了j细,怕是曾志国的帅府里也是细作满地了。

    明知对方借故找~,守门的百夫长却也不敢硬顶。他适才当真是眼拙了,只以为这个文官带着军司里的护卫前来,此时一闹,自然已经看清楚了原来是帅府亲兵在自己眼前,刚刚还略显嚣张的镇兵百夫长立刻就显的有点尴尬,帅府亲兵是镇兵中最为亲贵的强兵,向来地位要比普通的镇兵高出不少。不过,就算是亲兵在这里,当众打自己的脸面,这口气也是咽不下去。

    “罢了,这里还能有什么细作。”

    对军人之间的冲突,阎应元并不感兴趣,他此行任务如此重要,哪里还有功夫与这些普通的战兵生什么嫌隙。

    况且,现在士兵对文官地态度不大恭敬,也是大明这二百年来以文制武,文人视武夫为奴隶的一种反弹,前辈们做地孽,只能由他们这些后辈来还,对这一点,阎应元倒是很看的开。

    既然阎应元不打算以牙还牙,眼前地这一点小事自然就是闲话一句。感受到了对方大度和善意的镇兵百夫长也换过了态度,毕恭毕敬的在头前引路,带着阎应元由正门向内而去。

    因为诸位将军正聚集议事,所以启用了军署衙门的大堂,五开间的大堂纜孚仭杰下站满了各位主将的亲兵,大冷的天,一个个站地钉子也似,手按腰刀目不斜视,虽不如曾帅亲兵那般装备精良,个个高大武勇,不过以小见大,镇兵军纪自上行下,已经是一支精锐之师了。

    一路行来,阎应元脚底的靴子一直踩在积雪之中,咯吱咯吱的响,走了十来步后,雪水渐渐浸入他的皂靴,森森凉意侵进脚里,令得人格外的不舒服。

    镇兵连积雪也不打扫,说明当真是开拔在即了。而普通的战兵脚上的靴子也镶嵌了铁片,增强了防护能力地同时,也格外的沉重,在这雪地里行军,就算是一会铠甲和兵器会给辅兵用大车携带,不过穿着这样的靴子,怕是要吃不少苦头了。

    踏上石阶,房门却是敞开着的。显然是里头的人知道阎应元就要过来,特意如此。大冷的天,一群丘八将爷如此心细,阎应元不觉有些感动。

    一进房内,却也并不如何的冷,房间四角足足摆了五六个火盆,炭火烧的正旺,红蓝色的火苗一吞一吐,散发出来的热量足以让房间里地人觉得这硕大的公厅内温暖如春。

    “下吏见过各位将军。

    yuedu_text_c();”乍一进门,房里地各位将军们保持了军人本色,一个个坐的稀稀拉拉,不少人还把腿搁在椅子上半躺着,一点规矩成色也是没有。不过阎应元也不以为意,笑呵呵地拱手至眉间,向着各位将军们致意。

    众人这才乱糟糟的站起身来,一一还礼。万户团地张威经常回镇江,阎庆元投效的时间虽短,他却知道眼前这红脸汉子不是寻常人,将来必受重用。于是含笑上前,执住了阎应元的手认老乡。

    他是蓟镇人,与阎应元一样都是北直隶的人,现在有意要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是一嘴乡音,几句话一说,就算是只见过两三次面,也是显得热络无比。

    其余诸将当然没有张威将军这么活络,不过也隐约猜出眼前的这个八百石的大吏不比寻常。能以文法吏来号令军事,然后还在这个当口奉命代大帅出巡,这其中的份量不言自明,哪怕再迟钝的如华远山这样的粗直汉子也会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不过

    阎应元示好的将军却是寥寥无已,能做到一团主将的手上要来得,肚里却也是一样有货才行。不然,曾帅当初在扬州带出一千多老卒,后来一战成名之后又有不少江北的豪杰来投,再加上招募的大量壮丁好汉,现在天雄军三万战兵,六七万人的辅兵,能在其中出头而成为佼佼者的,也不过眼前这寥寥数人耳。

    既然都是一时人杰,而且地位颇高,就算是阎应元将来做到了张广仁的位置又能如何?军政分家,大伙儿倒也不必为了一个文官故意去拍马逢迎。

    就是张威张将军,也只是与阎应元叙一下乡情,若是真的刻意迎拜,怕是今日之后就会在军中抬不起头来。

    天雄军已经与当日情形不同,刻意讨好文吏,并不会得到同僚的尊重。

    大家既然见过礼,房门自然也关了起来,跟着阎应元前来的亲兵百夫长虽然豪横,在这些将军面前却也是没有说话的资格,也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了门外护卫。

    坐定之后,阎应元便将此行目的告之诸将。

    房中一时静默下来,杨英明在松江已经动起手来,虽然诸将并不欢喜眼下做这种事,却也是知道上命难为,于是也曾经出手相助。现在大帅又有严令,一是令诸团立刻回镇江,第二却是教人相助眼前这文官在苏州等地也征调民夫,如此一来,势必又会耽搁第一项的命令,两令相叠,居然叫这些将军们头疼不已。

    阎应元如何不明白,下令的时候曾志国有些着急,两道命令不免有些冲突。当下先自己笑了一笑,道:“诸位将军倒是不必为难。下吏在路上已经思谋停当,诸位将军只要拨出一个三百人队,再加上各地军司分守和民亭相助,这差使下吏自己便能办得下来。”

    张威与他到底算是同乡,听到这话,便带着满脸笑意,语气却是质疑道:“这点人手怕是不够吧?”

    杨英明在松江一带足足出动了三千战兵,再加上后勤与军亭军司的人,足足一万多人闹了个鸡飞狗跳,这才在几天内就调到了二十万夫子,再快马加鞭也得再过几天,才能调出十万人出来。就是这,也是闹了个上下不安,整个松江都沸腾起来,数日之内,几百颗人头又是滚滚落地,血色之中,一府百姓屈服,不过其中有多少血泪多少怨恨,在场的人,却是心知肚明。

    阎应元不过一个文吏,现在就敢这么大包大揽,各人却是信他不过。

    “诸位将军但且放心。军粮是现在军中的重中之重,阎某受恩深重,岂敢视作儿戏。若是真的胆敢如此,大帅给的尚方剑,却正好用来割掉阎某自己的人头,哈哈。”与这些军人说话,阎应元倒也不打算转弯抹脚,面对众人的质,他笑着答道:“下吏不敢指摘杨将军所为,都是为了公事。不过,彼此间有不同的作法,下吏倒是不打算与杨将军一样做法。”

    他的话有理有节,而且隐约间也是说的明白,既然曾志国将大任交付给他,那么如何做法,做的不好的后果也是由他自己一人承当,各人只要协助他行事,便也罢了。

    这样一来,众将又可以摆脱此间事物,迅速回撤镇江,又能把大帅交办之后全部漂漂亮亮的办下来,当真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既然阎应元向大伙儿好意相加,武人们更是喜欢投挑报李。几个武将低声商议了一会,刚锋团的参将张云龙便笑道:“虽然不知道阎大人用什么办法,不过总之此间事就交给大人了。”

    阎应元微笑道:“请将军放心。”

    张云龙又道:“虽然大人才智无双,不过凡事不立则废,三百人太少,咱们商量了一下,大人所做勾当需要来回奔波,大帅给的人也是骑兵,咱们七个团在这里,少不得也凑五百骑兵出来,一并交给大人统管,事情办完回镇江后再让他们归制便是了。”

    阎应元大喜,立刻起身,拱手,正色道:“甚好甚好,诸位将军当真有心,阎某谢过了。”

    天雄军中的战马很少,明军经过与蒙古多年的互市,其实战马也不是特别紧张。不过,有战马的部队多数是在北方,南方这里马匹数量少,合用的战马更少,天雄军又是草阶不久,家底不厚,战马稀少则更不为奇了。

    诸将能拨出五百骑兵来,这大约是七个团的镇军能拨出的大半骑兵了,如此,阎应元自然也要起身郑重感谢了。()

    第二卷南方 第七十六章 回师

    更新公告

    幸。今早去医院检查,不出意料,身为宅男和子的我有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脂肪肝等等。

    不过,最倒霉的就是还有高血糖!血糖指数十六,超出常人几倍,已经是糖尿病了。

    医生当时就开了住院单,我说我还要做事,他说,你啥事也做不了,现在最要紧的任务是把血糖降下来,把身体调理好。

    yuedu_text_c();

    ……

    所以,身体要紧。这边的更新不能保证正常更新了,可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不是我不敬业,这本书从开始写到现在,断更的日子寥寥无已,这一点身为读者的诸君一定了然于心。最近这十来天身体不适,不过我仍然坚持在写,但是当确诊有疾病在身之后,确实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所以,我无法保证更新的连贯性了,但我会坚持写完的。

    这样也好,可以慢慢写,可以思索和沉淀自己,不必在乎成绩与订阅,只在乎质量。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卷 南方 第七十八章 行若龙蛇

    战事一完,农事也很堪忧啊。”

    张云龙与陈昱两人骑在马上,两人都是冻的满脸乌青,只是看向四周的农田时,两人却又是满面忧色。

    两人一个是辽东巡抚之子,一个也是书香官宦世家出身,相同而类似的出身使得两个统兵大将比常人走的略近一些,原本这自然是一件招忌的事。不过,现在军中派别分明,各有所属,两人相交起来反而少了一些忌讳,更多从容。

    经历出身相同,见解自然也是类似。张云龙话一出口,陈昱便点头赞同,道:“不错,这一场大战过后,江南再富庶,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怕是也恢复不来。”

    “那又有什么法子,人家要打,咱们也只能奉陪。”华远山跟了过来,听到两人的话,便大大咧咧的接嘴道。

    “诚然。”陈昱呵着气,道:“我们是军人,大帅常说,军人当有责任、荣誉,忠诚,而最为重者,便是责任。什么是军人之责?守土护民,便是最重之事。服从军纪,也是最重之责么。”

    “说的是,哈。”华远山与陈昱能搭伙计,与张云龙却是味道不对,打了个哈哈,道:“我去找王朔将军他们去!”

    陈昱看着他背影,苦笑道:“远山其实有什么,他是个粗人罢了。”

    张云龙微笑道:“能做到一军将统领天雄军一团三千战兵,你倒说他粗?不过,他的性子是很率直,我与他虽然不投缘,不过并没有什么恶感。”

    话题说到这里也很无味人一时无语,一面看着四周的农天冬景,欣赏着漫天纯白,一面看着自己身前身后的天雄军将士们行军。

    战兵空手而。不少人已经走地热气蒸腾。红色地脸膛上满是汗水。在战兵地队列一侧。则是赶着大车和骡马行军地辅兵们车上满满当当地是战兵地铠甲与兵器。还有粮食等军需物资。平时行军当然是战兵轻松。不过到了战场之上。辅兵幸存地机会当然又远大于上战场拼命地战兵。平日里。自然也有艳羡战兵而愿意拼力表现以调入战兵队中地自然。也有甘愿吃碗安生饭月领饷养活一家老小地。

    不过不论战兵辅兵。南本地人很少江北人犹多。特别是淮扬一带最多。总是清兵南下时超过百万以上地江北百姓以各种渠道由北而南下逃难。待在江南各地安下身来后兵虽然被挡在了江北。不过这些逃到江南地百